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英+王暉+陳靜
摘 要:通過提問,更好地把握課堂教學,使學生通過問題,能夠調動自身的問題意識,通過多維度的提問,使課堂教學更有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課堂;提問;實效性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堂提問,不僅能激發興趣,還能及時反饋知識的掌握情況,捕捉有效的教學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一個好的課堂提問,能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教師應讓學生在生活中、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或者直接經驗,主動地學習,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于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環境中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問題來源于生活,而我反映的生活,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啟發學生聯系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充滿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把問題生活化,為學生搭建起一座興趣的橋梁。提問是一種應用廣泛的課堂教學技能,在實踐中,絕大多數的課堂教學都會有提問的運用。提問使用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一堂課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被稱為“教學的生命”。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得體、精巧、富于藝術性的提問會對教學起到積極的意義和作用。一個人想要走過沙漠,可沙漠十分的漫長,走久了,身上的水和食物就會用光,當前方有一瓢水時,他會喝掉解燃眉之急,還是聽紙條上說的,先把它放到井口,引來不知是否出現的井水,這就會出現不同的做法,我們老師就是那張紙條,只有正確地指引,孩子才能有正確的方向,而我們的問題引導,恰恰是打開學生知識大門的鑰匙。經驗告訴我們,從一個角度去看問題是不行的,事物越復雜,也越需要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它,從而找出合適的方法解決它,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分析問題,也就需要教師從多個角度給學生提問,從而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我在教學中提倡開放式提問,學生必然會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從而培養其思維的靈活性。當然學生不明白開放式提問,如果能回答出問題,教師更要及時給予中肯的評價,從而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發散性思維。我比較提倡啟發式提問,啟發式提問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和誘導性,但是答案又不是輕而易舉得到的,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在小學各科教學當中,要經過訓練,不斷努力才能獲得能力,正如專家所說,只有伸手才能摘到果子,我們一定要避免直接給出問題的答案,應該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給它們的思維插上翅膀,比如在數學課上,我們提出的問題,就不能直接說出得數,應該經過分析思考演算,最后才能得出結果,這就為學生思考進行啟發,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參與其中,并形成愛思考的好習慣,而我們的提問也恰到好處地指引了學生學習的方向。
在教學中,我還提倡比較式提問,它能使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獲得清楚而完整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比較,學生對事物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就有了明顯的區分,記憶比較深刻,特別對一類型題的劃分,更是十分清楚。比較簡單的問題,就提問稍微差一點的學生,比較有難度的問題,就提問好一些的學生,這樣通過不同層次的提問,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我在課堂設計時沒能把握好“度”,也就是沒有符合適度性的原則。所謂的適度性原則,是指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把握好分寸,注意難易適當。我的課堂提問只有優等生才能回答,估計是太難了。而只有你提出的問題能讓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回答出來才是適度。有位教育學家說得好:“要使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課堂提問是老師貫徹教學意圖、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重要手段。掌握好時機,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可以提示學生思考的切入點與方向,引導學生有序地探求知識奧秘,全面深刻地揭示知識的本質屬性,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更加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提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同時還可以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是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發現規律的“向導”,更是教師實行教學調控的信息反饋源。
在教學中,提問應講究公平性,就是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課堂的提問,使課堂教學沒有死角,可以在講解一些習題時,采用開火車式提問,使孩子意識到課堂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我是課堂的一份子,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實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中,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我們要重視課堂提問的過程,精心設計,根據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提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殷為高.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設問技巧初探[J].考試周刊,2008(17).
[2]顧振威;馬靜.淺談數學課堂提問[J].吉林教育,2009(8).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