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曾珍

【摘要】 目的 針對曲美他嗪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構的影響以及可能的機制進行探索。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按照常規方式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曲美他嗪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后心臟指數(CI)、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每搏輸出量(SV)、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指數(LVESVI)、心輸血量(CO)等指標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CI為(4.87±1.28)min/m2, LVEF為(0.60±0.04)%, SV為(72.54±3.41)ml, LVESVI為(43.87±2.58)ml/m2, CO為(5.68±1.47)L/min;對照組CI為(3.45±1.21)min/m2, LVEF為(0.84±0.02)%, SV為(62.54±3.41)ml, LVESVI為(48.24±1.87)ml/m2, CO為(4.35±1.22)L/min;觀察組患者SV、CI、LVEF、LVESVI、CO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使用曲美他嗪, 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可實現對心肌功能的有效保護, 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療期生活質量。
【關鍵詞】 曲美他嗪;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51
Research of possible mechanism and influence by trimetazidine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LIAO Ceng-zhe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mechanism and influence by trimetazidine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ercutanec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trimetazidine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ardiac index (CI),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stroke volume (SV),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index (LVESVI) and cardiac output (CO)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CI as (4.87±1.28) min/m2, LVEF as (0.60±0.04) %, SV as (72.54±3.41) ml, LVESVI as (43.87±2.58) ml/m2, and CO as (5.68±1.47) L/m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CI as (3.45±1.21) min/m2, LVEF as (0.84±0.02) %, SV as (62.54±3.41) ml, LVESVI as (48.24±1.87) ml/m2, and CO as (4.35±1.22) L/min. The difference of SV, CI, LVEF, LVESVI and CO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trimetazidin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fter PCI can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cardiac function with practical effect in treatment. This method is helpful for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Key words】 Trimetazidin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ac function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因心臟局部血液供應中斷而使得患者在段時間內出現心肌缺血的癥狀, 其病發較為迅速, 若治療不及時將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在醫療技術持續發展下, PCI已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臨床對該類患者治療效果, 實現了對死亡率的有效控制[1]。但是, 該治療方式可能對患者造成再灌注損傷, 嚴重時更可能使心肌細胞出現壞死與凋亡。為確保該治療方式的綜合效率, 必須對介入治療中藥物類型進行合理選擇[2-5]。本次本院就主要對曲美他嗪在介入治療中實際效果進行探索。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性原則選取本院2016年5~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齡28~67歲, 平均年齡(45.21±7.26)歲。觀察組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齡29~71歲, 平均年齡(47.74±7.75)歲。所選患者均無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病癥且近期無手術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方法治療, 使用腸溶阿司匹林15 mg/次, 3次/d,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20 mg/次, 早晚各1次。觀察組需要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使用曲美他嗪治療, 20 mg/次, 早中晚各1次, 連續使用1周。
1. 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后對CI、LVEF、SV、CO、LVESVI、LVEDVI進行檢測, 并比較各指標間差異性。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CI為(4.87±1.28)min/m2, LVEF為(0.60±
0.04)%, SV為(72.54±3.41)ml, LVESVI為(43.87±2.58)ml/m2,
CO為(5.68±1.47)L/min;對照組CI為(3.45±1.21)min/m2, LVEF為(0.84±0.02)%, SV為(62.54±3.41)ml, LVESVI為(48.24±
1.87)ml/m2, CO為(4.35±1.22)L/min。觀察組患者SV、CI、LVEF、
