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震文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療新生兒黃疸時使用日光照射進行早期干預的效果。方法 126例新生兒黃疸患兒, 根據隨機分配方案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63例。對照組通過藥物進行早期干預, 觀察組則聯合使用日光照射。比較兩組的干預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 高于對照組的76.1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24、48、72 h的經皮測膽紅素值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轉新生兒科率為0, 低于對照組的6.3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新生兒黃疸的早期干預過程中, 日光照射能夠使患兒獲得更佳療效, 并迅速控制患兒癥狀, 改善其預后,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新生兒黃疸;日光照射;早期干預;干預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55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solar radiation for early intervention of neonatal jaundice YE Zhen-we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Internal Medicine, Guangdong Province Heyuan City Ziji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Heyuan 517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 effect of neonatal jaundice treated with solar radiation for early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6 neonatal jaundice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rug therapy for early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solar radiation. Intervention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5.24% than 76.1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percutaneous bilirubin measurement value after 24, 48 and 72 h of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conversion of neonatology department rate as 0 than 6.3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n process of early intervention of neonatal jaundice, solar radiation make children get better curative effect, and it also can quickly control symptoms in children and improve their prognosis. So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onatal jaundice; Solar radiation; Early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effect
新生兒黃疸被分為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其中生理性黃疸通常在新生兒出生第2天出現, 在第5天發展到峰值, 患兒癥狀十分明顯, 且膽紅素值為10~15 mg/ml, 但癥狀能夠在15 d內自行消退[1, 2]。由于病理性黃疸會對新生兒的大腦組織造成嚴重損傷, 甚至引發膽紅素腦病, 因此必須對其進行積極的治療和干預[3]。在本次研究中, 對新生兒黃疸患兒采用了日光照射的早期干預方式,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共126例, 根據隨機分配方案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63例。對照組男30例, 女33例;孕周36~41周, 平均孕周(38.5±1.6)周;出生時體重2500~4000 g, 平均出生時體重(3052±328)g。觀察組男31例, 女32例;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8.4±1.7)周;出生時體重2700~4000 g, 平均出生時體重(3049±330)g。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通過藥物進行早期干預:使用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商品名:媽咪愛;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生產批號:S20120037), 1袋/d, 劑量為1 g, 使用40℃以下的溫開水沖服, 用小勺分2次喂患兒服用。觀察組則聯合使用日光照射:將患兒放置于朝南向房間的窗旁桌上, 避免太陽光直射, 利用窗外散射的陽光對患兒進行照射。注意對患兒的頭部進行固定, 保證其面部朝向房間內側, 或者為患兒戴上眼罩, 從而避免強光對其眼部造成刺激。同時將患兒的面部、手部、足部以及部分胸部盡可能的暴露出來。每日日光照射時間為6 h, 照射期間注意補充水分。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將臨床療效、經皮測膽紅素值以及轉新生兒科率作為本次研究的評價指標, 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和對比。