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代科技日益發達,我們的信息高速網絡已將我們的整個地球連成一個廣大的信息園。而網絡信息加工技術快速發展,極大地促動著電子商務(EC)的崛起。上網用戶的不斷增加,使得網絡消費日益成為當今社會新的消費方式,也成為一種時尚。為確保我們在網絡消費時,個人信息不被泄露,和正常享受消費者權益。我們應當杜絕、禁止和消除信息垃圾的污染,保持健康網絡消費倫理觀念相應地逐漸被人們認識并付諸實踐。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對當代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絡科技卓越發展的時代應加強大學生倫理道德教育,這是目前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高等教育學府應積極培養大學生的自我道德修養、網絡消費安全能力;重點把倫理道德教育與法律基礎教育相結合;讓他們可以養成合理的網絡消費觀和網絡倫理道德觀,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不受傷害;理論聯系實際地開辟大學生關于倫理道德教育的一個新領域。
關鍵詞 大學生 網絡時代 消費 倫理道德 教育
作者簡介:詹小溪,安徽三聯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087
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我國社會的政治、文明、社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通過信息技術了解更多未知領域。通過網絡技術在網上消費,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買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物品。隨之而來網絡消費的盲目、 不合理、高消費等矛盾問題日益突出,高校應該加強重視大學生的網絡倫理道德教育。
一、網絡信息時代大學生倫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網絡時代加強大學生道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現在我們在日常生活消費中,大多數商家都開通了微信、支付寶等網絡付款方式。所以我們現在都是通過手機綁定銀行卡去消費,但網絡消費信息安全是我們大眾關心的問題。對網絡消費的主要群體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而言,網絡消費的倫理問題一方面是消費者和商家的問題,另一方面又是網絡購物平臺和物流等多方中間商環節問題。所以,與傳統的消費方式相比來說,它是相當復雜的。廣義的網絡消費顧名思義就是消費者是通過網絡進行消費,購買個人需要的商品。狹義的網絡消費,指通過互聯網購買商品,但由于科技的發達,網絡消費安全及配送和售后服務等機制,發展相對不平衡,很多地方還不夠完善。另外,隨著網絡消費的普及化,消費倫理問題也顯現出來,從當今社會中國大學生的網絡消費方式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倫理問題:
(一)當今大學生在網絡消費中存在的誠信問題
誠信的字面含義就是誠實守信,幾千年來講誠信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教育傳統和美德,是我國教育人才的基本的道德修養。誠信不僅僅是我國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準則。日常生活中任何交易都應當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傳統的消費模式是面對面的消費模式,而現在的網絡消費則是由網絡運營平臺直接進行消費,消費的誠信問題展現的也越來越嚴重。誠信問題表現最為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網上圖片的商品信息與實物相差比較大。目前的網絡時代具有虛擬性,在網購時消費者一般都是通過網絡界面商家提供的網絡圖片、以及文字的描述或者一些虛假的刷屏信息等來辨別商品的品質。有的商家則故意把商品的優點放大化,缺點進行縮小,通過上傳圖文的描述,從而誘導消費者進行消費,謀取一定的經濟利益。還有個別的商家則會以次充好把真實商品圖上傳,郵寄給顧客的卻是假冒偽劣產品,欺騙消費者。利用網絡刷好評率,造假的消費記錄來吸引消費者前來購買。商家們虛抬價格假裝降價處理或者虛設促銷時間等手段,抓住消費者的這一心理來吸引消費者。隨著各類消費網站的興起,網絡消費已成主流。網絡欺詐案件也隨之上漲,在網絡信息迅速發展的今天,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現代網絡科技在消費者進行網絡消費的過程中進行詐騙。方式也是五花八門,使大學生消費者在進行網絡消費時防不勝防,因此提醒大家必須小心謹慎網絡欺詐行為。
(二)網購配送機制方面的不完善
網絡消費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論你身處何地,只需一部手機或者一臺電腦就可以輕松下單購買你所需要的商品,下單購買后由物流配送到你的手中,在這個消費過程中,物流配送就成了一個至關緊要的環節。對目前我國的物流行業發展而言,目前屬于初始階段,管理上也沒有統一的規章制度。
1.大學生網絡消費的安全問題。當今社會最龐大的網絡消費群體是大學生,這個群體具有社會特殊性,大多都是在校生,一般所有花費都是來源于自己的父母,大部分同學對于網絡安全沒有任何概念,有的同學還網購成癮。所以不僅要教育他們要有正確的消費觀,更應該了解網絡消費安全知識,確??梢园踩】迪M。
