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權
【摘 要】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在全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課越來越顯得重要。那么如何優化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呢?關鍵在于探討新的教學方法。而教法和學法的創新是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最佳途徑。作者對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從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發展學生個性三方面作了探索。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 信息 素養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可以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課的發展及其應用對日常生活的深刻影響;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課作為支持學生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工具,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精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
夸美鈕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但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游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愿認真地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一)游戲入門,讓學生主動學習
既然學生愛玩游戲,那么就讓學生通過玩游戲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得很累,而且很不愿意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教師在教學中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字打得又對又快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創設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創設、優化教學情景,借助美好事物的演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動手操作的欲望,使學生在學習情景中產生探究學習的動機,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既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又為學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使學生感受到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例如,在Word軟件中進行《插入圖片》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的過程:首先利用廣播讓學生欣賞一些畢業學長制作的圖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賀卡、詩配畫。學生欣賞后,便小聲地討論起來:“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這么好看的賀卡呢?”……他們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時機告訴學生:“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來的。”并激勵學生:“只要開動腦筋,發揮自由想象,你們同樣可以做到,而且還可以比他們做得更好。”學生都迫不及待地開始動手操作起來。這樣導入,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情景,真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下一步自主探究作了很好的鋪墊。
(三)學科整合,促進學習
信息技術課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課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利用它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同樣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例如在教學《初識PowerPoint》時,可以播放其他學科教師制作的PowerPoint課件,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可以用在各個學科的學習上,從而產生要學好PowerPoint的想法。再如在《信息的下載》上課開始,我結合語文課中的《音樂之都維也納》播放有關維也納的文字、圖片的PowerPoint的幻燈片,再結合數學課中的《年、月、日》播放有關年、月、日知識的電子報刊。學生通過觀看,了解了學習信息下載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想學的欲望。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能夠喚起學生更強的學習動機,不要教師進行過多的激勵,學生都能自覺學習。再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技能
新的課程改革綱要中要求教師“改變課程實施過于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這些理念對改革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在書法中有飛白,那是意境;在繪畫中有虛有實,給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學中也應該留有讓學生想象的空間。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解決實際碰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己主動獲得知識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課的操作有許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即明白了彼,教師不必講得太多,指導得太細。比如在畫圖軟件中,教師講解了矩形的畫法,那么其他橢圓和圓角矩形,就不必再講解了。從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其他兩種圖形的畫法。又比如復制、剪切、粘貼,只要教過一次就可以了,各種軟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大膽放手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鼓勵創新,發展學生個性,培養信息素養
創新是永恒的主題,信息技術課就是要鼓勵學生創新,要做到與眾不同,發展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信息技術課中留給學生寬闊的創造空間,如“畫圖”中的自由創作、“Word、PowerPoint”中的電子作品創作……這些都是學生進行創新的范疇。在教學中教師要切記不能要求統一,在評價時也要靈活多樣,注重能力方面的評價。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除了進行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還要注意進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尤其在因特網發展迅速的今天,更加要注意進行計算機使用的道德教育。要教育學生計算機是學習對象,也是學習工具,不能把它當作一種高檔的游戲機。在教學《規范使用計算機》時,教育學生要養成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應負責任并規范地使用計算機;教育學生要使用正版軟件,從小樹立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教育學生要防止計算機病毒的傳播,不能仰慕電腦“黑客”。在教學《遨游因特網》時,學生面對浩瀚如煙、良莠不齊的互聯網,教育學生要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不瀏覽不良信息,不進網吧,不沉溺于虛擬空間。
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潛移默化。由于我國的信息技術課及其在教育中的運用上還存在地區間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學生尤其是青少年上網行為的難以控制,不同層次的學習者對網絡的應用存在能力和學科的限制等。而傳統教育也不是一無是處,也有自身的許多優點,如教學的計劃性、目的性、組織性、針對性較強;注重對青少年進行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師生面對面交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現代信息技術課對教育的深遠影響是我們必須正視的事實。隨其發展,這種影響還會繼續擴大和深化。未來的教育變革,我們無法預料。那么如何將傳統教育的優點與現代信息技術課的長處整合起來,尋找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我們現在迫切需要著手解決的問題。
總之,面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課教師應該多學習、多鉆研,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更加得心應手,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一定會變得出神入化,同時給其他學科注入新鮮血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S].2000.11.
[2]任友群,王旭卿.教育技術的后現代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3(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