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
摘 要 新媒體的發展給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帶來沖擊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電視新聞傳播也應與時俱進,順應潮流,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創新電視新聞傳播路徑,拓展電視新聞生存空間,使其更具競爭力。
關鍵詞 新媒體;電視新聞傳播;路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7-0020-02
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使其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也迎來發展的機遇,電視傳播應該與時俱進,積極創新,借助新媒體的優勢,取長補短,有效地促進電視新聞傳播健康持續的發展。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傳播路徑的選擇是實現其發展的重要動力。
1 新媒體環境下觀眾對電視新聞傳播的新
要求
雖然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因其優質的新聞內容一直頗受人們喜愛,但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對傳統電視新聞傳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人們對電視新聞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電視新聞傳播也應該居安思危,不能停滯不前,以創新求的更大的突破,滿足廣大觀眾的需求。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速度滯后是其最大的短板。很顯然,傳統媒體的傳播速度難以滿足人們的要求,造成與新媒體競爭時處于下風,而新媒體以先進的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為支撐,大大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使信息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傳播到四面八方,讓受眾在第一時間了解信息、獲取信息,強大的優勢讓傳統媒體望塵莫及,贏得了大量的受眾群體,所以電視新聞傳播應該吸取新媒介的優勢,利用網絡平臺的開放性,使受眾的被動接受變為積極參與,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的多元交流與傳遞,實現受眾與傳媒的互動,提高電視新聞傳播的競爭力,使電視新聞傳播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2 剖析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電視新聞存在的
問題
2.1 新聞內容單一,形式呆板
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在內容上沒有新意、老套,傳播形式不夠新穎,并且風格一致、單調無趣,已不能滿足受眾的心理,單一的傳播內容和報道形式,使受眾產生審美疲勞,因此造成受眾大量流失。雖然電視新聞傳播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效果并不明顯,還沒有完全扭轉電視新聞形式呆板、內容單一的局面。新媒體則擁有豐富的內容,利于受眾群體的選擇,并且報道形式多種多樣,受眾群體越來越廣泛。因此,與網絡等新媒介積極實現相互融合,實現技術上進步的同時,促使電視新聞傳播有更大的發展。
2.2 制作周期長,更新速度慢
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還要依靠“采訪、制作、審查、播出”各個環節,環節過多,費時費力,這遠遠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形勢和人們的需求,已經對電視新聞傳播造成了阻礙,而新媒體因其“新”和“快”,凸顯了新聞的時效性而更具生命力,進一步體現了新聞的價值。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更加便利快捷,新聞不管是大是小,受眾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最新的資訊,并且將人們從時間、空間的限制中解放出來,隨時掌握新聞事件發展的進程,實時發布見解看法,受眾既是新聞信息的接收者,也是新聞信息的發布者,相比較而言,差距顯而
易見。
2.3 單向傳播方式互動性差
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是以電視為媒介向受眾傳播大量信息,傳播主體較為單一,受眾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受到限制,受眾只能被動的接受信息,更談不上控制權和選擇權,不能自由選擇獲取信息的時間、地點、方式,更不能發表自己的評論,無法參與交流互動,受眾與傳媒間的信息反饋受到制約,因此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劣勢越來越明顯。現在,新媒體利用網絡這一開放的平臺,不僅縮短了受眾與傳媒間的距離,而且使受眾的角色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變被動為主動參與,互動性更強,受眾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知情權,新媒體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尤其是現在年輕的一代。
