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生
【摘 要】學教學語言可以傳遞各種數學信息,強化數學知識,給課堂增添亮色和活力。優秀教師的語言魅力在于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語言;通俗;藝術;能力
引言:語言是人類進行思維和交際的工具。是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中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學語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扉,引導學生開啟知識之宮的鑰匙,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不能以聲引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能做到聲情并茂,情理雙至,便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往往很多教師只重視了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訓練,而忽視了自身教學語言的錘煉,以致影響了教學效果。
1.在教學中加強對數學語言的運用意識。
教學中,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不僅僅注重揭示解題方法和得出結果,同時也要從應用數學語言的角度去找原因。
例如:解關于x的方程mx=n.
剛接觸方程不久的學生,解字母系數方程是有難度的,從語言應用、轉化的角度考慮,可能有的學生找不出誰是方程中的未知數?學生不能理解條件中“關于x的方程”的含義,不能完成從“關于x的方程”到“x就是未知數”的轉化。其次,不嚴謹的文字習慣導致錯解x= 。這些學生把方程的同解原理記憶為“方程兩邊也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所得的方程與原方程是同解方程。”把0不能作除數的情況忽略了。在教學中如果只是羅列解方程的過程,讓學生去模仿,那么學生在解題中遇到的困惑就不能消除。把學生未引起重視的“未知數的問題”以及“定理”中記憶的錯誤說清楚,再去講解法就容易了。
2.增添課堂語言的趣味性,通俗性。
數學語言中的術語,往往是抽象、難懂的,有時候只從數學的內容中作解釋,并不能增加這些術語或概念在學生意識中的清晰度。數學語言中所蘊涵的思想,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有密切的聯系,用生活中的例子作類比,會變抽象為形象,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相反數這一節,課本上有這樣的一個結論“……,所以在有理數的范圍內,正數和負數是一一對應的。”書上列舉的例子“+1和—1、+5和—5……”來說明“一一對應”這個詞的含義。教學中可以借助于鏡子中的人像與鏡子前的人之間的關系解釋一一對應,會比較形象,容易理解。再如用“朋友”關系、“同學”關系來說明“互為”一詞所表達的依存關系,也頗見成效。當然這樣的例子,要在挖掘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情況做出選擇,避免因隨心所欲的濫用,使之成為蛇足。
3.加強數學課上學生的口語能力。
數學的表達方式通常有兩種,一是說,即口語表達;二是寫,即書面表達。一般情況下,書面表達會得到重視,并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得到培養。而口語表達的能力通常被忽視,得不到應有的訓練。所以學生用數學語言說話的能力相對較弱。殊不知把一個問題用準確的語言,有條理的說出來,也是運用知識培養能力、鍛煉思維的一個重要途徑。
例如:若a>b則a+c b+c (用>、<填空)。
教學中只讓學生依據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填上大于號,定理的應用過程不能具體的展現出來。學生的頭腦中,題與定理只是機械的鏈接。我們不妨讓學生對照性質原理、組織語言,把變形過程說出來。
“根據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在不等式a>b的兩邊都加上c,不等號的方向不變,所以a+c>b+c”。
學生在敘述這段話的過程中,結合實例說出了性質中的變形過程,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訓練了組織語言、使用語言的能力。能長此以往的堅持做類似的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及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會對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也有幫助。
4.加快使用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的步伐。
從最簡單的字母表示數開始,從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開始,不斷向學生展示符號語言、圖形語言所具有的優越性。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做不同語言的互譯練習,例如a是負數與a<0,a、b互為相反數與a+b=0之間的互譯。試著用文字語言之外的方法完成解題過程,像負數比較大小的題目,除了可以用法則“絕對值大的負數小,絕對值小的負數大”進行比較,還可以借助于數軸,用點在數軸上的位置關系來比較。在教學中不同的語言形式用的多、練的多,學生由文字語言到符號語言、圖形語言過渡的時間就會縮短。
5.恰到好處地運用無聲情語也可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數學的無聲語言包括教師的表情語言和手勢語言等,這些無聲情語可輔助有聲語言共同實現教學目的。我們常說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老師一個溫和的眼神,對學生都是激勵,即使對學困生特別是對某些缺乏自信心的后進生也一樣。我們要調整課堂上的視線投向,盡量用和藹可親的目光去捕捉學生的視線,讓目光灑遍教室的每一個角落,使每個學生特別是數學“學困生”時刻感到老師在注意自己,這樣無形中就直到了控制課堂的效果。
6、結束語
美國語言學家布龍非爾德說過:“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忽視了數學語言的教學無異于買櫝還珠。如果說數學是裝載知識的船,那么數學語言就是水,水積的越深,托起的船就越大。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數學語言教學是為順利展開數學教學磨兵利刃。所以在初中階段要自始至終把語言教學貫徹落實到教學工作中,為數學學習鋪好路搭好橋。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
[2]A.A.斯托利亞爾:《數學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24頁。
[3]余文森 吳剛平《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