安全消費是網絡市場正常運營的基本保障。網絡消費的交易方式是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進行的,它是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上合成的,各種網絡流行病毒和木馬程序都會威脅到消費平臺的安全。這些威脅的最終目的,就是直接盜取消費者網購金額以及綁定的銀行卡賬戶的余額。而這樣的網絡欺詐手段通常是在消費者毫無防備時發生的,網絡消費安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的制約了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及繁榮。
2.大學生網絡消費中存在泄露個人信息等問題。消費者在進行網絡消費的同時,需要把自己的住宅地址、電話信息登記后上傳到交易平臺上,所以這樣一來,個人信息就會被一些不法商家泄露給其他商戶,影響了消費者的正常生活。除了消費者的隱私權會被侵犯以外,一些商家的知識產權也受到侵犯。隨著網絡科學技術的興起,各類書籍、文章、論文在網站上都可以購買到,導致現在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越來越嚴重,為了從中賺取利潤,部分商家做起了盜版侵權的買賣。
隨著網絡消費份額日益增大,隨之倫理問題也逐漸頻繁不斷地的產生,普通的消費行為往往會受到他人的監督及約束。網絡消費的虛擬特點,網絡消費不能正常的受到合法的制約與監督,這導致了網絡消費中的不法行為日益增加,不斷膨化。網民只看到了網絡消費的便利性,忽略了網絡消費中產生的倫理問題。其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二、網絡消費倫理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網絡道德教育
因當今社會網絡消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所以加強網絡消費倫理道德教育迫在眉睫。首先,國家相關監管部門應加大網絡道德教育的宣傳力度。其次,以社會為主體,家庭配合學校把網絡道德教育納入其中,聯合起來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的宣傳。全社會都宣傳倡導誠信做人,特別針對當代大學生這個龐大的網絡消費群體,應加強信用觀念,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二)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消費的法律意識
在網絡消費日益發展的今天,國家有關部門應當頒布相對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制約網絡消費,同時也要維護消費主體的合法權益。應加強維權普法知識宣傳,培養同學維權意識。在學校和社會應當加大宣傳教育與專題學習,讓我們大學生建立自我保護與維權意識。對于大學生這個龐大的群體而言,是比較特殊的,因為他們是長期在校園中,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比較單純,缺乏警惕性。在當今社會大部分的大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是依賴于父母,理性消費知識極度缺乏,容易盲目消費,也缺乏對各商家的信譽評估能力。一小部分商家抓住了大學生的這個特點,來欺詐他們。隨著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指數明顯偏高,大學生就成為了各類侵權行為的主要對象。
(三)加強網絡消費的安全
網絡技術發展所導致的網絡消費中倫理道德問題也越發的嚴重。欺詐行為在現今社會中頻頻發生,大多都是通過網絡技術產生,為了有一個安全的網絡消費環境,保障大學生的合法權益。網絡安全管理規范的制定是校園網絡安全的有力保障條件。網絡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確定網絡消費管理和商品監督價格管理;制訂網絡消費監督的售后管理制度; 制定網絡消費維權制度和應急措施等。作為消費者我們應熟知網絡安全法則與管理制定規章,也必須配合國家網絡安全管理。從而對于消費者選擇購買商品的同時,應該選擇具有較高公信力的網絡購物平臺,不要盲目進行消費,以防詐騙行為的發生。消費者在進行網購的同時也應當保護好使用的工具,不被網絡病毒侵入,做好保護措施,以防密碼泄露。
三、總結
隨著我國科學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消費也成為先進社會的消費主流,而大學生也成為網購的主力軍,所以在進行網絡消費的同時,我們力爭逐步減少并逐漸杜絕這種消費所產生的倫理道德問題,讓我國網絡消費產業可以健康迅速的發展,為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消費環境,我們應該集合全社會的力量來制約這種不良的社會現象。
參考文獻:
[1]謝海光.互聯網與思想政治工作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2]蘇夢媛、宋瑩、肖鵬.西傳統倫理道德觀對大學生道德養成的作用.技術與創新管理.2009(4).
[3]王海明.倫理學是什么.倫理學研究.2002(20).
[4]賀宏斌、吳濤、胡少波.普通高校學生校內申訴制度研究.設計藝術研究.2006(23).
[5]楊素禎.高校學生申訴權的法理探析.教育發展研究.2007(18).
[6]俞海山、周亞越.論消費主義的危害與對策.商業研究.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