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林
【摘 要】思想政治課的任務,不僅是教給學生馬列主義基本知識,增強其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關鍵字】情感;思想政治
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的反應方式。表現為高興、憤怒、憂愁、驚恐、厭惡等。
初中生由于年齡小、知識根底淺、活潑好奇,偏愛形象思維,樂于接受教師的富于情趣的教學方式。為此,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應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
一、以情激學
與其它學科相比,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有兩難:一是概念、觀點較為抽象、枯燥,與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有一定差距。二是社會上的某些重金錢、實惠的誘惑,重經濟輕政治傾向的影響,導致學生輕視思想政治課。有些政治課教師也心灰意冷,抱著“你們不愿學,我也懶得教”的思想,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
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我自然也經歷了一番思想斗爭,但終究還是讓“一定要把思想政治課教好”的意識戰勝了我。我堅信:事在人為,唯其難教,方能見真功夫。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興趣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靈” 。為此,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到學生當中,與他們一起搞衛生、聊天等。慢慢地他們把我當成了知心朋友,有什么話都愿對我說,發生了爭論找我評判。我的話,他們愛聽,且堅信不疑。這大概就是“親其師,信其道”吧。
二、以情明理
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講概念還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論閃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濃厚興趣。
日常工作中,我以飽滿的情緒,旺盛的精力講授每節課,同時注意語言的抑揚頓挫。或高昂熱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絲般的描述,娓娓道來,使學生們的情緒隨我的語調而變化。如講“祖國的治亂興衰,關系個人的安危榮辱”時,我以悲憤的語調歷數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瘋狂掠奪,憤怒控訴日本帝國主義屠殺南京30萬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開殺人比賽,尸橫街巷,血流成河。隨著我聲音的顫抖和拳頭的揮動,同學們個個繃緊小嘴,閃動淚花。我點明了“落后會挨打,貧窮就受辱”的道理。我話鋒一轉,“沉睡的雄獅蘇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屹立在東方!”我興奮地講了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同學們臉上綻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寫了“國恥我辱、國興我榮”八個字,讓同學們高聲朗誦。
三、以情導行
思想政治課的任務,不僅是教給學生馬列主義基本知識,增強其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因此,我竭力以情感化,導之以行。
1、教師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如講“關心他人”時,我視學生為弟弟妹妹,思想上鼓勵他們進步,主動當他們的入團介紹人;學習上耐心輔導;晚自習后,我還護送路遠的同學回家。講“熱愛勞動”時,在學校大掃除中,我不怕臟累干在前。從我的行動中,同學們懂得了如何理論聯系實際。
2、以情啟思,明理踐行。如講“孝敬父母”的內容時,我列舉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對子女的慈愛之情。又掛出《游子吟》的詩句,引導學生們討論一下:“父母是怎樣關心自己的?”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述說父母在飲食、起居、學習等各方面對自己的關心。我又問:“你們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嗎?”教室立即靜了下來。一會兒,有個別同學說出了父母生日,但語氣還不大肯定。我嘆息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我啟發大家:“想一想,怎樣報答父母生養之恩?不要口頭,而是要行動,一星期后向我匯報”。結果沒過幾天,就有不少同學對我講了他們如何幫助家長做家務等。
實踐證明,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還要有一顆對學生的愛心。“情”從“愛”來,有了對學生濃厚的愛,才配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也只有做到情感教學為先,才能促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
【參考文獻】
[1]羅海淑 情感教學在初中政治課中的有效應用[J] 《中學教學參考》, 2015(24):18-18
[2]吳曉燕,淺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情感教學[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6):143-144
[3]雷鵬、盛楠,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情感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 2015(20)
[4]孫榮馥,情感教學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J] ,《亞太教育》, 2015(3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