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金瞳
基于態度系統下英美媒體新聞報道中的中國城市形象建構
竇金瞳
在城市競爭力逐步升級的時代背景下,良好的城市形象是提高地方吸引力的重要因素,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運用態度系統和城市形象理論對大連和深圳的西方媒體報道進行分析和對比,以揭示西方媒體對兩座城市的態度差異。西方媒體對兩城市相對關注度較高,同時西方媒體對兩城市的關注點各有側重。
主流媒體 大連 深圳 城市形象 態度資源
在全球城市化普遍推進背景下,良好的城市形象是提高地方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美國學者K. Lynch (1960) 提出了城市意象理論,最先界定了城市形象的概念,認為城市形象是人文對物質環境的知覺以及外部世界的主觀反映。在城市形象建設過程中,“大連”和“深圳”均備受英美媒體關注。目前學者對我國大連和深圳的城市形象的研究集中于單一城市,但對兩者的對比分析不甚豐富,本文利用態度資源理論對其進行探究,對當地的城市形象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本文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運用態度系統和城市形象理論對大連和深圳報道的語篇進行分析和對比,以揭示英美媒體對兩座城市的態度差異。本研究選取2010年至2015年間的美媒《今日美國》、《紐約時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和英媒《衛報》、《每日郵報》、《泰晤士報》的新聞報道。在深入研讀理論的基礎上,對語料進行人工標注并輔以統計工具UAM Corpus Tool 3.3。
態度系統是本文采用的理論框架,重點研究的是詞匯語義在文本或者話語中的人際功能。依據表達語義的不同,態度又分為情感、判斷和鑒賞。“情感表達的價值在于它可能是說話人對某個現象采取的姿態的最明顯的表現。”(胡壯麟,朱永生等,2005: 321)判斷是有關于對人及其行為的作者的態度,分為社會認同和社會制裁兩種。鑒賞是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是對語篇、過程和自然現象的評價(馬丁,2000)。
本研究以“Dalian”和“Shenzhen”兩城為研究對象,窺探英美主流媒體在對兩座城市所體現的態度差異,旨在回答以下問題:(1)媒體語料中態度各子系統的資源分布情況是怎樣的?并分別存在哪些差異?(2)這些差異反映了西方主流媒體對兩座城市形象各方面什么態度?
基于詞匯的語義分類,采用人工核查方式(非獨自人工標注),逐一挑選具有態度意義的詞語或者短語,再依據態度系統的定義進行歸類,輔以語料統計工具UAM Corpus Tool 3.3,統計出態度資源及其子系統在語篇中出現的頻率及分布情況,進而得出西方媒體對兩城形象所持的態度。
(一)兩城態度資源的分布差異
為了進一步考察西方媒體對大連和深圳兩城形象建構過程中所持的態度,以人工核查和標注的方式挑選具有態度意義的詞語或短語,并對其進行了地域歸類,對兩城的態度資源及其子類資源分布差異的統計結果所示:

表1 態度資源的地域分布差異
由表1可知,西方媒體對兩座城市形象的評價中,態度資源的使用存在地域差異。從數量上來看,在等量語料中態度資源使用最多的是深圳;從態度資源及其子類來看,兩座城市中沒有同時使用情感、判斷和鑒賞類資源,其中判斷和鑒賞類資源是兩城市都涉及的態度資源類型。從正負意義比例來看,媒體對兩城的態度都是正面意義大過負面意義,就判斷資源的才能方面,對深圳的積極態度高于大連,在鑒賞資源中對兩城市的價值評價相對于其他資源要多。
(二)態度資源下兩座城市形象的對比
具體而言,美國媒體在大連城市形象的建構過程中,使用了諸如powerful,stronger等正面態度資源來表達他們對大連城市吸引外資能力,經濟迅速發展的正面贊賞。如(1)powerful Chinese companies like Dalian Wanda, Fosun International and Le Vision Pictures will gain be looking for global inroads as... 盡管報道中使用generous,promising,prosperous等正面態度資源對大連的教育尤其是在醫學領域的重視,并對其科技給予了正面的肯定,但是他們同時也使用了worst- ever,large,out- of- date,poor等負面態度資源來表達對大連2010年石油泄漏導致的生態環境破壞的負面評價如(2),其中“large”和“good job”本意所指積極的意義,但就語境來講突出了負面的含義,如(3)
(2)continue to pour into the northeast port city of Dalian to clean up what Greenpeace China has called the nation’s worst- ever oil spill.
(3) that China had done a “good job” in quickly putting out fi res from the pipeline explosion and cleaning up thespill.
針對西方媒體使用drab,remote和hard等負面態度資源對過去的深圳城市形象的描述,過去的深圳交通、經濟不發達的狀況,以及對廉價勞動力和短缺的評價。對深圳的態度資源中出現的負面意義,但是數量上還是正面態度資源居多,比如使用了“bustling”“booming”“thirdlargest port city”“fastest- growing”來表達對深圳城市發展速度快又好的正面贊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媒體對深圳政務服務、投資吸引能力以及對經濟的活力給予了肯定,如例(4)The country’s first supercenter opened three years later in Shenzhen.
在城市形象建設過程中,兩座城市均備受英美媒體關注。西方媒體對兩城的關注重點各有不同,對大連較高關注的是教育科技文化、生態環境方面,而對深圳的關注點放在了經濟吸引投資能力和政務服務方面。
雖然態度資源的分布具有差異,但對兩城市的正面評價顯著多于負面評價,城市形象的整體接受度較高。態度資源相比,兩城市的經濟發展受到正面評價,大連在教育科技的積極意義更為突出,在其他方面還有待提高,深圳在投資吸引力、政務服務方面獲得更多的正面評價,但對教科關注上存在消極意義。
[1]Baker P. (2006). Using Corpora in Dis course Analysis[M]. London: Continuum,2006.
[2]Lynch, K.The Image of the City[M]. Cambridge: The MI Press,1960:46~49.
[3]Martin, J. R. &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New York: Palgrave Mscmillan,2005.
[4]陳映.城市形象的媒體建構——概念分析與理論框架[J].新聞界,2009(5):103~104.
[5]劉立華.評價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
本文系大連外國語大學2016年度研究生創新項目“基于態度系統下英美媒體新聞報道中的中國城市形象建構”(項目編號:YJSCX2016-05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竇金瞳(1993-),女,漢族,吉林敦化人,大連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2015級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方向:語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