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進入初中后,有一門新的功課叫做物理。很多孩子對于物理的學習都感到很困惑,怎么學都學不會。為了幫助同學們輕松學好物理,本人給出以下指導。
想要克服一個困難,首先要明白問題所在。那么,怎么樣才算是學困生呢?物理學困生什么表現?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學困生的形成?該如何才能改善這種情況呢?
一、初中物理學習中學困生的表現和分類
學困生具體表現為:
1、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
2、對物理知識概念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
3、對課本知識找不到重、難點,不能理解。
4、對物理知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積極思維,學習困難,持消極態度。
5、不能理解、掌握簡單的物理實驗操作,不能遷移舊知識、舊技能,去解決新問題。
總體表現為缺乏自主性、自信心、目標性、久而久之,先是厭惡后是放棄。將學困生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學習暫時困難型;該類型學生主要是學習基礎能力較好,學習中所遇問題,主要由非智力因素造成。
2、 學習能力缺乏型;這類學生主要特點為: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題能力,都較低,但學習行為習慣較好,意志比較堅強。
3、學習動力缺乏型;這類學生的能力總體水平處于中等或偏上水平,但學習習慣、學習意志低于上述兩類學生,主要由于自身學習動力不足而導致學習困難。
4、學習整體困難型;這類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均較差,求知欲低,意志和好勝心不強,所以總體能力和個性發展水平均較低。
二、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自身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還有社會因素造成,這里僅談教學過程中的失誤或缺點所致的三個原因。
1、教學思想有偏差導致教不得法,學生學習情感難于建立。
這個問題突出表現為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顧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忽略多數學生實際水平,違背教育客觀規律,教學精力主要集中在培養學優生上;師資力量主要集中在重點班級;注重統考學科而忽略常識科目,使學生的愛好特長得不到發展和培養;忽略了學生的德育、體育及美育,身心得不到全面發展,精神面貌和身體素質也受到影響,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愿望重視不夠,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而失去學科吸引力,學生喪失學習信心,產生厭學、棄學心理,學習情感無法正確建立,最終成為學困生。
2、教學過程中缺乏適應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手法和教學藝術,從而導致學生學困方面的最終形成。
(1)教學過程中,缺乏感性材料的鋪墊,使學生未形成或形成不完整的理體抽象物理感念或規律的情景。
中學生抽象思維邏輯能力較弱,形象直觀思維占有相當比例,恰當地給學生提供,較豐富的感性材料,主要是利用教具、課件、錄象、實物等感性材料,減緩知識坡度,逐步使學生的認識水平與知識同步。例如:講到“慣性”內容時,可以通過課件或錄像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車在高速行駛中剎車,車繼續向前滑行一段距離;人坐在汽車中,車啟動人向后倒;拍打身上的灰塵等
(2)新課教學過程中知識遷移和聯系的忽視,使學生未形成良好知識體系,也是形成學困的主要原因
新課教學前,對學生已掌握的已有的基礎,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必要的知識鋪墊,有利于知識的遷移,但是如果即使抓不住新知識,生長點和支撐點,不能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事例尋求聯系點,會造成新舊知識脫節,不能使知識更加系統化,會造成新知識的學習和接收造成困難。例如:講“電流的形成”內容時,可以對比水流的形成,加強知識概念鋪墊,遷移和形成。歐姆定律公式的講解時I=U/R可以與速度公式V=S/t聯系講解。
(3)教學節奏過快或教學要求過高,使學生學習知識興趣沖減,
高質量的物理課是高效率、高密度的,這并不代表節奏快則效率高,如果片面追求教學進度,欲速則不達。使學生思維無法與教學內容同步,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不能真正發揮,學習不求甚解,囫圇吞棗,思維受到壓抑,久而久之,喪失學習物理興趣,學困生也會隨之而生,同理,若忽略學生認識水平,憑借教師對知識掌握程度,拔高教學要求,增大知識容量,使多數學生無法達標,結果是個別優生表演,多數學生當觀眾,嚴重挫傷多數學生積極性,使其喪失學習興趣,演變為學困生。
3、教學中缺乏正確了解學生個體發展了解忽略學生自身因素
(1)忽視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結合
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面對嚴峻的考試形勢,高密度、高難度的題海戰術;講實驗、背實驗等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為考試、為做題而學習、而教學,禁錮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使學生成為考試的工具,缺乏開拓鉆研精神。這樣既有悖于大綱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又造成學生思想僵化,觀念淡泊,反應遲鈍,因而成為學困生。
