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梅娟
摘要:石河子大學是較早開始大力推行混合式課程的高等院校之一。每一年都有專業教師信息化培訓,同時邀請專家對教師進行信息化手段的培訓。國內效果較好的混合式課程的推進者也不斷在高校間進行交流。石河子大學推行了混合式教改的專項立項促進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智慧樹平臺建立了多項課程改革的合作,并對學生在上課的課程進行學分的認定。大學層面中,對教學網絡平臺不斷進行建設與完善,建立對混合式教學的評價機制與鼓勵機制。各個學院大力鼓勵、支持教師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教師也在逐步接受和認同混合式教學改革,并嘗試在自己課程中融合多種信息技術手段。
室內設計基礎課在石河子大學開設以來,經歷了初期的只是講授階段,到中期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階段,到現在的混合式教學的階段,調整了線下和在線教學的有機結合,達到了優化教學設計,教學系統服務于教學方式,使學習的理念提升,學生的認識理念發生變化,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一主兩線三結合 室內設計課程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177-02
一、方案設計與實施過程:
依據理念與目標
一主兩線三結合是室內設計基礎混合式教學中的改革,從混合式教學理念與審辨性思維理念、研討性課堂理念、翻轉課堂理念下基于混合式學習的教學設計包括前段分析、教學內容與學習環境設計、教學實施、評價、修改等多個階段。結合理論研究和室內設計基礎課程的實際情況,構建適用于本課程的基于混合式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該模式包括前端分析、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和評價四個過程。
室內設計基礎混合式教學以課堂教學和網絡同步教學兩種主要形式存在;且兩類形式各有優劣勢。以緩解當前混合式教學實際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以優化當前教學效果為落腳點,探尋一條更為有效的藝術設計學科教學方式。因此,將上述兩類教學形式加以整合,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形式,增加網絡輔助學習,最終形成混合式課堂教學。
一主,是以問題解決為本位,學生學習為主體,以實踐學生學習為主體、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整合多學科知識與能力為一體所設置的問題為學習內容,采用“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的教學方式,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是“問題”的設計者,是學習的引導和監督者。設置問題,創設情景,學生自主協作探究學習,問題結果匯報,學習評價,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地位。綜合過程性和結果性評價,評價內容與
評價主體多樣化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多方面實踐能力。集合圖書資源、網絡資源等多種形式教學資源。
兩線就是學生線上和線下的學習,增加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學習的課時,線下在課堂上和課堂下都要發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線上,要讓學生參與視頻觀看,提前預習,這樣才能帶著問題來上課,才能在線下的課堂上有討論的材料。在線上,要讓學生對線上的課件進行自主的學習,這樣在線下的課堂上更好地吸收知識點,教師才能在線下讓學生做更多基于理論理解的實訓。在線上做好作業的測試與調查問卷和提交作業,這樣教師才能很好地控制學生在線下的討論和學習的進度、接受度。
結合三個平臺評估混合式課堂模式下的教學資源、教學實施和教學效果。管理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學生系統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使用網絡教學和學習的技術手段。使學生適應混合式課程的學習手段,從而減少教師授課中授課地點和授課時間的限制。
在智慧樹的平臺上,主要進行課程設計和教師理念的更新,在智慧樹下,和課程設計、視頻指導顧問及疆內高校混合式課程改革者進行交流,吸取別人的經驗,在別人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進行課程改革與設計。
在公眾微信平臺上設立有自己的工作室微信號,讓學生在課下可以在微信上進行專業方向前瞻性設計的預習,更可以在平臺上進行專業話題的討論,從而對專業進行專題性知識的補充與學習,在專業方向上作出更好的引導,建立專業知識的審辨性思維和興趣。
完成對網絡教學平臺上教學資料的更新,對教學課件與微課視頻進行更新,保證學生能在平臺上發帖和提交作業。保證視頻內容與當下的設計是最新的。還要關注大學生,因材施教。把手機變成傳授知識的工具,讓視頻課生動有趣,受學生喜愛。
在教師方面,讓教師進行教學理念的更新,注意教學手段的豐富,從而達到教學趣味性提高的目的,從一主兩線三結合出發,更好地改革室內設計基礎課程,從學生自主學習出發,從而建立學生的審辨性思維,自己建立自己的觀點,認識自己認為好的設計。
