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博強
【摘 要】新課改轉變了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原有以教師為本的教學方法,如何圍繞新的課程要求,強調學生是課堂主體,教學應圍繞學生需要開展。本文基于一些教學實踐,對政治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有益嘗試和探討。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方法;探索;實踐
引言: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初中政治課程也越來越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考試只是對學生能力考察的一種形式,其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宗旨并沒有變。因此,在教學中要一如既往地貫徹新教改的理念,逐步改變教學方法,稟承著“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則,在政治課堂上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
1.讓學生切身感受,自我認知,加深理解。
初中學生雖然在知識層面有一定積累,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但是長期以來比較固定的校園生活使他們對“外面的世界”缺乏足夠的了解,社會生活經驗相對不足,如果只是依靠想象來理解比較抽象的政治理論,對他們而言是非常困難的。《課程標準》增加了與學生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相關知識,力求把大道理的灌輸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知識的傳授有機的結合起來,以學生當前和未來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具體知識為載體,滲透政治,經濟,法律的基本觀點和黨的重大方針政策的教育。因此,我在教學 中盡可能的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會來領悟課本知識。
如在教學《保護殘疾人、老年人、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時,我準備了一些道具,請幾個同學分別來體會殘疾人,老年人生活上的不便:讓同學蒙住眼睛扮成瞎子遠處取物;讓同學扮成聾啞人表達復雜意愿;模擬老年人拄拐杖與其他同學比速度——看到同學的情境表演,許多同學情不自禁地伸出援助之手,紛紛表示要在生活中給予他們幫助。其他課程中,我也根據課標要求,能模擬的情境就不用語言表述,學生通過自己的體會來認同觀點會讓他們記憶猶新,遠比教師滿堂灌的效果要好的多。
2.組織學生走訪調查,培養實踐能力。
新《課程標準》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對同一種能力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特別注重對學生參予社會生活的實際能力的培養,在序言中明確提出:要幫助學生形成觀察社會、分析問題,選擇人生道路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提高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基于這種要求,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使課堂的外延不斷擴大,使學生獲取知識的空間不斷拓展,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探索研究,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在生活中還原,在生活中領悟課本知識,繼而用理論知識去指導生活行為。
如在教學《適合國情的基本經濟制度》時,我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對家庭成員的收入與支出情況作了系列調查,通過這次調查活動,使學生明確這些信息來源于現實生活,體現了真實性,增加了教材的可信度,使學生感受到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這一切都源于我國富有活力的基本經濟制度。同時采取課本與學生手中資料相結合起來的教學方式,不僅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理論與現實的辯證關系,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開展主題班會,培養創新能力。
在信息技術為主導的今天,人才已成為當代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資源,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時代精神的核心內容,思想政治作為對學生政治思想和行為規范教育的主力軍,必然要擔負起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任。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力圖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大力倡導課本知識引導下的創新思想,創新行為。
如在教《民族精神代代相傳》時,我設計了一個主題班會,活動方案是:體現民族精神的特色旅游線路設計大賽,形式是模擬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完美假期”的節目形式,讓每組參賽者將自己精心設計的作品進行簡介、評價,小觀眾們投票選舉出最佳設計方案,創新設計方案等……同學們各顯神通、集思廣益,有的組設計“井岡山革命老區教育游”,有的組設計“紅軍長征體驗游”,有的組設計“四川藏族文化特色游”……
此次活動在獨具特色的形式中,讓同學們去體會各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精髓,學生深入理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在過程中不僅將課程標準的具體知識貫穿其中,更使同學們的收集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設計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煉,課堂效果非常好。
同時,我們也適時搞一些小規模辯論賽等活動,受到同學們的歡迎。如講到《走艱苦創業之路時》,我們根據教材內容,組織了一場關于艱苦奮斗的辯論賽,正反方分別抽取過去物質條件差、環境艱苦、生活困難提倡艱苦奮斗是必要的、現在物質條件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艱苦奮斗就不必要了等題目,正方陳列了發揚艱苦奮斗的諸多理論。思想政治課通過一系列辯論、演講活動,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學習,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競爭與合作精神。
4.精講釋疑,提升層次。
在學生自主探索、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要做到精講點撥,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升學習層次。教師在精講點撥時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突出重點、難點,理清思路、方法。二是要講清疑點和易混點,必要時可聯系現實進行講解,并分析個別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提出防止的辦法等。三是要及時補講學生在“三論”交流中存在的與教學重點、難點有關的“遺漏點”、“忽視點”,從而使學生能全面系統地掌握和運用知識。四是要強調德育的落腳點。教師要根據教學的性質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品德實際,進行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
結束語:
總之,在不斷深化與優化素質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也應該從自身做起,積極探索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政治課實效,朝著素質教育目標大步踏進。
【參加文獻】
[1]第一范文網( http://www.diyifanwen.com),《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技巧》
[2]《廣西教育》,2013年5月,第5期,《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