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會
“學生猶如有機的種子,本身具有萌發生長的機能,只要給他以適宜的培育和護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長成佳谷、美蔬、好樹、好花?!彼?,在課堂教學中,要煥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指導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時,要盡可能地把讀書的方法教給學生,把思考的興趣送給學生,把提問的權利讓給學生,把求知的欲望交給學生……總之一句話,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興趣十足地去學語文,這是新課程改革下語文學習的新途徑。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作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讓學生體驗快樂,增強主體意識
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學生是否有積極性,不完全取決于他的智力因素,而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非智力因素。因為一旦學生對某門知識感興趣,就會對此注以大量的心血。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從思想觀念上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熱情鼓勵每個孩子,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經常結合課文講一些“自我成才”的事例,讓他們體驗學習的快樂和學習對成才的巨大作用。學生一旦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自然會產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誘發更為自主的學習,從而使學生有一種強烈的自主意識。
1、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學生學習語文各有所長,有的善于朗讀,有的善于提問,有的善于寫作,有的善于表演……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的特長得以充分的展示,使學生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產生成就感,從而增強對學習語文的信心。例如,我在教學《小貓釣魚》這一類兒童故事時,總會制作一些頭飾,讓學生進行表演,學生們不僅更深一層的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在表演中使他們興趣盎然,特別是那些得到表揚的學生,更是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他們不僅把課文內容表演得相當出色,而且還把自已對課文中的人物的理解也自主地表演出來了。
2、教師要多評價激勵。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評價與激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化自主學習的意識。課堂上,學生提出有一定思考價值的問題,教師要給予肯定;學生對老師的提問作出精彩的回答,教師也要予以鼓勵;即使學生的答案不盡人意,教師也決不能大聲呵斥,讓學生感到有一種受挫感。
二、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
兒童心理是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發生和發展起來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最佳氛圍。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課堂上的師生情感交流。教師要親切,語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激勵學生勇于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使學生在課堂中既感到積極緊張,又感到輕松愉快。
2、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隨著老師的問、講團團轉,大多被動應付,接受性地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能力受到嚴重的壓抑和損害。因此,教師應把以問講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轉變為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質疑問難,研討交流的自主學習。例如,我在教學《坐井觀天》這一課時,我拋給學生一個問題:“青蛙說的是真話嗎?”學生利用手中的紙,折一折,看一看,證明青蛙的觀點是否正確。最后通過獨立思考得出結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
三、刷新自主學習的方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什么”、“怎么學”由教師規定,學生無選擇的余地,這樣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如果教師能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適時、適當地給學生一些選擇權,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對學習內容自已做出選擇。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加強反饋,提高教學效率。
1、內容自主。學生有自己的文化價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們用此價值尺度來取舍閱讀內容,因而,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閱讀內容。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不一定按教材安排的春夏秋冬的順序帶領學生讀,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欣賞揣摩。這樣,由于內容是自己選取定的,每個學生的閱讀態度都將是積極主動的,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2、方式自主。學習語文的過程,是學生認知方式得以展示并不斷超越的過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讀課文,不僅可以使課文理解進程加速,而且使學習成為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改造與完善的過程。如閱讀中理解詞語可以運用工具書,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也可以緊扣上下文;背誦積累時,或采用先理解每句話的意思的方法,或采用體會語句敘述的順序的方法,或抓住關鍵的詞語的方法;感悟語言時也應該還學生以自主權,
3、練習自主?!皟灥壬圆伙枴薄ⅰ袄щy生吃不了”的練習方式一直是困惑眾多教師的兩難問題。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去出“大統一”的練習模式,依據學生基礎的差異,設計彈性作業,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对铝两憬愕男禄锇椤芬徽n,我設計了全新的練習方式,會講的講,擅畫的畫,好寫的寫……學生在自主選擇的練習中興致盎然。
4、探究思考。
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用一個詞語歸納出文章的重點內容,然后讓學生細讀課文,找出描寫這一重點內容的句子,認真體會。如教學《春》,教者先讓學生概括出春的特點-新、美健壯。然后讓學生細讀課文,看一看作者圍繞《春》的"新"、"美"、"健壯"寫了哪些內容,學生通過細讀深思,小組研究,概括出圍繞以上特點作者寫了"小草的嫩、綠、多";"春花的繁多";"風的柔和";春雨的細、密、多 ";"人的勤"的特點,透徹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四、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關注自主學習的評價。首先給予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權利,注重將自評和他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化;而不是像以往的課堂教學那樣,對、錯教師說了算,而是應該把這個權利還給學生;其次,讓評價標準多元化。我們不能憑一個“標準答案”來評價對還是錯,應該從多方面加以考慮,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自主評價中學會評價,在評價中成長。此外,教師的評價也不可少,它對于調控學生的狀態,矯正學生學習的缺陷,提高學生的評價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對孩子們具有神奇的鼓勵作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而且能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勵性的語言要有針對性,不言過其實。有的教師不管學生回答得怎樣,一律以"很好"評價,這種評價沒有激勵作用。教師的評價應明確,讓學生聽后知道好在哪,差在哪。如對學生的朗讀評價,應切實根據學生的朗讀水平做出恰當評價,像"聲音宏亮,讀得也很正確,沒有丟字添字的現象"。"讀得很有感情,帶我們到桂林做了一次免費旅游,老師代表同學們感謝你"。對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的評價語言也要一分為二,像"回答基本正確,但還不夠全面,再仔細想想。""這個問題提得好,正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你的回答很準確。""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很不錯,另一半仔細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答出來的。"教師對好學生的贊賞似乎不用誰提示,但對那些差生,切記,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要熱情鼓勵,學會欣賞,不要全盤否定。如果他的答案沒有一點兒對的地方,那他敢于回答問題的勇氣更值得贊賞,這一點往往在好學生身上是不具備的。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