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心妍
摘 要:隨著汽車的普及,道路交通日趨繁忙,交通事故也與日俱增,交通事故車輛技術鑒定顯得日益重要,事故鑒定即是查明引發車輛交通事故的原因,為交通事故處理工作做好準備。車輛鑒定是事故處理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對后期事故處理工作起到指導作用,影響到事故雙方責任劃分,以及賠付款項等各個方面。論文主要從汽車整車、發動機、行駛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以及汽車照明及信號裝置、車身及安全防護裝置這幾個方面對交通事故車輛技術鑒定進行詳細介紹,對事故車輛進行理論分析由此得出事故原因。
關鍵詞:交通事故 技術鑒定 汽車
中圖分類號:U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7) 04-0227-02
前言
汽車是現代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縮短了人類溝通的距離以及貨物運輸的時間。但是,汽車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造成了噪聲污染、道路堵塞、交通事故等社會問題,其中交通事故已成為“全球第一害”。在發生交通事故時,當事人雙方對交通事故車輛技術鑒定的處理結果高度重視,由此交通事故鑒定這個行業也就應運而生。交通事故車輛鑒定為交通事故處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客觀證據,對交通事故的原因查明以及責任認定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及時地降低了人力、財力的損失。為此,我國需要科學地制定相關的交通事故車輛技術鑒定規范,對整個車輛技術鑒定工作實施嚴格、嚴謹的控制,使我們的鑒定工作在質量以及效率方面得以大幅度的提高,使該項工作實現創新性的進步。
一、交通事故車輛技術鑒定流程
根據事故車輛的損壞情況可分為失去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的技術鑒定(靜態鑒定),以及具有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的技術鑒定(動態鑒定)。
具體鑒定流程如下:
首先委托鑒定機構到現場大概了解事故情況,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確定事故鑒定方案。
1.如果事故車輛具有行駛能力,則需要進行動態鑒定:動態鑒定則是進行安全檢測、路試檢測以及現場模擬實驗;
2.如果事故車輛不具有行駛能力,則需要進行靜態鑒定:靜態鑒定則是拆解總成以及零部件,對其進行分析測試、鑒定。
此外,往往還需要特殊鑒定(針對嚴重影響事故車輛安全性能的關鍵零部件的失效原因、失效形態而進行的技術鑒定)。然后匯總編寫鑒定書,經審核無誤、批準并蓋章,最后提交事故鑒定書。
二、交通事故車輛技術鑒定的主要內容
根據“兩大主線,七大系統”的脈絡對事故車輛的鑒定方法以及鑒定流程做具體分析。其中兩大主線是指(1)具有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分析(2)失去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分析。七大系統是指制動系、轉向系、行駛系、發動機、傳動系、照明及信號裝置、車身及安全防護裝置。
1.事故車輛制動系統鑒定
1.1 具有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制動系的鑒定
制動系性能的檢測可以采用路試檢測和臺試檢測。路試檢測是用制動性能測試儀測試事故車輛的制動性能,主要測量數據為制動距離、制動初速度、制動減速度。臺式檢測主要是檢測制動力、制動協調時間以及左右輪制動力之差。其中路試與臺試只要有一個能達到標準要求,就可判斷制動性能合格。
1.2 失去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制動系的鑒定
用游標卡尺等儀器測量制動盤或制動鼓磨損情況,用關鍵總成零部件解體檢測法檢驗制動器磨損情況和零部件完好度。液壓制動系統管路壓力的測量,首先排除液壓制動系統管路中的空氣,然后在分泵或者壓力傳感器接口處接上壓力表,然后輕踩制動踏板,記錄壓力表的讀數。液壓制動系統密封性的檢測,用700N左右的力踩制動踏板,并保持一分鐘,觀察踏板是否有向前滑移的現象。氣壓制動系統分泵的推桿行程的測量,用規定的力踩下制動器踏板,再用游標卡尺或者是鋼尺測量制動系統的各分泵的推桿行程。
2.事故車輛轉向系統的鑒定
2.1 具有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轉向系的鑒定
對具有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轉向系統進行檢測時,可做幾次轉彎測試,檢查在轉動轉向盤時是否感到異常沉重。若出現轉向輪擺振故障時,首先檢查轉向系統各零部件的配合間隙是否正確;其次,進行轉向輪定位參數的檢測及調整;最后再進行轉向輪的平衡檢測及校正。變速器置空擋,松開方向盤,檢查汽車行駛方向是否跑偏;然后用定位儀檢測事故車輛的轉向定位參數;轉向系各裝置有無裂紋和破損,可以用疲勞探傷儀檢測。
2.2 失去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轉向系的鑒定
事故車輛方向盤最大自由轉動量的測量,用卷尺測量方向盤的直徑,記錄為D,把方向盤向左(右)轉到極限位置再向右(左)轉到極限位置,記錄這一過程方向盤轉過的弧長L或是弦長a,代入公式計算方向盤的最大自由轉動量即:最大自由轉動量=360L/πD。帶助力轉向器的事故車輛,則應在啟動發動機后做檢查,也即是讓被測汽車輪胎“原地打輪”。如果方向盤的游離間隙過大,則需要對轉向系統各部分進行檢測,明確故障是由轉向器,還是轉向拉桿軸節磨損造成的。兩手握住方向盤,朝上下、左右方向進行搖動,此時不應有很松曠的感覺。檢查轉向系統各部分零部件應該無任何斷裂,損壞現象,各部件配合緊密,不存在松曠現象。
