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薔薇
摘 要: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和課題探究,可歸納出仿寫是突破三年級習作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仿寫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降低了寫作難度,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和人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作文仿寫教學又使得“雷同文”現象比比皆是,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作文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如何基于學情,讓所有學生都有所收獲,讓他們的作文達到個性張揚的高效高質,以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我喜歡的水果》仿寫教學為例,談有關小學生作文“雷同文”的正確對待及糾正策略。
關鍵詞:仿寫;雷同文;正確對待;糾正策略
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剛開始起步,是學生口頭表達向書面表達轉化的關鍵環節。進入中段年級,作文教學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如何教學生學好三年級起步作文是擺在小學語文老師面前的難題。
一、作文仿寫教學與“雷同文”成因
小學生的習作苦惱一是不知道寫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寫;三是不敢大膽地寫。如何幫助學生順利邁過這個坎兒,消除學生對寫作文的畏難心理,從而達到想寫、愿寫、樂寫的目的,降低門檻,由簡到難,循序漸進提高寫作文的能力,初步探索起步作文教學的指導方法,提高三年級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和課題研究,歸納出作文教學時應該注重仿寫,讓學生通過仿寫掌握最基本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方法,于是仿寫教學形成了大量的“雷同文”。寫到蘋果的顏色就是“蘋果就像小朋友的臉,紅彤彤的。”寫到香蕉的形狀就寫“香蕉像一個彎彎的月亮。”或者“香蕉像一只彎彎的小船。”老師改作文時看到的是千篇一律,毫無新意。
其次,仿寫能減緩學生寫作的難度,使他們由讀到寫,由不會寫到會寫,把自己身邊活生生的生活畫面轉化成個性鮮明的語言文字,幫助他們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成功地搭起一座橋,順利完成從書本到生活的過渡。所以,仿寫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有效之法。從作文效果來看,仿寫作文中出現大量的“雷同文”,與我們的仿寫教學有著必然的聯系。
二、仿寫出“雷同文”的正確對待
“國外寫作教學大都以‘交流為目標價值取向,學生的寫作目的意識和讀者意識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和內容。以美國《國家語言藝術標準》、英國《語言藝術標準》、德國《母語教學能力標準》等為例,其特點是:對于寫作話題的生活化和實際化,重視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動機;對于寫作目的和內容,重視‘交際交流,強調‘讀者意識和‘目的意識。”學生仿寫出的作文,是能夠達到“交流”的目標價值取向的。
在仿寫《我喜歡的水果》教學課堂上,作文因學生積極參與、感悟、有內容可寫而易于寫,因活動中興趣盎然而樂于寫。學生對水果的介紹方法都有所掌握,達到了三年級起步作文的要求。
“對于這樣的‘雷同文是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的。這既是進行作文教學的必然,又為學生學習習作打下的基礎。”千篇一律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過程,能訓練學生把水果介紹清楚。能夠說清楚正是學生寫作技巧形成的基礎,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寫作技巧和能力。
教師用同一種水果(桔子)來指導,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大大增加。能讓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明白什么是“具體明確”,學會如何“文從字順”。這樣的寫作能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對于學生將來工作中的應用文寫作(按一定的順序進行介紹)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仿寫作文教學有例可循,容易操作,人云亦云,在傳統作文的軌道上運行,卻與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等理念背道而馳,兒童的靈性、兒童的個性難以得到張揚。
三、仿寫出“雷同文”的糾正策略
我們處于信息時代,學生每天都能接觸到大量的信息。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相交疊的區域就稱為“最近發展區”。基于兒童智力表達水平發展的不同,老師應該在“雷同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使學生作文呈現出個性化表達。
首先,對于學生的學習,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少部分學困生的寫作經過學習仿寫能開出一朵花。
其次,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更“需要教師遵循習作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積極采取適合的策略,長期探索和實踐個性化作文教學,逐步提高學生自由表達、個性化表達的興趣和能力。”學生的作文能開出花來是春,讓作文之花開得五彩繽紛,這樣的春天才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孫美蓉,張建勇.基于兒童表達需要的功能性習作教學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6(2C):58-62.
[2]皮春梅.對于小學作文“雷同文”的正向思考[J].文理導航,2015(6):62.
[3]汪小珍.關于“雷同文”現象的反思與糾正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5(2):33-36.
[4]夏熒屏,韋健.有效教學的應然追求[J].小學語文教學,2016(1):45-4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