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患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癥狀消失, 大小便及飲食狀態均正常, 且精神狀態良好;有效:患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癥狀顯著好轉, 大小便及飲食狀態逐漸恢復, 且精神狀態較為良好;無效:患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癥狀仍然異常, 排便及飲食無改善, 精神狀態萎靡。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經皮測膽紅素值通過經皮黃疸測量儀進行測定, 由專人進行操作, 在測量過程中保證垂直并緊貼患兒皮膚, 一共測定3次, 并取3次的平均值[4]。轉新生兒科標準[5]:足月新生兒或者日齡>72 h的患兒, 其膽紅素值>307.8 μmol/L;日齡<72 h的患兒, 其膽紅素值>256.5 μmol/L。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 高于對照組的76.1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各時段經皮測膽紅素值情況對比 觀察組治療24、48、72 h的經皮測膽紅素值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兒轉新生兒科情況對比 觀察組轉新生兒科率為0, 低于對照組的6.3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在出生1周內的新生兒當中多見, 若患兒的黃疸程度較重且短時間內沒有得到有效消退, 則會引發膽紅素升高, 并造成缺氧、感染、酸中毒等高危因素的出現, 甚至引發膽紅素腦病, 危及患兒生命[6-10]。相關研究報道稱, 黃疸的出現會阻礙膽紅素的轉化, 而未經轉化的膽紅素如果進入患兒大腦, 就會導致膽紅素腦病的出現, 并損傷患兒的神經系統, 造成不良預后[7]。
在本次研究中, 對觀察組63例新生兒黃疸患兒采用了媽咪愛聯合日光照射的早期干預方式, 經對比分析可知, 觀察組的療效、經皮測膽紅素值、轉新生兒科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媽咪愛含有腸球菌和枯草桿菌, 屬于微生態制劑, 能夠利用正常微生物促進胎糞的盡早排出, 并幫助患兒調理腸道, 減少肝腸循環, 降低對膽紅素的重吸收, 并使黃疸能夠盡快消退。通過本次研究發現, 媽咪愛能夠有效降低患兒血清膽紅素含量, 加快腸道蠕動, 從而發揮治療作用。但是由于起效較慢, 因此對治療效果造成一定影響。而通過日光照射, 不但能夠促進膽紅素的腸道排泄, 使膽紅素能夠更快地通過糞便排出患兒體外。光療機制在于通過膽紅素轉變而產生異構體, 從而使膽紅素能夠從脂溶性轉為水溶性, 這樣就不用經過肝臟的結合, 直接通過尿液和膽汁排出體外[11-15]。值得注意的是, 日光照射治療能夠在家庭當中進行, 而且患兒在治療過程中不用停止母乳喂養, 這樣保證了患兒的營養供給以及免疫獲得, 而且能夠極大地降低治療的費用。作者在研究中發現, 日光照射會導致患兒出現短期的副作用, 包括發熱、皮疹、腹瀉等, 但癥狀均較輕微, 在停止治療后患兒均自行痊愈, 因此提示日光照射治療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 在新生兒黃疸患兒的早期干預過程中, 日光照射能夠使患兒獲得更佳療效, 并迅速控制患兒癥狀, 改善其預后,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紅梅, 鄭軍廷, 賈承英, 等. 早期日光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效果. 中國婦幼保健, 2010, 25(17):2373-2374.
[2] 李富榮, 孫立霞. 日光透照對新生兒黃疸與母乳喂養的影響. 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s1(5):983-985.
[3] 楊艷. 淺談用日光照射法聯合茵梔黃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 當代醫藥論叢, 2014(18):265-266.
[4] 謝若欣, 梁曉紅, 霍樂潁. 日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早期干預的療效觀察. 中國當代醫藥, 2015(18):38-40.
[5] 朱艷輝. 日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臨床療效的觀察與分析. 醫學信息, 2012, 25(8):507.
[6] 高麗, 楊艷, 楊超. 日光照射防治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觀察. 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2016, 3(9):10-11.
[7] 楊美珍, 趙光臨. 新生兒黃疸日光早期干預的療效觀察.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2, 2(3):411-412.
[8] 鄒國軍. 新生兒黃疸日光早期干預的療效觀察.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5(11):7.
[9] 柳建英. 日光浴對足月新生兒黃疸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中國鄉村醫藥, 2011, 18(5):32.
[10] 王金鈺. 多次短時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07, 15(3):77.
[11] 劉俊靜. 不同藍光照射方式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應用. 醫藥衛生(全文版), 2016(5):00041.
[12] 歐陽瓊, 劉桂明, 馮麗, 等. 新生兒黃疸行間歇藍光照射和持續藍光照射的療效比較.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21):585-586.
[13] 封春霞, 紀小瑞. 新生兒黃疸運用兩種藍光照射方式治療的效果探討.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1):159-160.
[14] 周麗萍, 孫華英. 兩組藍光照射方法在新生兒黃疸中的療效對比觀察. 醫學信息, 2015, 28(16):59.
[15] 李瓊林. 新生兒黃疸治療新體會.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4, 35(23):3464-3465.
[收稿日期:2017-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