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寶茹
【摘 要】隨著《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貫徹和實施,中小學體育教育發生了較大變化。特別是小學一線體育工作者,如何在原有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過程中,面對形勢、轉變思維、順應潮流、提高強化自身綜合素質和教學手段,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體育教學,是當前面臨的一個新挑戰。本文主要分析現階段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不足,并分析解決對策。
【關鍵詞】體育教學;存在問題;改進辦法。
一、當前的現狀和不足
(一)師資力量匱乏。現在大部分小學,特別是偏遠和欠發達地區小學的體育教師,一小部分來自體育師范院校畢業生,有良好的體育教學理論基礎和訓練技能,但覆蓋面窄,影響力、號召力有限,起不到以點帶面效應。一部分是來自當地體校或職業學校的畢業生,這部分人員的專業能力基本能勝任,但體育理論、文化知識、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輔導水平都有短板,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
(二)受環境影響,愛崗敬業的意識不強。在當前教學環境中,學校追求升學率,家長追求分數線,從上到下都不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成績,客觀上對小學體育教師沒有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加上個別小學領導對體育老師不夠重視,在經濟待遇和業務考核上與其他老師有一定差距,對體育設施和場地建設的投入也不夠,體育老師自然產生了怨氣和不滿,影響了他們的事業心和進取心。
(三)知識結構和文化水平不高。大家知道,我國的體育人才一般都是從小進專業或業余運動隊,長年累月的進行集中訓練和比賽,到了退役年齡,或進相關院校進修,或到學校任教,或從事與體育相關的工作,在這個循環過程中都忽略了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特別是小學體育教師本身就低子薄,專業背景差別較大,又沒有機會進行“后天”的業務技能培訓和系統學習,造成了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體育理論知識認知不深,專業訓練技能不高,嚴重制約和阻礙了小學體育教學整體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四)訓練手段單一,創新步伐滯后。隨著我國競技體育運動不斷發展和群眾體育運動的變化與更新,小學體育教學也出現了新問題,是因循守舊重復以前跑跑步、做做操、打打球的老路子,還是要實踐推廣“快樂體育”這個新理念,基層體育教師因水平能力有限,對此都比較“頭痛”,顯得力不從心。
(五)團隊教研和創新能力不夠。我們知道,學校的文化課都設有教研室或教研組,形成合力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用集體智慧攻堅創新。而小學體育教師往往是單打獨斗,既缺乏相互之間的競爭與借鑒,又缺少團隊的協作與互動,形不成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改進的方法和手段
(一)加強修養,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教師隊伍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何重塑人民教師“為人師表”,“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良好形象。這就要求我們的基層教師,特別是小學體育老師必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真心喜歡這份職業,把體育教學工作看作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甘情愿的去踐行。相信隨著國家對中小學體育設施的改善和投入,未來的小學體育教學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
(二)不斷豐富知識理論,提高教學能力。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曾說過:“體育是科學,也是藝術”。“體育運動不僅鍛煉一個人的體魄,也能夠影響人的悟性、性格和良心”。未來的體育教育必然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一招鮮,吃遍天”的老觀念已經過時,必須要掌握一些未來的、相鄰的、相近的體育知識,來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興趣愛好和對新興體育運動的好奇和了解,比如臺球、保齡球、武術、輪滑、街舞、健美操等,我們可以用音樂配合,輔導學生編排一些簡單的健美操進行展示和比賽,使他們的個性在充滿節奏的韻律中得到呈現和張揚。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形象思維能力,培養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而且能更好地推廣和實踐“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理念,讓每個學生都能身心愉悅的“動”起來。
(三)健全考評機制,嚴把教案編審。首先,健立一套適合體育老師操作執行的考評機制,讓其能享受到同其他老師一樣和待遇和獎懲,激發他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比如體育成果展示、學生體育技能熟練成度評比、運動前后心理及生理變化跟蹤、師生觀摩評價等都可以納入考核體系。同時,要從任課老師的備課教案抓起,杜絕個別老師因沒有教案,或者教案簡單潦草應付差事,導致語言表達不準確、動作演示不到位、課目安排不連貫、解決問題不徹底、場地器材準備不充分等問題。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對每節課的各個環節嚴教細摳,對出現問題都能針對性的預防和解決,才能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活潑,井井有條。
三、結束語
體育教師,一個在教育戰線平凡而又不起眼的“螺絲釘”,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把握時代的脈搏?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發揚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吃苦精神,用科學的、先進的知識理論武裝自己,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刻苦鉆研業務技能,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