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杰
摘 要 傳統的高等教育理工類教材的出版,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受到大數據時代的巨大沖擊。隨著在網絡上各種出版數據的爆炸式的增長,大數據已經影響到整個教育出版業的層面。面對這種挑戰,在大數據引發的技術向信息轉型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教材的出版業作為先進理工類信息的生產者,同樣是一種機遇。文章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的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理工類教材出版的沖擊,以及教材出版企業的工作設想,以及教材出版企業的轉型方向。
關鍵詞 工科教材;出版;大數據;轉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7-0109-02
大數據的概念是伴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而誕生的概念,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提出。經過近30多年的發展演變,大數據從開始的一個描述性的概念,成為一種具有實用性的技術,即對大量的數據迅速采集并對其進行分析和解析的能力。大數據的蓬勃發展,已經開始影響各個傳統的行業。
1 大數據對出版業的沖擊
大數據不僅僅改變了傳統高等教育理工類教材出版業的圖書媒介、出版方式、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行為,更對出版的內容生產構成了深刻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選題策劃的影響、對內容編輯的影響這兩大環節上。
1)對選題策劃的影響。對于任何一家理工教材出版企業而言,選擇哪種內容出版都是一種戰略性方向的選擇。在傳統的工科類教材的出版過程中,編輯在選題策劃中擔負著主要的職責,對編輯的要求比較高,不僅要有準確的定位,新穎的創意,還要對專業性較高的讀者有吸引力,要有市場的生命力。對編輯的創新能力,商業意識,技術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大數據時代,編輯可以在互聯網上采集海量的數據,對打算出版的理工類的教材選題分類、圖書內容、版權信息、市場情況等一系列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編輯的個人素質,實現對圖書策劃的科學把握,合理的規避理工類教材的結構性的矛盾,提高讀者的興趣和閱讀需求,把握理工科研熱點,提供科學的數據參考。這種新的方式對傳統的編輯提出了挑戰。
2)對內容編輯的影響。大數據的發展為理工類教材的編輯、剪輯提供了更加充實的信息平臺,讀者可以通過大數據的信息平臺向編輯提出內容上的建議,這就使得教材編輯擺脫了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的局限,他可以獲得最新的理工類科研的最新的知識,更多地傾聽讀者和市場的聲音,汲取建議和意見。而在傳統的理工類教材的出版組稿的環節,則主要依靠編輯的專業素養和編輯個人的溝通交流能力。這樣傳統的編輯的個人主觀意識和個人溝通交流能力在教材編輯出版過程中可能造成瓶頸。從而對教材的出版質量造成影響。
3)對理工類教材出版內容傳播的沖擊。大數據對理工類教材出版內容傳播的影響集中體現以下方面:在網絡在高等學校已經普及的情況下,作為對網絡運用比較熟練的高知識群體的高等學校的教師和大學生,他們開始普遍使用網絡搜索進行學習,網絡學習已經成為傳統的課堂學習的不可分割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解決學術問題的重要方式,高等學校的圖書館中的專業理工類數據庫和網絡課程成為人們獲取學習資料和前沿數據的重要信息來源。因此,相對于方便快捷的網絡知識大數據,傳統的紙質版教材在信息傳播方便的效率和容量方面都是相對落后的。人們通過讀書來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越來越少。以高等學校的圖書館為例,100萬理工類的專業數據可以借助一張100G的光盤完全收錄,讀者只需要通過臺式電腦,甚至手機隨時隨地訪問這些資源。這種大容量,高效率的知識傳播方式對傳統的紙質版的理工類的教材造成巨大的沖擊。
2 在大數據下理工類教材出版企業的工作
設想
在大數據對傳統的教材出版行業造成巨大沖擊的今天,高等教育出版企業應當建立智能信息平臺。在高等教育領域采用數字化理工類圖書出版有著光明的前景。高等教育出版企業應當將大數據技術運用于內容數據的優化分析方面,滿足不同專業的高等教育群體的海量知識信息需求,依托于傳統內容資源優勢,將海量信息資源數字化,建立起方便讀者隨時取用的在線信息資源庫,并增加附加值服務。為了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和教學輔導便利化,可以構建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和大數據平臺。相比于傳統教育方式,大數據平臺可讓更多學習者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大數據信息平臺應當吸納國際、國內優質師資,為理工類教材的讀者提供“線上線下”服務支持。各種理工類專業的大學生們可以使用特別訂制的智能學習終端,可在網絡上運用大數據,通過定制化的方式進行學習,再通過傳統的課堂學習方式強化鞏固效果。