季瑤佳
摘要: 漢語言文學課程是學生的靈魂工程師。學生在漢語言文學課堂里得到知識的升華,拓展了視野,提高了文學素養。本文簡單地分析了高職院校開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的重要性和開課現狀,并提出了具體的漢語言文學課程的建設的思路。
關鍵詞:高職;漢語言文學類;選修課建設
高職院校教學重點傾向于職業技術類的人才的培養,主要向社會輸送專業的技術人才。然而過分注重技術的培養,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受到了制約。現代教育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逐漸開設了漢語言文學類的選修課,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改變了過傳統的選修課照本宣科的授課方式,探索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的課程建設思路,促進了漢語言文學學科在高職院校的發展。
一、高職漢語言文學類選修課建設的重要性
(一)“以人為本”的發展戰略要求
高職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對提出的“實施育人為本,提高教育質量”的人才培養戰略落實實施,目的為了提高我國的高等教學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漢語言文學類選修課核心內容的人文素質的教育,教學目標是培養新一代的全面具備文學素養的人才,滿足學生的人文主義需求。漢語言文學類課程是其他學科的學習基礎,漢語言的掌握能力越強,更能加深對學科間的理解。
(二)打造高職院校的學科名片
選修課的課程設置和選修課的教學質量是高職院校的一張名片。在我國的名牌大學里,已經具備完善的選修課體系,這也成為學校的對比優勢。因此,在某種意義上,高職院校的選修課程的建設完善,可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打造知名的名片,吸收更多的學子進入校園,提高了學校的美譽度,樹立良好的口碑。
(三)素質教育專業化的需求
選修課程逐漸多元化、專業化,漢語言文學類課程作為一門基礎的選修學科,知識內容覆蓋面廣,為學生提供了廣泛的人文視野,獲得心靈上的人文主義體驗。學習漢語言文學還能促進身心健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學生高度的思辨能力和理性判斷能力,增添學生的文學氣質,豐富個人的情感智慧。同時,素質教育發展趨勢呈現專業化,專業的優秀教師團隊對選修課的建設有促進作用,漢語言文學老師的專業化水平越高,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性更高,直接關系著學生對學校的課程建設的整體評價。
二、高職漢語言文學類選修課建設的現狀
(一)漢語言文學的選修課課程性質認識不足
課程的設置首先要對課程性質的認識,才能明確課程的設置目標、課程發展途徑、應用前景。認識到了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的文學培養的性質,關系著選修課程的時間安排、課程的教學提綱的確定,教材的編寫。部分高校對漢語言文學類的選修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了文學類的選修課程存在感較低,這極大制約了漢語言文學科的發展。
(二)課程設置目標定位不明確
漢語言文學的學科設置的目標認識不清晰,這是基于發展人的全面素質的學科,開拓學生的視野,應站在學生的終身發展的高度上來認識。然而,高職的選修課程中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僅僅注重培養就業服務人才,對人的全面素質的培養欠缺。
(三)課程體系設置不系統
漢語言文學類課程涵蓋內容豐富,區別于理工科的課程,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觀點豐富,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因此,這也是高職院校中學生獲得學分績點最容易的學科。由此可見漢語言文學的開課僅僅為了滿足學生的學分要求,教師忽視了教育本身的意義,教學內容沒有根據學生水平設置,僅僅為了開課而開課導致了課時不足、課程門檻不高、學習無效等現象。
三、高職漢語言文學類選修課建設的思路
(一)優化課程體系,重構課程內容
高職漢語言文學類的選修課程開設并非全面,主要開設的課程分散而凌亂,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開設的課程構成的相互聯系并不系統,缺乏對文學類課程的整體設計。基于此,漢語言文學的課程體系需要優化,重新構建文學課程的內容。首先需要對學生的文學學科的需求進行深入調研,學生對文學學科的需求劃分層次,結合高職教育大綱,設置整體的文學課程教學體系,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分類和綜合。我國的大部分高職院校開設的漢語言課程主要有:演講與口才,詩歌鑒賞,應用寫作,現代漢語等。課程開設較為分散,因此需要統一規劃,對課程內容分類設計。可以將課程分為三大類:語言、文學藝術、國學。分為這三大模塊的主要依據是漢語言文學的由淺至深的層次性。具體而言,語言類的課程主要有應用寫作,基本寫作,文章創作,演講與口才,實用口才藝術等;文學藝術類課程主要有近現代名作欣賞等;國學類的課程主要有論語、國學精粹等。按照類型進行的課程設置,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戰略,也突出了人文關懷,更關注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對課程的分類一目了然,根據自身的文學積累選擇相應層次的學習,并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提高選課的有效性,避免出現隨意選課造成錯誤選課的現象。漢語言文學課程的設置既要針對性又要全面性,基于人的全面發展系統地設置課程內容,課程設置細節處理到位,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二)強化對學生的選課指導
學生的選課系統要適當優化,部分高職院校的選課系統過于單一,僅僅給出課程名字,并未給出合適的課程說明以及課程前景應用,有的學生因為經驗缺乏、自身知識結構受限,而未能選擇到自己喜歡的課程。因此,為了減少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強化教師對學生的選課指導。通過指導學生認知自身興趣和特長,通過個性化的指導認識自身興趣特長間的發展差距。可以編制相應的選課指南,對每一門學科開課的目標及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同時在選課系統公布每門學科的任課教師的資歷、以及研究方向,幫助學生加深對待選課程的理解以及教師的授課方式,使選課更具針對性。
(二)建立課程評價制度
課程評價機制是檢驗教師教學成果很重要的評價機制。明確評價的指標參數,通過學生對教師的課程進行量化打分,并保證課程評價的公平性。同時,學生選修課程的學習成果的評價也要有針對性,減少學生知識點記憶方面的考核,側重對學生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同時,課程有效性的評價不僅僅通過考試的方式,還可通過其他形式考評。如撰寫課程調研發展報告,發表學術論文等個人觀點;還可以采用趣味性的形式,如主題演講,詩歌朗誦等。學生在多重形式的考評里享受漢語言文學的魅力,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考評中感知自己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同時,漢語言文學課程評價應是動態評價,對教學期間的進行考核跟蹤,落實主體監督的作用,學生考評和教師考評相結合,及時調整課程的教學方式方法,保持課程的創造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1]張婷凱.淺析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類選修課程的建設[J].鴨綠江月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