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波
【摘 要】農村小學教育對于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當前農村小學的教育當中卻存在一些問題,極大地抑制著教學質量的提高。文章針對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方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 提升意義 提升方法
一、前言
我國有著非常廣袤的農村土地,農村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都與城市存在較大的差異。教育對于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農村中也不能放松教育的發展。考慮到農村的經濟水平,對于當前的農村而言,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受到經濟、科技水平的限制,農村地區沒有足夠的資源投入到教育事業當中,導致無論是校舍還是其他基礎設施,包括師資力量都十分薄弱,而這必定會對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產生極大的阻礙。
二、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意義
教育是每個國家的頭等大事。提升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不僅是我國基礎教育的要求,也是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要求。只有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才能為中學輸送更為優質的學生生源,這對鞏固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也有著重要的幫助。除此之外,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幫助農村學生能夠在未來更好地進行學習,這對于學生個人來說也有著重要意義。
三、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辦法
(一)提升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
要想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首先就要提升當前農村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這是因為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是最主要的負責人,教師個人的職業素養會對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產生影響。除此之外,從當前農村小學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來看,教師能力不足以及優秀教師流失都是極為嚴重的問題。因此,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吸引優秀教師加入到農村小學師資隊伍當中。并且,學校還可以積極組織相關的培訓和講座,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知識水平,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進行小學教育。伴隨著當前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有許多農村學校同樣開始應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教學。因此,農村教師要學會使用互聯網技術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除了以上幾點以外,筆者認為當地政府以及相關教育部門也可以多組織校際之間的參觀活動,組織農村教師不定期地展開學習交流,這對提高農村教師的綜合素養有著巨大的幫助。最后,為了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農村學校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備課制度,方便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實現共同提升。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對于當前的農村小學來說,要提高教學質量,還需要積極地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這是因為,傳統的教學手段所營造的課堂氛圍較為枯燥,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無法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使課堂變得輕松活潑,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
(三)建立健全學校內部管理制度
在教育過程中,學校的內部管理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這對教育質量有著巨大的影響。必須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在農村小學當中,更加要注重學校內部管理制度的建設。這是因為農村小學受到當地經濟水平的限制,基礎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都較為薄弱。如果沒有一套健全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來保證日常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就很有可能導致教師與學生的流失,從而阻礙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而要在農村小學當中建立健全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善傳統的管理模式,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使學校的內部管理制度更為有效。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幫助教師進行教學,使教學質量有所提高。
(四)做好小學的兩種環境建設
校園兩種環境的建設指的就是校園的自然環境與文化環境的建設工作。校園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必須要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才能幫助教師更好地教學,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而要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首先校方可以根據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來進行校園自然環境的建設,在充分展現當地特色的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一個更為舒適的環境中進行學習,陶冶學生的情操和性情。而在建設文化環境的時候,筆者認為也應當要與當地獨特的風俗和文化進行結合。其次還需要校方明確自身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在此基礎之上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比如德育建設活動以及其他公益活動等。這樣一來,在校園中學生不僅能夠學到學科知識,還可以通過這些活動來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符合社會主流文化的價值觀,更好地抵擋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害。學校也真正實現了教育的目的,培養出了更符合當前社會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五)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
在新課改的要求之下,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清楚了解學生的訴求,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提高教育質量。新課改的要求在農村小學教育中同樣適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的口述與板書為主,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學習質量得不到提高。因此,筆者認為,在新課改的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方案。與此同時,還需要在課堂教學當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當中,從而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六)教學活動與生活相聯系
對于學生來說,將教學活動與生活相聯系,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這是因為,在教學過程當中,實踐活動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課程知識,并且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對于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非常有幫助。小學生正處于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年齡階段。因此,多開展實踐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有著巨大的幫助。最后,開展實踐活動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情誼。通過溝通和交流,教師能夠了解到學生當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以便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質量。
四、結論
對于農村地區來說,提高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針對當前農村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在文中提出了多種改進措施,有助于有效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塔杰.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方法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5(08):73.
[2]張仁倫.提升農村小學教育質量的管理方法探索[J].科學咨詢,2016(15):5.
[3]劉亞軍.提升農村小學教育質量的管理方法探索[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07):28.
[4]李俊.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之我見[J].新課程(小學),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