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
摘 要:好的品德課堂,應該是“水,所經之地,生機勃勃,萬木葳蕤。這股水必須要有活力、磁力和張力,而這離不開意蘊十足的趣味引入,離不開新穎活潑的情境設置,離不開適宜適度的探究延伸”。
關鍵詞:趣味引入;情境悟理;拓展延伸
一、趣味引入不可或缺
理想的小學思品課堂應該一開始就成為一個強大的磁場,比如熱身運動、故事引入、音樂渲染……優秀的教師總是通過趣味引入,快速打開學生的心扉,快速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促使其思維如泉噴涌、如水奔流。
以下是蘇教版小學思品《我們和誠信在一起》的部分教學片斷:
師: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做一個熱身游戲,名字叫“唱反調”,好不好?游戲的規則是每一個同學都必須做出與老師的要求相反的命令,做錯的同學自覺坐下!
坐下——(起立) 向右看——(向左看)
抬頭——(低頭) 摸右耳——(摸左耳)
……
師: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剛剛的游戲中,有很多同學特別講誠信,那就是“動作做錯之后”,馬上自覺地坐下,但是也有極個別同學做錯了也沒有做下,可見,一個小小的游戲中也能凸顯出誠信。古代《一諾千金》的成語故事,大家一定知道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這樣的課堂引入從游戲開始,從熱身開始,既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又避免了以理論開路的枯燥與無味,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眼球,引領學生產生尋求知識之火和智慧之火,稱其為聚精會神的心理動因。
二、情境悟理不可或缺
都說,假大空的理論總是讓孩子們昏昏欲睡。的確,好的教學應該少一些理論灌輸,多一些情境體驗,讓孩子們在自然而然的生活情境中受到熏陶,正所謂,道德認知像“鹽”一樣溶進了課堂的“湯”中,讓德育與生活對話,與現實對話,促成教材預設向學生經驗的轉化。
1.PPT課件出示“小小招聘會——寓言故事”后,教師扮演應聘青年,孩子們分小組扮演招聘單位的主管,一起商量要不要招聘那位青年。
2.聽課文故事《諾言》,分小組辯論賽:故事中的凡卡是個怎樣的人?你覺得凡卡該走嗎?你支持哪一方?為什么?播放校園公益廣告《無誠信無朋友》。
3.出示三種情況,小組合作討論,想想他們的做法對嗎?說說你的理由,討論3分鐘,討論完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發言,交流討論結果。
(1)小華家庭作業經常不完成。有時告訴老師作業沒帶,有時說作業沒記,有時則說組長把他的本子收丟了。
(2)一次,王×在語文測試中考了不及格,老師讓她回家后讓家長在試卷上簽名,而王×怕家長批評,便冒充家長簽名。
(3)小紅答應周六和周×星期天一起到書店買書,到了星期天,突然下雨了,小紅就決定不去了,而且也沒有和周×打招呼。
“德育不應該是堅硬的、棱角分明的,當我們刻意地去進行德育時,當孩子們知道德育就意味著自己去‘受教育時,他們就會本能地在心里豎起一道屏障。”的確,當德育在具體的、適宜的情境中發生時,德育不再是“堅硬”的,而孩子們也一定會在這樣的情境中拆掉“心中的屏障”,從而快樂學習,德性的認知和實踐活動也變得水到渠成,在“柔軟的、溫潤的、靈活的”氛圍中,其思維、心靈和情感得到多重淬煉和提升。
三、拓展延伸不可或缺
常常激動于這樣的思品課堂:拓展延伸的觸角在伸向遠方,孩子們的眼在洞開,心在擴展,情在更廣的層面得到滋養和鍛造。的確,好的課堂不是謝幕,不是完稿,而是盡可能地和外面的世界和別處的風景緊緊聯系在一起,從而促使課堂向深處挺進,發現另一重鮮活的乾坤。
比如,仍然以《我們和誠信在一起》的教學為例,可以進行以下拓展:
1.說說班內的誠信人和誠信事,夸夸自己也可以夸夸別人,最終評選出“誠信之星”。
2.出示問題:你有過不講誠信的行為嗎?來,寫下來,然后——毫不留情地燒掉或扔掉(意即和“不誠信”徹底告別)。
3.推薦閱讀《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被人相信是一種幸福》,并在感興趣的地方做批注、寫體會。
4.課外閱讀或課外調查,如《灰太狼的下場》《我是為了班級好》《多找看一元錢》《三鹿奶粉事件》……選擇感興趣的話題進行閱讀或調查,以此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勵孩子們反思對照自己的行為并愿意去改正,努力做講誠信的人。
從“拓展1”到“拓展2”,實際上是從“大聲夸別人”到“默默批評自己”的過程,這樣的“由此及彼”既加深了孩子們對“誠信”的理解和現實印證,同時也有效維護了自己的自尊心,使孩子們學得有情有義,有滋有味。而從“拓展3”到“拓展4”,則是從閱讀到實踐的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引領孩子們從認識到實踐,從道德說教到情感體驗,應該成為思品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視點。
參考文獻:
[1]姜春玲.巧用“例子”,讓品德教學“親近”學生[J].中小學德育,2015(2):51.
[2]程曉云.清華附小的“活德育”[J].教師月刊,2013(2):2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