2.4 信息覆蓋面窄
當前,電視新聞傳播主要有衛星和有線兩種途徑,但受衛星覆蓋范圍、有線自身條件的限制,使得電視新聞傳播的途徑、覆蓋范圍受到制約,成為電視新聞傳播的瓶頸,但新媒體借助網絡技術,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順利地克服了這一問題,僅憑無線衛星基站傳播就完成了路徑上的突破,使得新聞傳播實現了更大范圍的有效覆蓋。傳統電視新聞認識到這一點,迅速做出反應,把電視新聞和網絡、手機嫁接到一起,讓人們看到了電視新聞傳播光明的前途。
3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傳播路徑的選擇
3.1 加強互動
在新媒體環境下,加強互動對吸引受眾、提升電視新聞影響力最為重要。目前,傳統電視傳媒通過手機短信、電話連線、現場采訪等方式來實現交流溝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眾的關注度,但仍有較大的局限性,沒有從根本上將主動權交還給受眾,主動權主要由主持人一方掌握。而新媒體打破了這一局面,受眾隨時隨地接收具有時效性的新聞,同時利用網絡平臺表達自我意愿,使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內容更廣泛,互動更及時。
3.2 豐富報道形式
傳統媒體應該看到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以此為契機,抓住機遇,積極與新媒體融合,推動傳統傳媒的內容上的豐富與形式上的豐滿,使得傳統媒介更加完善與成熟。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報道的載體更加多元化,改變了過去單一的形式,更利于受眾接受、傳播信息,同時報道方式不斷得以創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讓人們看到媒介融合對電視新聞傳播的巨大作用,全方位提高了新聞報道的質量,任何新聞的傳播都要注重新聞的時效性,新傳媒的誕生,在突發事件的傳播中拔得頭籌,因此,在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中,豐富報道形式,以提高新聞的即時播報率,服務于社會受眾的廣泛需求。
3.3 拓展傳播渠道
新媒體的優勢日益凸顯,逐漸得到大眾的認可,尤其是青年一代,借助智能手機、連接網絡就可以隨心所欲的選擇信息,造成電視新聞的受眾群體數量急劇下降,給電視新聞傳播以壓力,同時也為其提供了發展的方向。傳統電視新聞媒體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數字化網絡,將新媒體的優勢為自己所用,實現多層次、全方位的信息傳遞,通過傳統與新興的融合,共同發展,使廣大受眾群體回歸,在受眾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將電視傳統媒介和手機、網絡等媒介融合為一體,使傳播渠道更廣、更順暢,充分發揮整合優化的優勢。同時還需要新聞素材資源的融合,現在人們的需求呈現多元化,信息技術使新聞信息資源更加全面,同時更利于資源共享,以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需求。
3.4 發揮自身傳統優勢
電視新聞媒體權威性和公信力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擬的。這是由于傳統媒體的發展時間長,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影響力、公信力較強,短期內新媒體使無法逾越的。雖然新媒體為人們提供了空前龐大的信息量,而真正有效的信息是屈指可數的,一些不良信息反而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利影響,如手機詐騙,頻頻得手,網絡直銷,屢禁不止,給人們帶來了損失,新媒體的開放性導致新聞信息難以辨別真假,真實性得不到有力保障。相比較而言,在長期的發展中,傳統電視媒體所積累的信譽度和權威性是新媒體無法匹敵的。所以保持報道的真實性、深刻性,是傳統電視新聞傳播的有效途徑之一。其次,電視新聞自身的文化內涵也不容忽視。面對壓力,電視新聞傳播給予受眾群體思想和行為上的正確引導,使電視新聞更具思想深度,使新聞背后的理性文化核心價值得以彰顯。
4 結束語
在網絡和信息雙重先進技術的推動下,新媒體應運而生,如智能手機、網絡電視等,使報道形式更加豐富,傳播渠道更加廣闊,受眾的選擇權更大,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形勢下,新媒體的出現使得電視傳媒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電視傳媒應結合電視新聞傳播自身的特點,積極與新媒體相互融合,選擇更利于電視新聞傳播發展的路徑,進一步使自己的綜合競爭實力有所提高,推動電視新聞傳播走出困境,尋找到適合自身成長的模式,挽回失去的
觀眾。
參考文獻
[1]黃海明.電視新聞的發展問題與未來規劃[J].科技信息,2012(4).
[2]郭匠心.淺談新時期我國電視新聞的發展方向[J].科教文匯,2010(12).
[3]周宇甜.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節目策劃[J].神州(中旬刊),2011(3).
[4]馬雯芳.網絡媒體對電視新聞傳播的影響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19):27.
[5]田榮娟.電視新聞的內容創新與發展路徑——基于2014年電視新聞傳播的考察與分析[J].新聞論壇,2015(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