這種全新的方式,覆蓋的知識范圍和各專業的大學生群體十分廣泛。為真正提高理工類大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學習終端還可以全面搜集、分析學員的日常學習行為數據,再反饋到后端平臺上進行大數據分析,生成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曲線。針對大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平臺將有選擇性地進行輔導和加強訓練,將相關學習資源發送到學員的學習終端上。無論是坐在教室里進行傳統的課堂學習,還是在課外使用學習終端,都可學到你想學到的東西,支持各種環境下的個性化學習。因為有大量的數據信息做強大后盾,將復雜錯亂的個體學習舉止數據接受采集,當累積到一定水平時,群體行為就會在數據上展現一種序次和規律,進而對不同類型的人員供給有針對的幫助。
3 我國教材企業的轉型方向
面對大數據的沖擊,傳統的教材出版企業必須順應時代變革的要求進行轉型。高等學校理工類教材出版的價值取向的選擇是關系行業發展的方向的根本問題。傳統的理工類教材出版企業的轉型是實現內容承載方式的改變,出版過程和行業機制管理的變革三個重要的方面。
1)實現立體化、多媒體的載體變革。作為理工類教材的主要閱讀者,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在使用傳統的紙質版的教材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借助于網絡上的電子數據進行學習。然而,我國現階段的高等教育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這種傳統課堂的方式就決定了傳統的紙質版教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消失。在一段時間內,數字化的資料和紙質版的資料會共同作為理工類教材的主要形式。由于有長時間發行紙質版教材的經驗積累,理工類教材出版企業可以對傳統的教材進行數據化的開發,利用自己已經有的經驗和豐厚的資源,通過現代的計算機數字化技術手段,對傳統課堂分解和重新數字化組合,已達到適應大數據時代廣大的大學生對數字化的需求。傳統教材的出版企業可以選擇和計算機網絡公司共同開發數據化的傳統教材和課程,以網絡的形式提供個人。在數據化的時代,紙質版的教材和數字教材不是對立的關系,傳統的教材要用新的手段為載體,完成知識載體的變革。
2)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流程變革。傳統的理工類教材的出版企業在大數據時代要對傳統的出版方式做出改變,針對讀者的特點形成新的出版流程。大數據時代不僅僅對出版行業造成了沖擊,對讀者的閱讀習慣也造成了改變。大學生們更愿意在他們的學習和閱讀教材的工程中,希望出版者能夠考慮到他們各自的實際需求,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傳統紙質版的書本。當每個大學生讀者,或者說“教材”的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遇到問題,他們希望出版社能夠和他們互動,讓他們參與到教材編制或者學習的過程中,滿足每個人特異性的需求。出版社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到讀者的閱讀特點,從而可以針對性的滿足個性化的出版需求。現在,傳統的授課,學生聽講的單向教育模式正在發生改變,數字化的教材應當順應這一變化,建立一種互動式的學習平臺,教材的印刷也應當按照市場的需求按需印刷,共同促進現代教材出版業的發展。
4 結論
大數據時代對傳統的理工類教材的出版造成了沖擊,高等教育教材出版企業面臨著轉型的緊迫性。為了迎接這種挑戰,實現成功的轉型,傳統的理工類教材出版企業必須對自身的資源進行整合。對外要積極和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積極拓展數字化的現代教育平臺,與電子商務行業和大數據平臺形成合作共享機制。通過內部資源整合和外部積極合作,建立高效的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單純的提供教育內容向提供現代的教育服務的轉變,最終實現傳統出版企業的成功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段鵬.傳播效果研究:起源、發展與應用[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2]丹尼斯·麥奎爾,斯文·溫德爾.大眾傳播模式論[M].祝建華,武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3]倪寧,金韶.大數據時代的精準廣告及其傳播策略——基于場域或理論視角[J].現代傳播,2014(2):99-104.
[4]李建生.美國大數據維穩鏡鑒[J].計算機與網絡,2014(15):61-63.
[5]謝鼎新,尹召前.大數據時代網絡媒體經營對策研究[J].編輯之友,2014(4):39-42.
[6]呂芹.挖捆大數據的能量——直擊“解密大數據營銷”沙龍[J].互聯網周,2014(17):62-63.
[7]聶磊.新媒體環境下大數據驅動的受眾分析與傳播策略[J].新聞大學,2014(2):129-132.
[8]姜奇平.大數據服務業的結構與價值[J].互聯網周刊,2014(14):70-71.
[9]王耀輝.淺談數字出版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0):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