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信息的不斷更新共享,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資源平臺,傳統的閱讀方式和借閱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信息需求,在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的轉型發展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數字圖書館和傳統圖書館并行發展將成為未來圖書館發展趨勢。
關鍵詞:傳統圖書館 數字圖書館 相互作用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7) 04-0015-01
引言
全球化的發展促進現代信息交流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不斷發展,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成為必然趨勢,但是面對數字圖書館的單線閱讀方式,傳統圖書館的發展也將從單純的借還書功能逐漸向讀者活動轉變,彌補數字圖書館的不足,讓讀者在圖書館既可以享受到足夠多的信息資源,又能參與圖書館舉辦的各種有針對性的讀者活動,讓讀者真正體會到圖書館作為公眾信息資源平臺所提供的的專業化,數字化、知識化,個性化的服務,從而提高全民素質。
一、傳統圖書館在社會文明發展史上功不可沒,但呈現發展緩慢滯后的局面
圖書館是一個專門收集整理保存傳播文獻并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和科研機構,文獻是圖書館開展一切工作的物質基礎。1975年國籍圖聯在法國的里昂召開的圖書館職能科學討論會上,一致認為圖書館主要有保護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開發智力資源等的功能,在人類社會文化發展的歷程中,圖書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增快,傳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信息傳播平臺也有其自身的發展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受體制制約,在選書、購書的途徑渠道上受制約
隨著人們對知識的渴望,人們越來越多的希望能夠獲得最新的圖書動態,但是圖書館作為公益事業單位,受財政經費的制約,無法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即能夠盡快及時的購買到最新的圖書資源,而且紙質價格的上漲以及正版圖書價格的提高,使得圖書館的購書經費對于一些經典的但價格昂貴的圖書望而卻步;圖書出版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讓圖書館無法適應,只能有選擇的購買圖書,而不能采購到第一手的新版圖書。從而出現了圖書館讀者一般借閱不到最新出版的圖書現象。
2.受圖書館官舍條件的制約,圖書只能限時存放在書架上供讀者借閱,而不能永久保存
新書不斷出版,但圖書館的館舍面積有限,圖書書架有限,只能每次先舊書打包下架再新書上架,而打包下架的圖書一般根據年限和閱讀量來定奪,這樣就存在很大的主觀性,而不能更全面的考慮讀者需求影響讀者讀書;同時對于新書上架上也存在矛盾,每年的購書經費是固定的,新書價格是不斷浮動的,所以只有出現新舊書基本對等的情況下才能有選擇的新書上架,這樣就會出現“舊書下不來,新書上不去”或者是“新書使用率不高,但舊書已下架”的尷尬情況,造成必須已圖書空間的大小決定藏書量的多少的局面,和以讀者需要為首要服務原則相悖,同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出現圖書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3.圖書館人員服務模式和讀者需求嚴重不匹配,制約圖書館發展
隨著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和求知欲望的增強,人們越來越多的希望圖書館不僅僅發揮借還書的功能,還要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創新性的服務,圖書館圖書管理員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這就要求圖書館工作人員從管理員向圖書館人轉變上下功夫,為讀者提供更加專業化、與時俱進的服務模式。傳統圖書館存在著年齡結構不合理、知識結構單一的情況,根本無法適應圖書館的長遠發展,圖書館人員服務和讀者需求不配套的現狀急需改善。
二、數字圖書館的是傳統圖書館發展的必要補充
1.數字媒介閱讀開始呈現上升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產業革命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讀書”這件事的態度、方式也在發生的變化,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國國民月度調查數據表明,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綜合閱讀率為79.6%,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較2014年上升1.0個百分點;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為62.21分鐘,比2014年增加28.39分鐘;人均報紙閱讀量和期刊閱讀量均有所下降。調查可見,傳統紙質圖書的閱讀數量的增長是緩慢的。而人們對于數字閱讀特別是手機閱讀持續快速發展,移動閱讀、社交閱讀正在成為國民新的閱讀趨勢。傳統圖書館在促進全民閱讀的發展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必須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才能在公共文化信息傳播的平臺上發揮重要作用。
