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育紅
摘 要: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中,“高效率”這個詞語被廣泛地應用到很多方面,比如,公司、工廠、醫院、學校等,其中教學高效性就是學校對“高效率”這個概念的具體定義,而語文閱讀教學高效性則是語文教學高效性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促使閱讀教學實現高效性,很多教師都采用了新興的群文閱讀教學法,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意識
學習從來都不是知識點的簡單累積,而是將諸多散亂的知識點根據一定的規則和順序進行有序的整理、歸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同樣如此。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閱讀材料有很多,如果教師盲目地就“本”論“本”的話,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無法得到提升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群文閱讀教學這種新興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本文將從群文閱讀教學的定義出發,由淺入深地探索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高段單篇閱讀教學中樹立群文閱讀教學的意識,以幫助學生形成群文閱讀意識。
一、從單篇出發,學習語文知識
教與學都是一個慢慢累積的過程,在單位時間內,教師只能教授學生一定的知識點,而學生也只能學到有限的知識,但單篇閱讀教學是學生學會閱讀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借助文本讓學生學會單篇閱讀的基本方法,這是學生學會閱讀的最關鍵的一步。即從教材中的課文出發,遇到哪個知識點就學習哪個知識點,先讓學生對閱讀有一個初步的感覺,了解語文閱讀的第一個技巧——會讀。比如,閱讀一篇文章,首先要讀題,理解題目的含義,接下來在讀文章內容的時候,著重找中心段、中心句和中心詞,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思想,以及在品詞析句中感知文章的表達特色、學習表達方法等,這些都是教師在單篇閱讀教學中應該涉及的教學內容,但這只是學生形成群文閱讀意識的第一步。
二、由單篇到單元,歸納整體的語文知識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S版的語文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將類似的閱讀題材整合在一個單元內,在這樣具有整合性和系統性的教材的引領下,學生的閱讀視角無形中就由單篇閱讀轉向了多篇整合閱讀。例如,S版的語文四年級上冊中一共8個單元,每個單元包含4課,這4篇課文的閱讀題材都是類似的。其中第八單元都是童話類的文章,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依次掌握了這4篇課文的內容、表達特點后,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一起總結一下“童話故事的一般閱讀技巧”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環節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引導者、補充者。為了使學生的總結高效、完整,教師不妨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提供給學生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發展,經過小組的激烈討論和合作,最后總結的“童話故事的一般閱讀技巧”等十分全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感受到了通過分析比較多個單篇,能幫助自己建立更完整的知識體系,初步建立起群文意識。
三、尋找相關閱讀材料,強化群文意識
學生在單元整合的基礎上有了初步的群文意識后,接下來就是鞏固練習環節,這一環節是教學過程中的必經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那么這些閱讀材料應該從哪里找呢?由誰找呢?首先,義務教育階段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教育專家精挑細選過的文章,每篇文章都具有十分高的教育價值。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已學的或者未學的語文課本中找閱讀材料讓學生鞏固剛學到的閱讀技巧,或者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為學生配備的語文報紙,在這里尋找一些相類似的閱讀材料,再或者就是從課外書中、網絡上尋找閱讀素材。其次,尋找相關閱讀材料的主體不僅可以是教師,還可以是學生,并且要以學生為主,因為尋找的過程也是鞏固練習的過程。最后,當找到一定量的閱讀材料后,教師就要給予學生較為充足的閱讀時間供學生進行鞏固練習,這樣就大概完成了從單篇閱讀意識到群文閱讀意識的形成過程,但這并不是終點。
四、拓展延伸,形成群文閱讀意識
經過以上三個步驟,學生已經能初感群文,但這還不是“群文”的更廣義的概念,群文可以指同一類型的文章,也可以指所有的閱讀文章。那么怎樣的方法才能幫助學生掌握所有文章的閱讀技巧,這就需要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學會總結知識和知識的遷移。例如,掌握了童話故事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后,在學習另一種體裁的文章時,學生要學會有意地、自覺地去總結這一類型體裁的閱讀方法,并嘗試將這兩種或者幾種體裁的閱讀方法進行比較,實現由單篇閱讀意識到群文閱讀意識的完美跳躍。
總之,為了使學生能讀懂信息、提取信息、綜合思考,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等思維能力,提高其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拘泥于課內單篇文章閱讀教學,要聯系文本,有意識地滲透整合信息的閱讀策略,并適度拓展,積極培養學生的群文意識。
參考文獻:
[1]劉建林.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長江叢林,2016(30).
[2]俞慧春.“單元整合”式群文閱讀“整”什么:小學語文“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甘肅教育,2016(9).
編輯 賀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