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巧霞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發展,許多行業在招聘人才時都把具有一定英語水平作為其中的一個必備條件。在現行的我國教育制度中,英語成為中學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學好英語是中學生的普遍愿望。各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都提出培養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是通過研究發現,中學生在聽力上普遍存在問題,并且中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大大低于該學科其他方面的能力。眾所周知,聽力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英語聽力的提高對促進其他方面的學習、增強英語的學習信心、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十分重要。這就要求中學英語老師在了解英語聽力的構成要素、找出英語聽力的制約因素、改善英語聽力的教學策略方面作出不斷的努力。因此,在本次論文中,作者首先將簡要介紹一下現代中學英語的四大能力,進而突出強調英語聽力的重要性。其次,作者將介紹一下英語聽力理解的構成要素,例如英語詞匯、英語語法及邏輯思維等,接著將著重分析制約英語聽力理解的究竟有哪些因素。從而,作者將在該論文的最后兩章提出中學英語教師在英語聽力教學中可供參考的教學模式和應該遵守的教學原則,最后將提出中學英語教師為完善英語聽力的教學策略應作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關鍵詞:中學;英語聽力;英語教學
一、中學英語四大能力及聽力理解的重要性
首先將簡要介紹一下中學英語四大能力,從中我們將會注意到英語聽力的重要性以及在制約英語聽力的幾個因素。
1.中學英語的四大能力
中學英語課程主要是提高學生四大方面的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聽力主要是集中注意力聽并汲取說話者的信息,這是學習語言的第一步。說,即是能夠用英語與別人交流。如果能夠聽清并理解說話人的意思的話,交流就相對容易多了。讀,即是能看懂書寫的文章。寫,即是作者能夠以書面文章的形式將思想表達出來。
2.聽力的重要性
以上四個能力雖互不相同卻相互制約。然而,聽力尤為重要。因為聽是孩子們獲取語言的第一種模式,奠定了語言學習的基礎,并在交流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只有當學生們聽懂了才有可能準確地表達。據我們所知,中學英語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考試,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就意味著將英語應用于終身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中,而好的英語聽力對于用英語交談是極其重要的,從長遠來看,學生將從中受益頗多。
3.影響聽力的制約因素
聽力理解的過程并不只是對語言信息的解碼過程,而是一個解碼與信息重建的過程。這兩個過程都涉及到了以下方面,如詞匯、語法邏輯知識、想象能力、記憶能力、文化背景知識等。而影響英語聽力的制約因素包括環境因素、詞匯量、聽力習慣與心理因素等。對于環境因素來說,聽力之所以困難,一方面是因為聽者在聽的過程中看不到說話者所說的詞句,所以根本沒法用字典來查陌生的單詞;另一方面,聽者也不能控制說話者的語速,只能適應,否則,他們就會錯過大量的信息。另外,有時在音頻中會摻有或多或少的雜音,這會對聽者造成一些障礙。詞匯量的缺乏是制約聽力的又一大障礙,若聽者聽不懂聽力原文中的關鍵詞匯時,要想準確全面理解原文幾乎化為空談。一些中學生有不良的聽力習慣,例如他們希望聽懂原文中的每一個詞句,如果沒能做到的話,他們就會停下來,這樣很難跟上說話者的速度。聽者的聽力效果也會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約。在中國,大部分中學生都認為他們的英語不好并很難改善,況且一些中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過分注重聽力資料原文而造成了高度緊張抑或是一些中學生心不在焉,或是他們為了追求高分而過度恐懼,造成大腦一片空白,等等,這些都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發揮。
二、教學模式和原則
在分析了影響聽力的因素后,在介紹教學策略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教學模式和原則。因為學習這些模式和原則,能夠幫助中學教師更好地理解并應用那些教學策略。
1.教學模式
王嗇曾經說過,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用的教學模式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自下而上的模式,另一種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在自下而上的模式中,聽力理解被認為從辨別單詞的發音及意義開始,也就是說聽者利用聽力原文中的發音信息來理解原文的意義。這種模式需要學生有很好的記憶能力,如果他們不能記憶原文的詞句,他們將很難理解。在自上而下的模式中,聽力被認為是用來掌握原文主旨的,應該應用上下文的線索及背景知識來重塑原文的信息。也就是說,聽力理解涉及到了聽者需要理解原文的背景知識,而不僅僅是聽力原文的字面信息。對于中學教師來說,他們需要在這兩種模式中做出明智的選擇。因為每種模式都各有利弊,所以中學教師最好綜合應用這兩種模式,應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學習者層次及環境做出適當的選擇。
2.教學原則
在王嗇的書中,也有中學英語教師需要遵循的聽力教學原則。首先,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們必須在接收到信息的同時學會處理信息。其次,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們應該將聽到的信息與口語表達能力聯系起來。因為聽說能力是緊密相連的,它們同屬于口語能力,兩者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有助于交流。另外,學生們需要將注意力集中于原文主要信息的理解中,而不是單純聽清楚每一個詞句。在這些模式及原則上,教師們就能更好地設計教學活動了。
三、聽力教學的策略
在第二章,我們已經介紹了大多數中學英語教師常用的教學模式及原則。在本章中,我們將會介紹使得中學英語聽力課程生動有效的可行的教學策略。我們教會討論教師在聽力前、聽力中及聽力后需要做的工作。
1.聽前的活動
聽前活動指的是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做好聽前準備工作。教師需要激發學生、使他們熟悉話題、貯備必備知識。首先,教師需要情景引入,然后他們需要教會學生如何掌握預測原文的技能。
2.聽中的活動
雖然聽前的活動是重要的,然而聽力理解卻是核心組成部分。聽力理解能否成功,關鍵在與聽中的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設計相對簡單的任務、學生能夠理清事情發生的先后順序并填空,那么就會取得較為理想的結果。首先,教師需要設計相對簡單的任務。眾所周知,氣氛在聽力理解中起重要作用。所以,營造一個輕松的、輔助性的環境是很重要的,這樣會使學生更自信。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一組圖片,讓他們聽關于每張圖片的信息,這樣會有助于學生樹立信心并理解聽力原文的大意而不是拘泥于個別單詞。再次,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填空,這是聽力活動的常規方法。很多學生經過練習后都會做得不錯,因為原文的大部分信息在題中已經給出。
3.聽后的活動
聽完原文以后,現在輪到教師檢查學生聽力效果的時間了。在聽后的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多項選擇的問題、綜合性強的問題或以復述的方式來檢查。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提出問題,因為那也是一種檢驗效果的好方法。
四、結語
經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英語聽力在中學生的四大英語能力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影響聽力的制約因素有環境因素、詞匯量、聽力習慣及心理因素等。因此,這需要中學英語教師能夠仔細分析這些因素、遵守教學原則,并在聽前、聽中、聽后設計好有針對性的活動提高他們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何廣鏗.英語教學法基礎[M].暨大出版社,1995.
[2]胡壯麟.中學英語聽力突破[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3]舒白梅等.外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王嗇.英語教學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張慧玲.英語聽力難點調查分析[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