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摘 要】當前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的缺失嚴重抑制了課堂教學功能的整體實現。追求“高效課堂”,關注學生的發展已成為課改的熱點問題。文章重點探討了語文課堂更效教學的幾點方法。
【關鍵詞】語文課堂;高效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如何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構建課堂教學文化,采用科學而有效、適合于學生發展情況和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是在課程改革中必須解決好的重要問題。已有的教學研究實踐表明,課堂教學中使用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迅速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一、多渠道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
大家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難設想,一堂讓學生聽而生厭、懨懨欲睡、照本宣科、索然寡味的語文課能產生多大教學效果。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只有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緒力量感染學生,激發創造的潛能;教師如只顧和尚念經似的傳授,不根據課堂信息反饋靈活調整自己的教法,那就是盲目的教學,是教育智慧處于最原始狀態的表現。教師要以淵博的學識、民主的理念、豐富的情感、形象的語言、思辨的哲理、靈動的教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有了,就有了學習進步的可能性。蘇霍姆林斯基說:“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課堂上,一些學生思維渙散,目光呆滯,無所事事,制造混亂,主要根源就是教師的課缺乏吸引力、感染力。有時候,一則笑話、一句廣告詞、一聯詩句、一段歌曲、幾句聲情并茂、形象可感的話語、數幀促成思維飛躍的多媒體演示,都能產生驚奇、贊嘆的效果。當然這些都是正在進行的教學內容的自然延伸,而不是牽強作秀,擺花架子。學生怕寫作文,老師可引導他們去感受現實生活,看人家怎么寫的,只要他一次作文寫出來了,他就會有寫不完的事,抒不盡的情,講不完的理,他也最終會因對語文學習有興趣而走向成功。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抓住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通過“文以載道”的形式,促成學生情感、態度、價值感的質變,從而改變整個學習的面貌。
二、語文教師的語言要有幽默的情趣
語言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表達與本堂課的教學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學語文教師在講授時用詞要恰當、通俗易懂、富有科學性、準確生動、邏輯性和啟發性。課堂上語言的速度也要注意。講得太快,學生的思路跟不上,講得太慢,學生厭煩、精神不振,甚至提不起精神。授課的語調還要抑揚頓挫,這將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和對語文藝術的美的欣賞。
幽默是智慧的靈光閃現,幽默和搞笑是天懸地隔的兩個概念。幽默是會心一笑,無傷大雅,而搞笑則極有可能是惡俗、低級趣味。語文教師應學會幽默,這對于調節課堂氣氛、應對突發事件大有裨益。 語文教師多那么一兩個幽默笑話,會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為學生送去歡樂,也會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學習的興趣。 比如,教授“病句修改”這一專題的時候,我會把“病句”稱為“病人”,把學生當作“醫生”,我說:“治病救人,是我們醫生的應盡職責。”有時候一道題特別復雜時,我也會說:“這個病人患的是疑難雜癥,看來病得不輕,得看個專家門診。”一面示意某些同學查找“病因”,發言的同學都受到強烈的鼓舞。有時,問題很難發現,我就說:“看來,咱們一兩個醫生是發現不了病因的,要進行專家會診。”然后,組織同學討論,課堂氣氛十分熱烈。
但需要強調的是,教學幽默和一般的幽默不同。一般的幽默主要追求輕松快樂,偏重娛樂性,而教學幽默則追求讓學生在笑聲中獲取知識,受到教育,兼具娛樂性與教育性,層次比一般的幽默要高。所以,教學幽默不能背離教學目的和內容。否則,就會舍本逐末,既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又給學生以油滑之感。其次,教學幽默應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如果一堂課幽默不斷、笑聲不絕,就會沖淡了教學內容;如果教學幽默為逗樂而幽默甚至低級趣味,就失去了幽默應具有的審美價值和教育價值;如果因為幽默而損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幽默就與流言蜚語無異。總之,一句話,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幽默,要做到“該出手時才出手”。
三、帶動學生有感情地學習知識
記得有位前輩曾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壤上。”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與互動的過程,而教材(課文)也“不是無情物”----是承載和傳播情感的載體。教學中,只要教師能引導學生付出真情,使學生的情與文章的情融為一體,語文教學就會達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語文課堂上,教師注入“人情味”,引導學生與優秀的文化接觸,與古今中外的高貴靈魂對話,充分挖掘和發掘教材(課文)的情愫,讓學生始終涌動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熱愛祖國、關愛社會、眷念故土、珍愛青春、感恩親情和悲天憫人的情感,不僅可以實現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還可以實現教育的育人目標。例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從《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從《我與地壇》中體會母子情深,從《邊城》中認識祖孫、兄弟之情,從《我愿意是急流》中領悟無私戀情,從《雨霖鈴》中體悟“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離情別緒,從《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
四、結合現實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確如此,生活確實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生活猶如潮水,每時每刻都激蕩著我們的情感,刷新著我們的知識。教師只要能在課堂上及時抓住學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動,引導學生反復咀嚼,仔細玩味,語文課堂就必然會充滿激情,綻放出美麗的光彩。要想給語文課堂引入學生生活,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既有經驗為基礎,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設各種學生能夠自主探究的學習情境,通過內引、外聯、對比等方法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做、動腦想等實踐活動中,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而充滿生命活力的能力。
五、加強課堂訓練
語文考試很少考現題,無現成公式可套,主要考查學生的見識,考查由課內到課外的遷移能力,獨立思考、舉一反三、靈活應用的能力。教師如只給學生傳授死的知識,要他們死記硬背,面對變幻莫測的題山題海,只能束手無策,望卷興嘆。教師要以反復的閱讀、生動的語言、豐富的直觀、“自然的旅游”喚起學生的表象和想象;要在平時的課堂講授中,擬定明確的目標,有針對性的訓練思維,不要代他們思考,要善于集中群體智慧,讓他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組討論的形式展開學綜合性學習。他們若以自己的思維解讀了文本中的問題,就會去掉思維的惰性,使腦瓜變得靈光起來,就會因成功的樂趣,激發更大的創造潛能。還要有針對性的訓練一些題目,通過實踐演習,聚合發散,分析概括,對比思辨,整合篩選,由表及里,去偽存真,得出正確的結論。在實踐中摸索出應試的技巧與策略,形成方法論的集合。
廣泛拓展文本,以文化充實課堂,我們的課堂便不會再沉悶,不會再枯燥,而是精彩紛呈,活色生香,特色彰顯。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課堂的高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 又是一種策略, 充滿挑戰, 呼喚智慧。如何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設計自己個性化的教學, 創造獨特的教學風格, 是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努力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