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安深化改革工作以來,全國各地各級公安機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又存在著諸多問題,走“彎路”、“錯路”的現象時有發生并普遍存在。“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去偽存真,研究事物的本質特征,抓住事物的關鍵點,牽一發而動全身,是解決諸多表象問題的“王道”。“公安深改”不是領導意識決定的,反而是時代背景倒逼而成。現在正是“大數據”剛剛爆發的階段,是智能機器時代到來的黎明時期,需要我們試著“人機結合”,改變我們的“舊工具”,從而來牽動我們工作模式的轉型,推動配套機制、體制的形成。在具體工作中一定要杜絕“形而上學”的工作模式,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公安深改”工作。
關鍵詞:深改 時代 工具 人機結合 困境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7) 04-0274-01
2015年2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以下簡稱《框架意見》)及其配套的《公安機關維護國家安全工作機制改革方案》、《公安機關管理服務和執法工作改革方案》、《公安機關管理體制和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框架意見》及各大配套方案都分別針對現階段公安工作的桎梏,就機制、體制和制度等諸方面做了指導性意見,愿景向好,可操作性強,全國各級公安機關積極響應,認真落實,逐級制定“子方案”,抽調“精英”組成工作組,為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領導和機制的保障。
作為其中一員并從警近20年的我也在認真的研究每個從上到下的文件,領會其中的精髓所在,并結合公安工作實際不斷的思考:“如何引領‘公安深化改革(以下簡稱‘深改)?才能抓住‘根本,順應‘上層建筑的《框架意見》和配套方案,才能使公安工作呼應時代的發展,使其薄弱環節得到修繕,瓶頸問題得到解決,進而打破桎梏,達到公安工作實質性轉型的目的。”
一、“深改”的主要任務
一是健全維護國家安全工作機制;二是創新社會治安治理機制;三是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四是完善執法權利運行機制;五是完善公安機關管理體制;六是健全人民警察管理制度;七是規范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八是穩妥推進公安現役部隊改革。八個方面相輔相成、互為推進,既有從優待警也有權利約束,更不乏對完善和創新工作模式的指導。
二、為什么要“深改”
公安“深改”方方面面,既有政治需求又有時代需要,面廣意深,是空前的,是現階段“大數據爆發”而引發社會治安復雜化,刑事犯罪多元化以及國際黑手的不斷延伸所倒逼形成的產物,是迎接未來“智能機器”時代的必由之路。
三、“深改”的切入點
“切入點”之意在于復雜問題簡單化;操作方法為:撥開迷霧見本質;達到的目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就目前來講最為緊要的是提升公安機關的履職能力和水平,即大力推進“四項建設”,將基礎信息化、警務實戰化、執法規范化、隊伍正規化作為“公安深改”綱領性的工作來抓。而實現和推進“四項建設”應當從提升我們的工作工具,改變我們的工作模式入手,因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就是使用工具的改變。簡言之,在當前“互聯網+”的熱用下,在探索務聯網(非物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公安“深改”就是要著眼于“人機結合”,帶動改變我們的工作環境,轉變我們的工作模式,真正意義上實現向科技要警力的目的,而絕不是科技向我們要警力(具體體現在:分門別類的平臺建設,使基礎工作復雜化,多重化)。
但是,我們要轉變思維,創新工具,必須突破兩大困境。
四、兩大困境
公安“深改”工作自開展以來“如火如荼”,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同志們“盡職盡責”。緊鑼密鼓的工作中也暴漏了影響我們改革的兩大根本性困境。
一是科技困境。從先進地區公安個別工作“成功經驗”來看,無不依靠或聯合國內外知名的專業廠家,結合本地實際,探索并不斷實踐來提升本地工作的科技含量,達到提效增力的目的。從目前全國各地公安深改的工作現狀來看,也亟需在科技手段方面得到提升,但僅僅依靠某局、廳或者部的內部人員來完成“軟硬件”整體設計和搭建也是不太現實的。因此,我們必須借助社會力量,摸索科技前沿,考察并邀請“專業大牌公司”參與到我們的“公安深改”工作中來,充分結合“局外人”、“專業人”的眼界和思維,為我們構建“新格局”,提出前瞻性和科學性的合理化意見或建議。具體來講,一要聘請大學等機構的相關研究人員作為我們的技術顧問,保障我們科學合理的搭建新架構,并維護其正常運轉;二要打破公安傳統的科技架構,將大數據、云計算等方面的領先技術應用到公安領域;三要充分“利舊”(包括公司技術和現有軟硬件),實現投入最小化,成效最大化,高性價比的完成深改的各項任務。
二是統籌困境。這主要是指我們公安內部,慣性思維導致我們還突出“單項技能”的提升,過分強調“個項”成績的提高。殊不知,這么做“形大于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偏離了這次改革的真正意義。具體做法應當是,每項工作都要在兼顧其它工作的前提下進行提升或轉型,一方面,要在保證不給其它工作帶來障礙的前提下開展“我們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研究是不是能夠借助“別人”的工作來完成或促進“自己”的工作。既需要“專項辦”等組織成員的認真學習、積極思考,指導跟進,更需要各部門成員充分發揮大局意識,聯動意識和集約意思,加強整體設計思路。
總之,”公安深改”一直在路上,必須聯合有足夠實力的廠家或單位,并與相關研究機構合作,不斷考察借鑒外地先進工作經驗,充分考量本地公安工作現狀,制定一套更加科學的、完整的、清晰的、詳盡的“深改”路線圖和時間表。也就是說:順應時代發展,以改變“工具”進而提升公安系統科技含量為抓手,來改變我們的工作模式,配套完善我們的工作機制,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根治現階段我國公安工作的各種不適應,重拾駕馭社會治安形式的信心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涂字沛著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大數據》書號:ISBN978-7-5495-1837-1-01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以下簡稱《框架意見》)及其配套的《公安機關維護國家安全工作機制改革方案》、《公安機關管理服務和執法工作改革方案》、《公安機關管理體制和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作者簡介:于寶玉,出生年:1976年,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內蒙古通遼市,工作單位.內蒙古通遼市公安局情報中心,職務.情報中心副主任,學位.法學學士,學歷.大學,研究方向.公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