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雯
摘 要:幼兒階段的閱讀活動,多以看圖畫為主,精美的圖畫配以優美的文字,對幼兒審美和語言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一些優秀的讀本為幼兒帶來無限的快樂,是開啟幼兒閱讀興趣的神秘鑰匙。作為幼兒教師,是孩子們閱讀之路的導航,如何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閱讀活動,是很多教師共同思考研究的一個問題。通過幾節繪本教學公開課,就如何更好地在閱讀活動中有效地提問進行分享。
關鍵詞:幼兒;閱讀;圖畫;提問;繪本;觀察
幼兒是閱讀活動的主體,在對閱讀活動如何提問的研究時應把幼兒作為主要對象。幼兒的認知與生活經驗緊密結合,閱讀活動中幼兒總是先觀察畫面,大腦中有了一定的理解再以語言形式反映出來,在很多閱讀活動中,幼兒教師多以自主閱讀為主,教師在閱讀活動中起到的是指導者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提問技巧,更好地幫助幼兒進行圖畫書的閱讀。
一、如何有目的地選擇讀本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注重題材的選擇。活動前,教師對繪本進行閱讀和分析,有目的地選擇圖書以外,還要對圖書中的畫面進行分析,尋找教育元素。不管是什么書,封面都是幼兒最先看到的畫面,封面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對閱讀圖書產生興趣。
二、閱讀活動中的提問技巧
自從接觸閱讀教學活動以來,我發現幼兒的觀察、語言表達、看圖講述等能力都有了較全面的發展。如何讓幼兒在閱讀中想說、敢說、愿意說,并能積極應答,引導幼兒多角度地去理解圖書的內容,是當前閱讀活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見解和對提問技巧的一些想法。
1.猜想式提問讓幼兒想說
優秀的圖畫書作品是以圖為主,通常幼兒都會被故事中的圖畫所吸引,教師可以借機運用猜想式的提問技巧,把幼兒的思維調動起來,幼兒會通過觀察圖畫,結合已有的經驗,通過理解分析做出解答。猜想式提問能使幼兒積極思考,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膽主動地發言,增強參與的意識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案例:
在閱讀《像狼一樣嚎叫》這本書時,我先觀察封面提出第一個問題,“像狼一樣嚎叫的是狼嗎?”引發幼兒思考,讓幼兒在仔細觀察中理解,培養閱讀觀察和理解的能力。
第二環節,我從第一個提問中過渡到下一個問題“狗為什么要像狼一樣去嚎叫呢?”引起孩子完整欣賞故事的興趣,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閱讀,在完整欣賞時了解答案。
課后分析與總結:猜測式的提問形式既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又能讓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充分地調動了幼兒的想象力。
2.開放式提問讓幼兒敢說
在幼兒園閱讀活動中,提問要講究技巧,開放的提問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可以更好地引導幼兒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案例:
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我為小班幼兒選擇了繪本《換一換》,在觀察、理解畫面的基礎上,教師小結并提問:“換一換讓小雞學會了更多的聲音,那你愿意去和別人交換什么呢?”
問題拋下后,張××馬上有了回應,說道:“我想和小朋友交換玩具。”姜××說:“我想和小朋友交換好吃的。”小寶說:“我想和小朋友交換帽子”,因為提出有效的問題,幼兒在閱讀活動中表現得既活躍又積極。
3.遞進式提問讓幼兒喜歡說
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能更好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提升幼兒思維活動的密度和深度,形成完整的語言表達。對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遞進式提問,不僅讓幼兒的思路更加開闊,還有助于幼兒語言的連貫性。
案例:
為了激發幼兒愛爸爸的情感,某位年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我爸爸》繪本閱讀時,總是問孩子:“你看到圖里的爸爸像不像馬?”“爸爸在空中走鋼絲嗎?”這些無效的提問致使活動結束,都沒有很好地激發幼兒對爸爸的情感。我覺得是在提問的設置上缺乏問題的遞進。
分析反思:閱讀教學活動中,多設計一些問題來引導幼兒進行畫面分析。例如,在故事的最后,有一張爸爸和寶寶擁抱的畫面,對這張畫面應該遞進式地提出問題,如:
“爸爸和寶貝在做什么?他們為什么要擁抱?”
“你和爸爸這樣擁抱過嗎?擁抱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如果提出這樣的問題相信幼兒一定能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爸爸的愛。
在教學和研討活動中,總是能發現一些教學活動中切實存在的問題,只要善于思考,勤于反思,教學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有碰撞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提高。
參考文獻:
[1]黨文霞.如何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
[2]郭慶芳.幼兒園活動中教師有效提問的策略[A].2014年9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