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娟
摘 要:愛玩愛動是孩子的天性,也是青少年生長發育的迫切需要,長遠來看,更是他們出色完成學業,順利步入社會,健康享受人生的前提和基礎。再看看眼下的孩子們:面對家長望子成龍的期待,面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導,面對厚厚的作業和沉重的書包,他們還玩得起來嗎?學生的健康是頭等大事,學生擁有健康,家庭才能擁有幸福,國家擁有健康的下一代,民族才有輝煌的未來。
關鍵詞:體育;青少年;性格;依據
一、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社會需要的是適應性強、會合作、能創新、善交流的復合型人才,這些優良的個性品質靠書本知識,靠考試的高分能夠獲得嗎?顯然不能!但體育活動中的游戲和競賽就能有效地培養、發展和提升上述優良品質!
1.體育活動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性格決定命運。有的學生性格內向,膽小,懦弱,不善溝通,缺乏信心,遇到困難,不戰而降……學生身上的這些弱點,也是家長的擔憂,顯然人是不可能脫離社會的,如果具備了上述性格,恐怕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怎么辦?要讓這些學生多參加集體項目的體育活動,讓他們在充分享受活動帶來快樂的同時,也體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團結合作的魅力。
2.體育活動能改善和提高學生內臟器官的機能,為終生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體育活動可以促使新陳代謝旺盛,血液循環加速,從而促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排泄系統機能的改善,促使心、肺功能增強,研究表明,好多疾病在青少年時期可以通過體育活動加以預防,一旦錯過這一時期,就無法彌補,所以說青少年的體育活動是為一生的健康打基礎。
3.體育活動能消除學生不良情緒,使人心情愉快,朝氣蓬勃。
體育活動能明顯地改善或消除緊張、憂慮、煩躁、沮喪、消沉等不健康的情緒和心理,使人心情舒暢,充滿活力。當代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狀態可以引發一系列生理機能的改變,導致失眠、便秘、消化不良、心絞痛、心率失常、月經失調等癥狀,最新研究還發現:65%的病人的疾病與壓抑有關,35%的病人在很大程度上由情緒不好引起的,當這些數據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難道還不值得我們思考嗎?
4.體育活動能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毋庸置疑,因病缺課是提高學業成績的大敵,但是每當冷暖交替、溫差較大的時候,多數不愛鍛煉,體質較差的學生很容易患上諸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旦患病,少則三五日不能正常上課,家長花錢,學生受罪;再看那些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他們大都體質很好,抵抗疾病和適應不良環境的能力都很強,極少出現因病缺課的現象。
5.體育活動能促進學生身體的生長發育、改善外部形態,使姿態優美,舉止優雅
科學研究表明:經常從事體育活動的青少年比一般青少年身高要高5~7厘米,而且骨骼的抗彎、抗折、抗壓能力明顯增強;體育鍛煉使肌肉發達,也增加了人體的美感,體育活動中的體操、舞蹈等項目又對矯正和改善青少年的體態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體育活動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體育活動可以增加腦細胞的數量,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使大腦盡快消除疲勞。憑筆者近二十年的一線工作經驗,認為讓學生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不但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而且會明顯地促進學生文化成績的提高。試問,歷年的中考、高考狀元哪一個不是體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這一點我們的學生、家長、教師特別關注,為打消顧慮,筆者在這里特別作為一個專題加以詳述:
1.解剖學依據
人的大腦的潛力是很大的,一個人的大腦擁有幾百億個神經細胞,但現在一般人的腦細胞只用了十分之一,還有十分之九處于休眠狀態,有待開發。體育活動就具有激活腦細胞的功能,激活腦細胞實質上就相當于增加腦細胞的數量,從而保證學生學習時擁有積極的思維,良好的記憶,周密的推理,準確的判斷,豐富的想象,而這些恰恰是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所必需的。
2.生理學依據
實驗證明:體育活動能有效地增加大腦的重量和皮質的厚度,能促進大腦相應部位神經中樞的發達,改善和提高大腦皮層的工作能力;體育活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從而改善大腦的供氧情況,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使思維更加敏捷,注意力更加集中。
3.心理學依據
大腦工作到一定時間后就會產生疲勞,出現精力無法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現象,此時如不休息調整繼續搞疲勞戰,則效率非常低下,事倍而功半,大腦也會提出抗議:頭昏腦脹,困倦;在這種情況下,采用體育活動的方式,進行積極性休息(如做操、散步等)效果就更好,根據高級神經活動的負誘導規律,運動中樞的興奮可使思維、記憶中樞得到更完全的休息,從而更快地消除大腦疲勞,煥發精神,進入工作狀態。
把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還給學生,就是給他們一個聰明的大腦,一個健康的體魄,一個快樂的童年,一個高起點的人際交往能力,一個幸福的人生……
參考文獻:
熊曉正.體育概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編輯 賀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