2.數字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發展的必要補充
數字圖書館(Digital Library)是用數字技術處理和存儲各種圖文并茂文獻的圖書館,實質上是一種多媒體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它把各種不同載體、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資源用數字技術存貯,以便于跨越區域、面向對象的網絡查詢和傳播。它涉及信息資源加工、存儲、檢索、傳輸和利用的全過程。
數字圖書館就是虛擬的、沒有圍墻的圖書館,是基于網絡環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擴展的知識網絡系統,是超大規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沒有時空限制的、可以實現跨庫無縫鏈接與智能檢索的知識中心。這是對傳統圖書館數字化的發展,有著信息存儲空間小不易損壞、便于查找和多人同時共享等優點,正好彌補傳統圖書館的缺點,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為促進全民閱讀提供了技術化的支持,是圖書館跟隨時代進步,提高圖書館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全民閱讀水平的一項新的技術手段,因此數字圖書館補充傳統圖書館是必然趨勢。
三、圖書館如何更好支持數字圖`書館的發展
1.合理分配財政經費,將數字圖書館發展項目列入經費預算
圖書館作為公益事業單位,每年的購書經費都是由財政撥款,經費是固定的,如何將購買紙質圖書經費與數字資源的經費合理分配,是圖書館下一步發展應該思考的問題,作為圖書館人,我們有責任將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為廣大人民群眾多元化的閱讀方式,滿足讀者多方面的閱讀需求,真正實現政府買單,群眾受益的惠民要求,從而實現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
2.融合社會資源,多頭并進,促進數字圖書館的發展
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資源傳播的平臺,可以根據讀者需求有目的、有選擇的為讀者購買引進專業技術強,安全性能高的優秀社會數字資源,為廣大讀者提供方便;同時為其他數字資源的發展傳播提供信息交流平臺。圖書館必須融合社會資源,多頭并進,做好信息篩查與讀者交流活動,為廣大讀者把好質量關。
3.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開發出我們圖書館自己的數字技術,實現一圖書館一專項技術,全省圖書館資源共享
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離不開專業技術人員的開發與維護,我們需要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不斷刻苦專研,認真研究,培養出自己的專業隊伍,實現館內技術自己解決,利用現有的資源,開發自己的數字資源供讀者傳播利用傳播,爭取建成本館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圖書館。向其他有先進數字技術的單位學習相關技術,不斷取長補短,爭取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為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4.重視讀者活動,為讀者交流提供平臺,做好服務
讀者活動作為讀者交流的重要方式已經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歡迎,圖書館的發展不僅僅是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發展,如何讓讀者在閱讀中有共鳴,促進大家的相互交流逐漸成為圖書館的工作重點,更好的滿足讀者需求,服務讀者,圖書館應辦好主題閱讀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主題閱讀活動,唱響時代主旋律,積極辦好各類讀書節、讀書季等全民閱讀活動;著力提供優質閱讀內容。完善面向不同群體的優秀出版物推介宣傳機制,努力抓好深化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迎接黨的十九大等主題出版物推薦工作。
結語
圖書館是促進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全民閱讀的重要媒介,圖書館的發展是全民素質提升的重要標志,因此,數字圖書館和傳統圖書館相結合的發展方式也是圖書館在大數據環境下轉型的必然方向。我們不僅僅要加大技術投入和技術支持,為全民不斷提升的信息化追求提供保障,同時也要與時俱進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方式,為讀者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活動,引導大眾健康閱讀、有效閱讀,真正將知識轉化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的正能量。大數據環境的發展對于圖書館發展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相信我們一定不辱使命,光榮完成任務!
參考文獻
[1]鄭君平.傳統閱讀與數字化閱讀漸變中的圖書館服務[J];福建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年03期
[2]郝媛玲;張偉.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環境下的云服務模式研究[J];情報科學;2011年07期
[3]熊小明.新時期人們的閱讀特點和圖書館應采取的對策[J];圖書情報知識;2006年06期
作者簡介:劉沙,女,1986-6,山東濟寧人,濟寧市圖書館助理館員,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