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從軍
【摘 要】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對于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有時會難以理解,久而久之容易使學生感覺枯燥和產生認識上的障礙。因此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動力。
【關鍵詞】學習興趣 情境創設 教學方法 成功體驗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培養學生的興趣?!睂W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化劑,在學生的認識過程與學習活動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時刻注意發掘教材潛伏的智力因素,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地探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營造愉悅、溫馨的課堂氛圍
杭州特級教師王崧舟說過:“教育當以慈悲為懷?!闭n堂中教師要充滿仁愛之心,對學生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般呵護、欣賞和寬容。如果教師對學生漠不關心或過多的斥責等,都可能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討厭、對抗的不良情感,從而令他們對該教師所教的學科不感興趣。反之,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對每個學生都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學生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從內心升騰起對教師的信賴和愛戴,進而喜歡該教師所教的學科。例如:對學習能力較弱或成績較差的學生少一點“威嚴”,多一點“親切”;用略帶微笑的點頭、信任的目光和理解的鼓勵來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由喜歡“數學老師”而喜歡“學習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積極引導學生帶著豐富的情感主動進入學習情境。
二、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為學生對初次接觸的事物有一種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學生的思維吸引到課堂教學內容上來,教師就要精心設計情景導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文字和情境圖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或以講一個小故事,猜數學謎語或做一個小游戲等形式導入新課。例如:“三角形內角和”的新課導入,課前讓學生準備三個大小、類型不同的三角形,借助量角器量出每個三角形中三個角的度數,然后分別請幾個學生報出手中三角形的兩個角的度數,我立即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這時學生都感到驚奇,教師的答案怎么和他們量出的答案會一致的?馬上興趣盎然,立即有“探個究竟”的愿望。一堂課的開頭雖然只有幾分鐘,但它卻往往影響一節課的成敗。
(二)靈活的多變的教學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對概念、結論和技能的記憶、模仿和接受,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都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教與學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要不斷地運用新穎的、富于變化的教學方法,才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在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引導發現法、討論交流法、實踐活動法、啟發式教學法等。課堂中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例如:在幾何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實驗,通過量、剪、折、畫來探索幾何命題。我在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時,讓學生自己經歷操作過程:分別把各自手里的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再把這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拼在一起,進行驗證;還可以借助學過的正方形四個角特點,讓學生折一折來驗證,學生把正方形沿對角線對折,變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顯然,此時學生由抽象到直觀得到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結論,而且此時教師的引導、點撥也已到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最佳時刻。重視學生經歷學習過程,既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又使學生享受到通過動手操作自己獲取知識的樂趣,從而更樂于學習數學新知識。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表現為單維性,即從抽象的數學文字到抽象的數學公式,顯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更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記憶。而如果利用多媒體就能以鮮艷的色彩、優美的圖案、動聽音樂和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再現客觀事物,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長期吸引學生注意力,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我在制作課件時,經常運用學生比較喜歡的卡通形象,如喜羊羊與灰太狼、貓和老鼠等。學生在自己喜愛的動畫片中學習知識,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又如在學習《平移與平行》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不同物體的動態運動過程,學生們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還利用播放課件讓學生觀察窗戶、國旗是如何平移的,引導學生重點觀察一條邊平移前后的位置變化,讓他們再次直觀形象地感知平移,然后讓學生一邊看一邊用手比劃物體的運動方式,體會平移的特點。學生們實實在在地經歷自主構建概念的過程,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了新知識。
(四)精心設計課堂練習
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課堂練習要設計得精彩有趣,教學中教師根據所學內容,設計不同形式的練習。
1.練習形式要注意層次性
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從模仿性的基礎練習到提示的變式練習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練習,降低習題的坡度,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比如“三角形內角和”中在運用規律解題時, 先已知兩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銳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兩銳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兩角相等,求另兩角的度數,或已知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度數。以上設計,通過有層次的練習,不斷掀起學生認知活動的高潮,沒有枯燥乏味之感。
2.練習形式要注意科學性和趣味性
教學時通過少量的趣題和多種形式的題目,使學生變知之為樂知。比如,本課在完成基本題后,讓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畫出一個三角形,要求其中兩個內角都是直角。在學生畫來畫去都無從下手,陷入冥思苦想時,教師再說出“畫不出來”的理由,學生們頓時就會恍然大悟,對本節課三角形內角和180°的結論又一次得到驗證與鞏固。
三、用學習的成功感增添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蓋滋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币P注學生情感的發展,因為當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某種成功時,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責任在于適時鼓勵、誘導點撥、幫助學生學習獲得成功。當學生想獨立地去探索某個新知時,要十分注意鼓勵:“你一定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你一定能行!”等。當學生的學習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時,要注意設“跳板”引渡,使他們成功的到達知識的彼岸。當學生的學習活動遇到困難,特別是后進生泄氣自卑時,要特別注意給予及時的點撥誘導,使他們“跳一下就能摘到果子吃”。這樣,各種不同水平的學生就會在探究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感油然而生,自信心也倍增。教師還要利用學生好動及好勝的心理特點,每節課都組織一些數學游戲、競賽搶答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數學課外活動發展學習興趣
數學課外活動課是課堂教學的補充,目標是讓每一個學生發展個性特長,在全面發展的同時,讓其興趣和情感以數學為學習載體得到發展。課外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低年級學生還沒有形成某一方面的特殊性愛好,可以舉行全班的數學表演會,通過講數學故事、猜數學謎語、做數學游戲等活動,著重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中高年級則可以舉辦數學墻報和數學展覽,進行社會實踐調查等多種活動。課外活動比課堂內容廣泛、豐富多彩。這樣不僅能擴大學生的視野、擴寬知識,還能使枯燥的數學知識更加趣味化,實踐化。
總之,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十分重要,也是學好這門學科的前提和動力源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科學地設計學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才有動力,教師的數學教學才有活力。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葉亞平,趙聲濤.小學數學教學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