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莊
摘 要: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話雖然在理,但對于學生來講,似乎不太現實。學生時間有限,尤其是在考場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提高 學生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242-01
眾所周知,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從而影響學習成績。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充分發揮課文的“例子”作用,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文無非是例子”,這似乎已經成為共識。那么,如何發揮課文的"例子"作用呢?知識和能力"是一生二的關系,這就是說知識在運用過程中就能轉化為能力。知識是能源,能力即能量,絕對不能理解為煤炭+火=能量。如表達方式這一知識,用之于閱讀,有益于理解,用之于寫作,有益于表達。總之,對于精要的科學的語文知識概念,有讓學生掌握的必要,以便于他們熟練地應用。"[1]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首先遇到的是語言障礙,這就需要相應的語言知識。但具備了相應的語言知識,并不等于具有了較強的閱讀能為。那么,如何將這些基礎性的"例子"轉化為能力呢?于漪老師認為,最關鍵的就是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該憑借課文,不斷夯實學生的基礎,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引導學生不斷開闊視野,培養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現代美學理論認為,在藝術欣賞過程中,欣賞者的聯想和想象活動可以使他感受到藝術形象沒有直接表現,也不必要表現的內容,從而更好的領會藝術形象的豐富內涵,把握藝術形象的審美價值。學生的閱讀活動雖然不一定都是藝術欣賞,但聯想和想象在其閱讀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的確是不可低估的。從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沒有聯想與想象,就沒有創新。當然,無論聯想還是想象,都應遵循一定的規律,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為了培養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教師不但要正確引導學生的課內閱讀,還應正確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正如于漪老師所說的那樣:"不重視閱讀,課外不花力氣閱讀,等于關閉了第二生活的窗戶,關閉了第二生活的大門。視野狹窄,知識貧乏,積累甚淺,怎可能打下比較厚實的語文功底?"[2]
三、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能力
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對國家、社會、集體或他人漠不關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缺乏同情心,麻木不仁的人,會對閱讀產生興趣。拜金主義思想一旦占據了學生的心靈,隨之而來的就是利己主義。另一方面,作為閱讀、學習的對象或者語文課教學的內容,任何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涉及不同領域的文化知識。只有具備較為廣博的文化知識和豐厚的文化底蘊的讀者,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豐富內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中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初步形成時期,學生已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他們對未來滿懷理想,但由于他們對世界、對人生尚未形成比較穩定、比較系統的看法,往往表現出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他們看問題往往不夠全面,也不夠深刻。或者只看到表象,而不能透過表象認識事物的本質。這一點在閱讀過程中則表現為對閱讀內容缺乏足夠的分析和判斷。事實證明,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讀者,往往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具備這些能力的學生,他們的閱讀富于主動性和創造性。反之,則缺乏創造性,就只能人云亦云,就只能被動接受。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五、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情況,掌握并合理使用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若缺乏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或者方法和技巧使用不當,閱讀效果不佳,也會影響閱讀興趣。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在閱讀方法和技巧的使用上,是有所不同的,如在運用筆記的方法上,"男孩子傾向于使用提綱,而女孩子則傾向于做摘錄"。[3]教師如不考慮他們的個體差異,勢必盲目從事;學生若不能恰當地運用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就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合理使用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幾個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幾個方面往往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持有整體觀念,處理好各方面之間的關系,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軍.論中學生的閱讀理解.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0,(6).
[2]于漪.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語文.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0,(1)-(2).
[3]沈韜.元閱讀:當代閱讀理論的新進展.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