(2)學生未正確樹立學生觀、知識觀,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教師對學生的不平等對待,反差強烈,偏愛學優生,歧視學困生,對學困生少提問少過問,指導缺乏耐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逆反意識,并逐步對學習物理喪失信心。缺乏克服困難勇氣,喪失學習樂趣,最后放棄對物理的學習,成為學困生。
三、如何從最后一名“學困生”抓起
1、誘發動機,培養興趣,激發學困生的學習欲望
⑴、倍加關愛,喚起學習動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學經驗表明,教師的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間接興趣。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從關心愛護、尊重“學困生”的人格做起,堅持對他們施以愛心,喚起他們的學習動機,培養濃厚的物理學習興趣。
⑵、強化實踐探究,培養學習興趣。物理知識比較抽象,應用性較強,中學生又具有從具體形象思維到運用思維過渡的特點。“學困生”大多數思維簡單,僵滯少變,對稍微復雜的問題都懶得去思考,多做實驗,并列舉他們喜愛的生活場景,讓他們說說自己生活中的實踐經歷,并用物理知識給予解釋,可幫其理解,調動學習熱情,培養興趣,促其運用物理知識,并感受物理知識的實用性。
⑶、適時鼓勵評價,鞏固學習興趣。“學困生”在班級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較多,受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贊揚的機會很少,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隨時注意觀察了解,努力捕捉學困生思想行為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培養自信,鞏固興趣。
2、創設條件,促其參與,為學困生提供展示的平臺
⑴、優先提問。在課堂教學實際中,老師提出問題后,只要發現有“學困生”舉手,立即讓他回答,答對了立即表揚鼓勵,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確,可以讓他坐下想一想,靜聽別人回答后在讓他重答,答對了再作表揚。這樣讓“學困生”一次不成功還有第二次的機會,努力鼓勵學困生的上進心,滿足學困生的成就感。
⑵、優先板演。板演不但可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還可以培養學困生的注意力和審美情操,使學生集中精力分析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以最美的表現和最高的水平展現給觀眾。教學前針對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調查了解“學困生”掌握舊知識情況,為他們在課堂板演做準備。課堂上遇到“學困生”會做的題時,就讓他們優先板演。同時不但要求“學困生”用心算、認真寫,還要面對全班同學講一講這樣做的道理,這樣既鞏固了知識又增強了自信,強化了“學困生”的成功體驗。
3、加強“學困生”意志的培養,保持學習愿望的持久性
結合教學內容,對學困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意志是人自覺地確立目的,并支配行動,能夠以時間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學困生”之所以學習成績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學習目的不明確,自制力差。因此,在教學實際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不斷的對“學困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引導他們控制和約束思想和行為,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學習。也可以結合具體問題指導“學困生”體會物理知識的作用,并進一步強化“學困生”的學習目的,使他們嚴格要求自己,專心聽課,勤于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我們教師對待“學困生”要有“三心”:
愛心、信心、耐心,要“愛生如愛子”,用愛心育人,從高度的責任感出發,不遺棄、不挑剔學生,要認為好學生是“寶”,“學困生”也是“寶”,“學困生”就像一塊璞玉,和好學生一樣有著存在的價值,要著力研究如何去“打磨”成“器”,讓學生由“璞”成“玉”,成為塊塊熠熠閃光的美“玉”,要堅持從起始年級抓起,從最后一名抓起,不忽視每一個學困生的閃光點,也不放過每一個“學困生”的弱點,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不讓一個學生輟學。要堅定信心,讓“學困生”人人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并把信心轉化為實際行動。
臺灣著名作家說的好“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讓我們既當真正的人,又當好真正的神。
總而言之,“學困生”不是不能提高的,只要他們自尊心不泯,上進心猶存;只要對他們充滿信心,富有耐心,傾注全部的愛心并施以適當的教育教學方法,學困生就會轉化為良好生、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