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橋
摘 要 南四湖是南水北調東線上重要的蓄水湖泊,東線工程在改良南四湖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對其造成了一定破壞,但是,國內學者普遍認為東線工程對南四湖生態環境的影響利大于弊。
關鍵詞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南四湖;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X826.0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62
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狀況,促進水資源整體優化配置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1]。作為南水北調東線上重要的蓄水湖泊,南四湖在維護區域生態平衡方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2],而東線工程對保護、恢復南四湖生態環境同樣意義深遠。
1 南四湖自然概況
南四湖是一個大型狹長淺水湖泊,位于山東省西南部,黃淮海平原腹地,由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和微山湖組成,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湖泊和內陸濕地,也是山東省的生物寶庫和重要水禽棲息地。南四湖入湖河流達53條,是其流域河流的最終匯集點,流向是由北向南。南四湖湖床淤積,湖面縮窄、蘆草叢生,泄洪時水位很高;獨山湖和微山湖水深相對較大,水面較寬。南水北調前,南四湖水位年際變化比較大,曾多次出現嚴重的干涸現象,破壞了南四湖的生態環境[3]。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經過南四湖,利用南四湖輸水、蓄水,并將下級湖作為該工程的調蓄水庫,其正常蓄水位為33m;上級湖只輸水,不作調蓄,其最髙輸水位為33.2 m,主要目的是供水和治污。東線工程按照先通后暢、分期實施的原則分三期建設。2002年12月27日,第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并已于2013年12月實現了正式通水,調水水量、水質均達到要求[4]。
2 東線工程對南四湖生態環境影響的研究現狀
跨流域各種形式的調水都會帶來水量變化、水質改變、河渠功能改變、地區溫度改變等影響,具體到東線工程對南四湖生態環境的影響,國內學者普遍認為利大于弊。
2.1 有利影響
2.1.1 有利于形成湖泊生態良性循環
南水北調的運行給南四湖補充了大量用水,起到補充沼澤濕地水量的作用,有效保護了南四湖濕地。鄧妍 [5]指出,南水北調使南四湖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對環境敏感的一些魚類重現河湖中,生物多樣性日益顯現。羅輝 等[6]認為南水北調使干涸的南四湖重現生機,保護了南四湖流域的自然環境,取得顯著生態效益。
2.1.2 有利于行洪安全
吳煉石[7]指出,東線工程實施以來,水位上升,吞噬淹沒了沿湖灘地,湖田臺地與周邊耕種湖田逐漸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洪安全。
2.1.3 有利于保護水質
東線通水以后,蓄水量的增加提高了南四湖的自凈能力,使湖區水質發生根本改變。趙世新 等[8]研究指出,南四湖從北向南的天然流向與南水北調東線調水流向相反,水質條件、水力條件復雜,南水北調的健康運行與南四湖水質的不斷改善形成了良性循環。解文靜 等[9]也認為,雖然南四湖調水期間,底泥擾動等因素會影響水體質量,但總體看南水北調對南四湖水質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2.1.4 有利于補充地下水源
南四湖地區存在地面沉降和煤礦采空塌陷等地質問題。武周虎[3]認為,東線通水后,可以補充南四湖周邊地區地下水源,減少地下水漏斗區,降低水文地質災害。耿雪飛 等[10]認為,東線工程提高了南四湖地區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緩解了資源型缺水矛盾。
2.2 不利影響
2.2.1 打破原有生態平衡
南水北調以后,沿湖地區地下水位上升,不利于農田雨水下滲。如果地下水位超過地下水的臨界深度,會造成土地的鹽漬化,打破原有生態平衡[11],造成土壤理化性質不良,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2.2.2 威脅水生動植物生存環境
南水北調后,部分水生植物生長區域發生變化。張新民、楊萍 等[12]指出南四湖生長著大量水生植物,水位升高后,很多水生植物在春季無法長出水面。岳海敏[13]也指出,由于調水后短期內水位加深,水溫回升慢,使某些魚類產卵季節推遲,底棲動物數量減產。
2.2.3 造成湖內漁業資源流失
東線工程的實施,使航運用水、工農業用水大量增加,水交換量的急劇增加,造成湖內漁業資源大量流失,生物的棲息地環境受到較大影響[14]。
2.2.4 存在疾病傳播風險
南水北調工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疾病傳播,雖然血吸蟲流行病區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南四湖己經超出血吸蟲流行病區最北界[15]。但隨著南水北調,存在將血吸蟲等疾病傳入南四湖流域的風險。對此,調水前必須做好預防工作。
3 結語
研究表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有效改良了南四湖的生態環境,同時也對其造成了一定破壞。但從長期來看,南水北調對南四湖生態的有利影響遠遠大于短期的不利影響。據報道,“2015山東環保十大事件揭曉,南四湖環境改善上榜”,從2002年國家啟動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時,南四湖水質全面呈劣五類,到2016年南四湖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水質,以往污染嚴重的“醬油湖”成功躋身全國水質優良湖泊行列[16]。這充分說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對南四湖生態環境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楊芳,王孟,葉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生態補償機制研究[J].人民長江,2010,41(24):101-104.
[2]靳坤,胡秀梅,史蒙,等.淺談南水北調南四湖漁業養殖污染防控措施[J].河北漁業,2013,(2):51-52.
[3]武周虎,喬海濤,付莎莎,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對南四湖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06,27(1):1-7.
[4]王月敏.南四湖下級湖水生態環境綜合評價研究[D].山東大學:2016:6-7.
[5]鄧妍.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供水綜合效益分析[J].山東水利,2016,(10):5-6。
[6]羅輝,王昊,張林.利用南水北調工程為南四湖、東平湖生態補水的幾點探討[J].治淮,2015,(12):19-21.
[7]吳煉石.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對南四湖及周邊地區環境和經濟影響分析[D].山東大學:2012:44.
[8]趙世新,張晨,高學平,等.南水北調東線調度對南四湖水質的影響[J].湖泊科學,2012,24(6):923-931.
[9]解文靜,王松,婁山崇,等.山東南四湖上級湖水質變化評價(2008—2014年)及成因分析[J].湖泊科學,2016,28(3):513-519.
[10]耿雪飛,劉家旭.南四湖流域水資源管理研究[J].治淮,2016,(11):29-30.
[11]方妍.國外跨流域調水工程及其生態環境影響[J].人民長江,2005,(10):9-10.
[12]張新民,楊萍,張文波,等.淺談南水北調工程對南四湖區漁業的影響[J].水利漁業,2006,(5):66-68.
[13]岳海敏.淺談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對南四湖區域經濟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2,(15):129.
[14]張新民,溫海深,喬福州,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對南四湖區漁業的影響研究[J].中國漁業經濟,2006,(2):13-16.
[15]周曉農,朱蔭昌,王立英,等.南水北調工程對血吸蟲病傳播擴散影響的調查[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1,15(4):294-297.
[16]張則鵬.2015山東環保十大事件揭曉,南四湖環境改善上榜[EB/OL].(2016-03-02)[2016-09-03].http://www.jnnews.tv/news/2016-03/02/cms512372article.shtml.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