二、主要措施及經驗
(一)前端分析
對學習者分析,要知道學生對課程的了解程度,了解學生前期所掌握的知識量,并了解學生在教學中所感興趣的部分,讓學生做調查問卷;教學內容分析,對應學生所掌握的程度,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學科特色與資料分析,加入特色調研環節與學生動手實踐環節。
(二)基于一主兩線三平臺的室內設計基礎混合式學習的教學設計
在課程設計中,增加線上的環節,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層次與知識點的調整理。室內設計基礎課程中很多內容環節可以設置為視頻課的觀看,并自行拍攝數量可觀的微課知識點,讓學生能在線上和線下學習,提前對知識點進行解讀。我們將48學時分配為:12學時線上,12學時討論,12學時課堂,12學時實踐。
在以往的室內設計基礎課程中,可以把以前的理論部分整合,包括室內設計基礎概念,室內設計空間藝術及發展及風格,室內設計與陳設,室內設計與尺寸,室內設計與材料,室內設計與經典案例,室內設計與設計師的對話,室內設計的流程,室內設計工程制圖,在這大章節下會設定小的章節。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的第一章是室內設計基礎定義與概念。
傳統教學中首先介紹《室內設計基礎》的內容特點,介紹研究性教學方法及相關的學習要求,設立“相關前沿研究動態”和“學生研究專題”環節,引導學生迅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教師以PPT講授為主,提問討論為輔,師生間構筑良性的雙向互動。運用理論教學方式,如講授法、舉例法、演示法,多媒體教學。
混合式教學經過與本專業任課經驗豐富的教師討論后,對本學科有了一定的特殊認識,對本教學改革也作出了初步的試探,由于室內設計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殊性,我們暫時按照原面授學時不變的情況進行。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網絡自主學習,完成教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提交作業。教師利用課下時間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了解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課堂上再進行分組討論,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討論型的講解,最后進行總結布置作業。課下進行網絡答疑,回答相對簡單的問題。
也許這種方式給教師增加了工作量,但是我們的目的是制定一個適合石河子大學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我想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
混合式教學中學生首先接觸本專業的教師,教師在課前進行網上資料的共享,讓學生知道都有什么樣的室內設計風格,這樣上課時就可以事半功倍,而學生也能有更多思考空間,提出更多相關問題。在課堂中,教師可提供可掃描的基于教學平臺下提供的微信作品地址,讓學生掃描。課后還是在線上和學生多討論。
三、主要經驗及改革思路
教學觀念的轉變,室內設計基礎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設計思維的轉化與基本設計能力建立的一門課程。我校室內設計基礎課程的混合式教學的最新設置,就是在線上和線下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在學習過程中學習事實與觀點的分辨,同時建立起學生的審辯性思維。我們無法找到一種適應所有課程的教學和訓練方法,并且,在互聯網背景下,也使得這門課程因此具有多變、多元和多角度性的特點,教師也無法和不能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在教育部大力推行混合式樣教學的當下,我們嘗試著將混合式教學運用于室內設計基礎課程中。
混合式教學中還涉及是否使用原創微課的問題。一個微課的錄制,在線上展示的雖然是6-10分鐘,但是在線下和課下,教師制作一個微課加備課,在平常沒有授課任務的情況下,教師也要耗時一個多星期左右。整個課程的微課小節設計可能是40-60個,意味著教師要投入大量時間。但是大多教師都有教學任務與科研任務,時間不夠充足。現在發布到網絡教學平臺中的視頻多是網上的紀錄片,只有10小節左右的內容為授課教師錄制。
線上和學生的交流中出現的問題是開帖的內容和學生的交流動力少。教師的開帖中,學生一般回復較多,而同學中的開貼,其他同學回帖較少。
而在課堂上的輔導中,也有很多同學不適應新的教學方式,不主動學習知識點,也不自己解決問題。如果一上課就開始討論知識點和解決問題的話,這一堂課學生就完全跟不上來。
這是第一輪混合式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相信經過幾輪,這樣初期的問題會一逐個解決,混合式教學模式會讓學生更樂于主動學習。
在慕課的浪潮中,我們也不能局限于共享校外的優質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進行內涵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對新的教學模式進行積極探索。在混合式教學模式推進中,要跨學科地切實做好線和線下課堂深度融合,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效果。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