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璞
古典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學的精髓所在,教學過程中對古詩文課程的教授應當引起語文老師的重視。古詩在創作年代、時代背景、生活環境等創造要素上有著根本的差異,準確理解古代詩文中作者想要表達給世人的情感是把古詩文學深、學透的重要前提。根據以上所述古詩文教學難點、重點,老師可以利用適當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文創作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利用對創作背景的深入解析,剖析創作背景中獨特的文化背景,利用時代特殊文化烙印,引導學生進入創作情景,切身體會詩人創作時所處的環境,感悟詩人創作的情感,將晦澀難懂的古詩文生活化,便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中國傳統文學的魅力所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的經典美文是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俗話說:美源自生活。古代詩文中的美同樣源自創作年代特有的生活美和生活哲學意境,它不僅映射著中國文化的文學之美,而且蘊含著中華民族的胸懷、風骨、智慧、情趣。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詩歌的講授,重點在陶冶情操,拓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處,指導一二句也許就夠了,不一定需要繁復冗長的講說。”我就是這樣教學古詩的,即先將學生引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領悟詩情畫意。然后自己動手用畫、唱、講、寫等方式體味古詩的詩情畫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吟誦,感受美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引導學生飽含真情地去朗讀詩文,體會詩文中平仄押韻的特殊魅力,這是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古詩文中飽含的傳統文學文字魅力的先決條件。而在教學過程中如適時運用合適的配樂并指導學生聲情并茂反復誦讀,便會使靜止的畫面和傳神的聲音形象融為一體,使學生身臨其境,與詩文中蘊含的情感產生共鳴,由此使學生悟出詩情。在教學《暮江吟》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在有感情的反復誦讀中在腦海中想象出詩文中所述的畫面,并說出詩中描述的景物,同時在紙上用畫筆將想象的《暮江吟》描繪成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口頭描述詩中畫面,并畫出詩中節奏,結果大部分學生都畫對了節奏,詩中畫面描繪得生動形象,入情入境。
在學生深入理解詩意,把握作者思想感情之后,讓學生進行欣賞,入境誦讀,讀時采用自由讀、范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背誦等吟誦方式,讓他們在讀中悟、悟中讀,這樣他們不僅感知了詩意,而且也進一步感悟了詩情,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二、理解,體會美
1.觀察促理解
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暮江吟》中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意思,在教學這首詩之前,我讓學生多次觀察日落情景,并寫下日記,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設身處地地感受詩人作詩時的生活畫面。在多次感受中,學生不但理解了詩意,還體驗到了“夕陽無限好”的意境。
2.介紹促理解
在教學《暮江吟》伊始,我設計了一段旁白,簡介了《暮江吟》的作者,以及他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旨在引導學生進入詩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體驗詩人創作時的思想感情,為領悟古詩文中的詩情畫意做準備。當我說完介紹,要求大家口頭描繪自己腦中的畫面時,那畫面還真美!
三、運用,創造美
小學生學習古詩,在于多讀多背積累語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提供多種多樣新鮮有趣的教學活動供學生自行選擇,以發展學生特有的個性,保持其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1.畫
在學生領悟了古詩所描繪的那種美的意境之后,讓學生根據詩情畫意,用彩筆繪制詩中描述的景色。繪畫是對學生一種美的熏陶,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促使學生進一步深刻理解古詩的內容,體會詩文描述中美的畫面和意境。把那些零散的事物,形成一幅完整的圖畫,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首詩的喜愛,同時增強學生的思維邏輯。
2.唱
搭配耳熟能詳的旋律,讓學生跟隨歌曲旋律把故事唱出來。古詩在創作條件上多數符合創作年代詞曲歌賦的韻律,也就是說,在特定條件下的古詩詞都是可以用來演唱的,因此,古詩蘊含的音樂性也是古詩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體會領悟的重要因素。同時這一形式能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此時,想象的翅膀將會盡情地馳騁,詩人創造的意境將會再現于學生的心中,詩的內容也將爛熟于心,牢記不忘。
3.講
引導學生把自己對古詩意思的理解、對蘊含在詩中情感的體會,用自己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既有說出來與大家共賞美景之感,又鍛煉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
4.寫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將古詩句寫成書法字,或將詩中描繪的畫面改寫成一個寫景片段,這也是一種欣賞美,陶冶自己情操的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及學生對課程的深度理解是教學中重要的環節。將教學任務巧妙地融合在不同形式的課程拓展中,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學目的及課程內容是教學者應該做的事情。教師應采用多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古代詩詞中的美宛如一幅幅完整生動的魅力畫卷,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去描繪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畫面,也許這正是古詩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們能夠收獲的最大的成就。
參考文獻:
[1]呂巖.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探討[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6).
[2]劉莉.淺談如何進行小學古詩的教學[J].吉林教育,2016(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