3.事故車輛行駛系統的鑒定
事故車輛無論具有行駛能力與否,其行駛系統都可以用輪胎花紋深度計檢測輪胎花紋;輪胎氣壓表檢測輪胎氣壓;用檢測臺檢測懸架特性;還可以用疲勞損傷檢驗懸架系統是否有損失和裂紋;輪胎徑向跳動量的檢測方法即是使用百分表進行測量:頂起前橋,用百分表觸點接觸胎冠中部,檢測人員用撬桿輕輕向上撬動輪胎,記錄指示表中測量得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算出輪胎徑、橫向實際跳動值。汽車輪胎軸向跳動量的測量:將車輪緊固在百分表上,用百分表的觸點接觸輪胎胎冠外側,再旋轉車輪一周以上,記錄百分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算出差值即是車輪軸向跳動量。
4.事故車輛發動機的鑒定
4.1具有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發動機的鑒定
具有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的發動機的檢測分為觀察、經驗檢驗、儀器檢測三種。經驗檢測是通過觀察發動機艙,檢查發動機主要機件是否齊全,然后通過啟動發動機,進行路試檢驗發動機的性能。然而當經驗檢測無法檢測出問題時則需要運用專用儀器對發動機性能進行檢測(例如用汽缸壓力表對汽缸密封性進行檢測)。
4.2失去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發動機的鑒定
失去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發動機的鑒定主要是對發動機系統裝置的齊全性進行鑒定。主要采用觀察和儀器檢測的方法來檢查發動機點火系、燃料供給系、潤滑系、冷卻系和啟動系的機件是否齊全,性能是否良好。
5.事故車輛傳動系的鑒定
5.1具有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傳動系的鑒定
具有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的檢驗一般采用動態檢驗,檢驗的主要內容為:啟動受檢汽車,然后檢查汽車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主減速器以及差速器工作是否正常,有無異響。再檢測汽車離合器是否結合平穩、分離是否徹底、有無打滑、抖動等問題。變速器是否能夠鎖止,換擋是否正常,有無跳檔、亂檔等現象,傳動軸是否有抖動等現象。
5.2失去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傳動系的鑒定
(1)用普通直尺測量離合器的踏板自由行程:在踏板處測量,先測出踏板在最高位置時的高度,再測出按下踏板感到稍有阻力時的高度,兩者之差即為離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數值。
(2)用踏板力測試儀測量離合器的踏板力:當踏板被踩到底的時候踏板力的大小即為被測量值。
(3)使用專用儀器檢測離合器的滑轉狀況。
6.事故車輛照明及信號裝置的鑒定
汽車照明裝置分為外部照明和內部照明兩種,首先是檢查事故車輛的各種照明裝置是否正常。汽車信號裝置分為燈光信號、聲音信號以及標識信號。照明裝置的內部檢驗主要是檢驗照明裝置的齊全性,以及安裝是否牢靠有效。外部照明裝置的檢驗主要是前照燈檢驗,運用前照燈檢測儀檢驗前照燈的遠近光強度。燈光信號主要檢驗儀表盤的信號燈、轉向信號燈以及制動信號燈是否合理、牢固并且有效。聲音信號的檢測主要是使用聲級計檢驗喇叭聲音是否達到規定聲級,是否工作可靠,是否具有連續的發聲功能、故障提醒音、報警提示音,是否能準確有效地發音。標識信號的檢測主要是檢驗各類安全標識粘貼位置是否合理,能見度高不高等。
7.事故車輛車身及安全防護裝置的鑒定
(1)檢查事故車輛視鏡能否正常工作,數量是否符合規定,安裝位置是否正確,是否易于調節等。
(2)檢查事故車輛的遮陽板、刮雨器、除霜裝置安裝與否,以及能否正常工作。
(3)檢查安全帶的安裝是否齊全,安裝位置是否合理,能否正常工作。
(4)檢驗事故車輛的安全出口,車門的開啟角度是否符合規定(安全門向外開啟的角度不應小于100°)。
(5)檢驗車窗、天窗的面積以及幾何尺寸是否符合規定。
(6)事故車輛如果是貨車則應檢查事故車輛的安全架是否安裝,以及各種尺寸是否符合標準規定。
(7)檢查事故車輛是否配備滅火器,滅火器是否仍然有效。
(8)檢驗汽車燃油系統、特殊作業車輛的防護裝置、事故車輛的保險杠等裝置是否安裝,安裝位置是否合理、能否正常工作等。
(9)檢驗事故車輛是否安裝側面防護裝置,以及安裝位置是否合理,工作是否正常。
(10)事故車輛后下部防護裝置的靜態參數的檢驗主要是檢查事故車輛后下部防護裝置結構尺寸、下緣離地高度、截面高等。
除此之外,還應對以下數據進行檢驗:汽車總質量、相鄰側面防護裝置的縱向間隙、側面防護裝置上的零件凸出量、側面防護裝置的截面高以及橫桿間距、側面防護裝置后緣與最近輪的距離、側面防護裝置下緣離地高度等。
參考文獻
[1]許洪國.道路交通事故分析與處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
[2]許洪國.汽車事故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0.
[3]裴玉龍.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6.
[4]劉志強,葛如海等.道路交通安全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
[5]葉興成.道路交通安全的系統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5.5.
[6]李信義.行車安全隱患與事故防范[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5
[7]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鑒定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