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
“小學數學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教學策略”課題開題已經近兩年了,隨著對本課題的研究進行,我對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了更深的認識,也對“有效教學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我看來本次課題其實是課改的延續與深入,“小學數學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教學策略”從題目上看“小學數學課堂”是學生學習環境,“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方法,“策略”是指教師主導方法,“有效教學”是課題的靈魂。它要將前三者有機結合起來,而前三者也要對它做出體現。那么如何去塑造有效的教學呢?
首先,教學前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把有效教學落到實處。我認為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有效的備教材
教材是教師用來教學的材料,也是學生用來學習的材料,有效教學要求教師使用教材需要教育的智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不能脫離教材,又不能照本宣科。要能挖掘和尋找教材中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靈活使用教材,這對提高教學質量關系極大。
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這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我們的目標必須是合理的,因為如果目標本身不合理,與學生的發展是沖突的,那么這個活動再“精彩”也仍然不合理。同時教師要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切忌走形式。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尤其是對有困難的教學內容,盡可能設計成學生小組合作的教學活動。這樣能有效降低入門難度、循序漸進提高并且完成教學目標。教具、材料要能幫助學生主動高效地學習,不能對教學的學習產生干擾;操作起來方便。
二、有效的備學生
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充分地了解學生的情況。 “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有效教學的的基本理念,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并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學生是一個個情感豐富的個體,是一個個有著多方面“經驗”的個體,任何新知的獲得都需要喚起并暴露學生的經驗,并與之取得聯系,然后由學生自己把新知內化,逐漸建構,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由此可見,找準學生的“新知生長點”,是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過程的重要一環。
教師的準備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困難學生,盡可能充分全面地了解學生,包括學生不斷變化的興趣特征和心理狀態。
三、有效的備個人
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必須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自身知識的儲備能否滿足學生的需要,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第一道難題。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講的少了。教師看似輕松了實則不然,因為小組活動與以前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相比需要更多的預設,學生之間會碰撞出更多火花,會有更多的想法,教師就要做出更多的準備。“講出一碗水,必須得有一桶水。” “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科學日益發達信息化的今天,教師要不斷補充知識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要在不斷的學習中形成自己的東西。拓展自己的學科知識,大量閱讀相關書籍,才能從容駕馭日益開放的課堂。尤其教師必須要有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素養。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旁征博引,觸類旁通,在完成學科教學的同時完成對學生思想領域的教育。
其次,新課改提出要“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這也是我們這次課題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們要面對的就是在數學課堂上如何組導學生進行知識的自我構建。我認為也有幾點需要注意:
1.合理分配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相比有很多的優越性。學生是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的,小組合作學習能為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提供展示與進行互補的平臺。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則需要依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特長合理分配學生組成小組,
以我班為例,因為班形,及科學的小組團隊配比模型的原因,我班小組采取4人一組模式。全班3個大組,在分組時每小組由一名優生,兩名中等生和一名學困生組成,以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互相幫助,優等生在幫助學困生時可以把知識更好的內化、運用,而學困生能從中學到知識,中等生則可以通過全程的參與學習到學優生的學習方法和思路,這樣即完成了教學目標又能達到使學生提升發展的目的,從而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精神。
2.組員之間配合有效
小組合作學習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平等和充滿樂趣的學習氛圍它減輕了學生的壓力增強了自信心也使學生的學習任務由過去的個體化轉向了個體化與合作化相結合的新型學習任務。因此小組合作學習能全面促進全體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數學課堂上可以使學生有效的進行知識的自我構建。
而想要達到上述效果就必須保證組員之間的有效合作,比如愛表達是低年級兒童的天性,所以有的時候還會出現組員搶著做、搶著說的現象,那么這就需要有一套制度讓學生能有序的合作、并有一位能夠負責人又有威信的組長來組織合作學習活動。再活動中還要有組內檢查的項目,例如我在執教《什么是周長》時就提出了一個活動方案“小組內的同學相互交換手中的圖片,拿出彩筆,描一描最后你手中拿到的圖形的周長。”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生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督促,能很好的合作更有效的理解周長的意義。
3.教師善于觀察、發現問題做及時有效的處理
小組合作學習因其形式的新穎性、獨特性和在實際操作中難以控制的特點以及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把握不準確理解不深刻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技巧運用不恰當、不到位往往會遇到突發狀況。所以教師在設計合作活動時就應盡量做較多的預設,小組合作開始后要深入各小組之中,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相應預案,對問題小組進行引導,比如有的小組理解能力差,不知如何入手解決問題,不妨換個方式問問他們或是給以適當的指引,以使他們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基本完成本知識的自我構建。還有小組合作的設計要做到教學重點突出、難點明晰,避免學生在小組合作后出現“雨過地皮濕”的現象如果出現應立刻重新組織活動并突出重點加以引導。以免學生對知識難點感受不明顯、印象不深刻,課堂教學未能取得預期效果。使課堂出現看似熱熱鬧鬧、氣氛熱烈,實則空洞無物,毫無實效可言的“虛假繁榮”現象。
綜上所述,有效教學的本質在于有效,主陣地在課堂。教師在教學策略上要從落實有效性要求著眼,從改變低效和無效的行為著手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構建現代新課堂,也是當前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實踐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