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銀新
【摘 要】在初中生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面的影響,急需要對其進行針對性引導,通過多樣化途徑采取多樣化的方法培養他們的抗挫能力,逐漸具備“認識、承認、克服”挫折等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因此,本文作者多角度客觀分析了培養學生抗挫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培養;學生;抗挫能力;方法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開展挫折應對教育實踐活動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初中教師必須意識到提高學生抗挫能力的重要性,多角度引導班級學生正確認識挫折,要知道其是客觀存在的,生活、學習中難免不會遇到挫折,這是一種正常而普遍的現象,要學會正視挫折、困難,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同時,教師要針對性引導學生,不要只看到挫折的消極影響,學會辯證地看待挫折,將其作為前行道路的動力,不斷驅動自己實現人生目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逆境造就人才,這是因為在逆境中,人的認知感受力有質的提高,會激起人的謀求變化欲望,更好地接受失敗的考驗,也會獲取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三觀”并沒有完全形成,缺乏正確的價值觀,極易受到各種社會現象的影響,迷失方向,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挫折,學會冷靜地客觀分析遇到挫折的真正原因,客觀分析其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措施,用自己的行動去解決實際問題,避免其產生挫敗感。此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校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等形式全方位了解各階段學生面對挫折、困難時的表現以及他們所具有的抗挫能力,借助校園宣傳欄、校園小黑板報,在醒目位置貼上相關標語等,營造一種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不斷感染各階段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掌握應對挫折的方法、技巧等,定期開展不同形式的挫折應對教育實踐活動,邀請相關專家到學校開展以挫折為主題的講座等,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在實踐活動中全方位正確認識挫折,在無形中對其進行必要地德育教育,培養他們更多優秀的品質,而不僅僅是學習文化知識。
二、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
在引導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全方位分析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年齡特征等,通過不同途徑有效指導他們,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準確把握自身存在的優缺點,制定合理化的各階段目標,避免設置的目標已超過自身已具備的能力,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智力、動機、經驗等,不要好高騖遠,結合自身所處的主客觀環境,實現小目標的基礎上,再實現大目標,增強其成就感的基礎上,更好地樹立自信心,避免其產生挫敗感、失敗感,逐漸提高抗挫能力。
從某種角度來說,想要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培養其堅強的意志力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堅強的意志力可以使人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具有戰勝困難、挫折的勇氣,將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有效轉化為動力。就初中生來說,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備受寵愛,缺乏堅定的意志,極易產生挫敗感,一遇到挫折就逃避,沒有想如何有效解決出現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初中教師要根據初中生各方面情況,定期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等,逐漸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為提高其抗挫能力提供有利的保障,促進其全面發展,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就情緒來說,是客觀呈現人心理狀態的一面鏡子,又和人的身心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通常情況下,人的心理活動大都帶有鮮明的情緒色彩,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對人產生的影響也明顯不同。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說,他們大都脾氣暴躁,極易出現情緒失控現象,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男生。在培養學生抗挫能力過程中,教師必須積極引導他們,學會正確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他們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出現“過度緊張、過度低沉壓抑”等不良情緒,其極易多他們的生理乃至心理健康造成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挫折、問題等,開展以不同主題為中心的實踐活動,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在實踐中意識到控制好自身情緒的重要性,并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掌握控制情緒的重要方法以及技巧,以免再次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能夠有效處理,避免出現情緒失控問題。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全方位客觀分析學生受挫的各類影響因素,從不同角度入手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挫折,掌握控制自身情緒的方法以及技巧,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開展多樣化的挫折應對教育實踐活動等。以此,幫助他們逐漸樹立正確的挫折觀、價值觀等,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其多方面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變初中課堂教學現狀,將素質教育理念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王梅.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1:46.
[2]丁莉,陳栩,熊云鵬,郭德華,程群鷹,袁也豐,鄢榮曾.不同干預方式對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效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4,04:605-606.
[3]葉霞.淺談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途徑[J].新西部(理論版),2014,19:16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