LVESVI、CO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結合臨床實際可以發現, PCI現已成為臨床對冠心病治療的主要方式, 具備極高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有助于將病癥對患者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6-11]。而該治療操作會造成局部血管內膜出現損傷, 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各種炎癥反應, 間接影響到心肌功能。何莉[4]報告指出行該治療方式治療后患者體內肌酸激酶以及肌鈣蛋白等指標明顯升高, 更充分證明該治療方式將對患者心肌功能造成損傷。其誘發因素主要與球囊擴張導致冠狀動脈出現短暫性閉塞, 且與炎癥反應被激活以及冠狀動脈痙攣有關。同時, 受球囊擴張影響, 導致病變部位受到擠壓, 將使得不穩定斑塊進入到血液中, 造成遠端微血管出現堵塞。因心肌細胞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損傷, 將直接導致心功能以及心室重構能力降低[12-16]。
曲美他嗪化學本質為三甲苯唑的衍生物, 在抑制脂肪酸β氧化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選擇性, 主要對長鏈3-酮酰輔酶A硫解酶加以抑制, 從而達到對心肌能量代謝改善的作用, 促進脂肪β氧化逐步向葡萄糖氧化的過程進行改善, 起到對心肌代謝的有效調節, 實現對心肌缺血時再灌注過程中酸中毒以及鈣含量超標的有效控制[17-20]。同時, 該藥物具備對炎癥反應有效控制的作用, 降低內皮素-1的釋放, 實現對內皮細胞的保護, 將治療中對心肌細胞的損傷降至最低, 最終達到對心功能改善的作用, 減慢左心室重構[5]。
本次對比治療發現, 治療后, 觀察組CI為(4.87±1.28)min/m2, LVEF為(0.60±0.04)%, SV為(72.54±3.41)ml, LVESVI為(43.87±2.58)ml/m2, CO為(5.68±1.47)L/min;對照組CI為(3.45±1.21)min/m2, LVEF為(0.84±0.02)%, SV為(62.54±
3.41)ml, LVESVI為(48.24±1.87)ml/m2, CO為(4.35±1.22)L/min。
觀察組患者SV、CI、LVEF、LVESVI、CO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使用曲美他嗪治療的觀察組在心功能各項指標上均明顯優于常規藥物治療的對照組, 可見該藥物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心功能的有效保護, 對于確保介入治療效果以及提升治療期患者生活質量均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使用曲美他嗪, 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 可實現對心肌功能的有效保護, 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療期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再波, 賈敏. 曲美他嗪對急性心肌梗死擇期PCI患者BNP水平的影響. 中醫臨床研究, 2014(1):120-122.
[2] 徐玉順, 鄭丹, 宋偉. 曲美他嗪對急性心肌梗死成功PCI后患者療效觀察. 醫藥前沿, 2014(27):100-101.
[3] 劉海峰. 曲美他嗪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4(18):22-23.
[4] 何莉. 美托洛爾聯合曲美他嗪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12):33-34.
[5] 胥丹. 曲美他嗪對經冠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影響. 中國醫藥科學, 2016, 6(11):82-84.
[6] 李勇, 姜芳, 李擁軍, 等. 曲美他嗪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后胎盤生長因子、心功能和左心室重構的影響. 陜西醫學雜志, 2008, 37(8):962-964.
[7] 陳仲安. 曲美他嗪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PCI)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構的影響及可能的機制研究. 醫藥, 2017(2):00256.
[8] 熊國華. 曲美他嗪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冠脈介入治療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 延邊醫學, 2014(36):13-14.
[9] 王麗婭, 趙剛, 劉英杰, 等. 曲美他嗪對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左心室舒張功能的影響. 河北醫藥, 2010, 32(18):2560-2562.
[10] 王愛延. 曲美他嗪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冠脈介入治療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 陜西醫學雜志, 2014(4):13-14.
[11] 劉惠建, 丁世芳.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構的影響. 華南國防醫學雜志, 2011, 25(4):326-329.
[12] 石理, 李軍, 劉儉雄, 等. 曲美他嗪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響. 中華綜合醫學雜志:河北, 2003(9):12-13.
[13] 晉輝. 曲美他嗪對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的心肌保護作用. 中國實用醫刊, 2011, 38(23):66-67.
[14] 李學遠, 田政球, 程文林. 曲美他嗪對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水平的影響及其與左心室重構的關系研究.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5(10):25-28.
[15] 許曉晗, 張維君, 周玉杰, 等. 曲美他嗪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相關心肌損傷及術后左心功能的影響.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3, 41(3):205-209.
[16] 沈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應用曲美他嗪臨床研究. 基層醫學論壇, 2012, 16(1):4-6.
[17] 楊慶華. 曲美他嗪對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功能的影響及可能的機制. 當代醫學, 2016, 22(9):145-146.
[18] 高婭男. 曲美他嗪對PCI術后患者心肌損傷及左心功能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 2015, 35(23):6886-6888.
[19] 董振三. 應用曲美他嗪對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3(8):124-125.
[20] 劉斌. 曲美他嗪對陳舊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率變異性的影響. 中國實用醫刊, 2013, 40(9):24-27.
[收稿日期:201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