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紅
【摘 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小學不同的年級段都強調了“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所以,朗讀教學在小學階段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可以提高學生語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就從學生興趣、習慣、文體角度、學段特點這幾個角度入手,談談如何優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關鍵詞】朗讀教學;文體角度;學段特點 “朗讀是把文章念出來,是將訴諸視覺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在學習文章時,只有進行反復朗讀,用心體會,才能真正感受、體悟文字所蘊含的深厚思想感情。因此,朗讀在小學階段的確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校和教師也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生的朗讀上,這更突出了朗讀的重要性。從朗讀教學的現狀看,有些專家、優秀教師為我們總結了許多經驗性的教學方法,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指導,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何優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就是一個急需迫切解決的問題。一、朗讀教學的現狀目前教學中,大家都在強調朗讀的重要,強調朗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對朗讀的安排并不夠到位,比較隨意、簡單化。其實,有一種錯誤的思想在主導著人們,多讀總沒有壞事,多讀反正有好處,所以,出現了一種令人擔憂的局面,就是在整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一路讀過來,教師也用了比較多的朗讀方式要求學生讀,讀完,分析完,文章就講結束了。二、朗讀教學現狀的分析從現狀看來,小學朗讀教學中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能會采取讓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如:男、女生讀,開火車讀,小組比賽讀、分角色朗讀等。看上去比較熱鬧,但學生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為讀而讀,沒有用心去讀,更談不上用情,只是有口無心地“念經”; 其次,還有就是教師對學生朗讀的評價過于單調,教師的評價語往往就是“讀得真好”、“讀得真流利”、“讀得真有感情”。課標中還強調“評價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還應注意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還有,教師的朗讀指導機械,單調的情況通常出現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強調有感情地朗讀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個人物形象地語氣讀出來,這樣的指導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為一體,也就達不到朗讀的目的。三、關于優化朗讀教學的幾點思考根據兒童的認知水平和和教學目標來看,不同學段的兒童有不一樣的朗讀特點,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應結合不同學段的特點,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從而達到優化朗讀教學的目標。(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要仔細觀察便可發現,凡是兒童感興趣的活動,兒童總是在這方面表現出某種潛在能力。兒童在某項活動中由于表現好,得到老師的贊揚,他將對該項活動表示出興趣,如此良性循環:因能力而導致興趣,因興趣而導致滿足和能力的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不少學生對朗讀缺乏興趣,因而導致朗讀能力不高。其次,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尊重學生,創設適合學生文化發展的環境,傾心營造與學生心靈相通的情境,讓滋潤學生語言、生命發展的陽光灑進課堂,使課堂呈現出春光燦爛,讓學生想讀、樂讀,讓他們在朗讀中快樂,在朗讀中宣泄情感。學生朗讀的興趣與教師的評價也密不可分。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總是希望自己的朗讀得到教師的肯定或贊揚。(三)結合學生的學段特點“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是各個階段表現出來的質的特征,表現在智力發展水平和語言發展水平。”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都提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積累、體驗、語感等關鍵詞也表明朗讀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其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1.低年級這一年段的學生,他們掌握的詞匯量少,對句子結構也不熟悉,而且內部言語還未很好地發展起來。低年段的學生設合直觀的感受事物,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盡量少分析,少解釋,要以學生自己理解的方式進行朗讀。這個學段可運用“圖文并茂”法,即看圖說話,由圖到文,指導朗讀。2.中高年級這一學段的學生,語文水平已經有所提高,掌握的詞匯量也在增多。默讀、瀏覽等閱讀方式占據了一定的分量,但是朗讀仍然很重要,但教學時,教師應充分考慮文體特點,正確處理朗讀與默讀之間的關系。(四)分析文體特點,合理運用朗讀技巧。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文體類型,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朗讀技巧。經思考與整理,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朗讀。1.童話和寓言童話和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很鮮明,每一篇文章至少有兩個人物形象,多是擬人化的小動物形象。處于這個年段的小學生,很善于模仿小動物說話的口吻,并且展開自己的合理想象,能夠分辨美與丑、善與惡。因此,教師在基本指導的基礎上,可以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重視學生個性的張揚。 2.說明文說明文在小學階段并不多見,我想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知識,體會語言的客觀性,學習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還可以激發學生對說明類文章的閱讀興趣。這類文章需要培養學生快速搜集信息的能力,而非體會感悟文章的語言,所以這類文章的可讀性不強。3.寫景類文章記景類文章節奏比較舒緩,語言文字優美、波瀾起伏,是比較適合朗讀的文章類型。4.詩歌小學語文教材中,詩歌是最適合學生朗讀的。不論是現代詩、童謠還是古詩,都富有音樂性和情感性。教師在教學這類古詩時,要講究古詩的韻律和節奏,特別要注意學生不能個性地朗讀古詩。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字問題,然后正確讀出這首詩,先不強調分音節,在理解古詩的意思后,再劃分音節,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中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但要注意不同文體的朗讀會帶來不同的感受。朗讀凝聚著語文教學的精華,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在新課程改革的如今,朗讀教學也同樣引起了人們足夠的重視。筆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足之處還請指正。【參考文獻】[1] 羅熙.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幾種朗讀訓練方法嘗試,2005年10月第5期.[2] 張立.重視朗讀教學 培養學生語感.中國教師,2006年6月第3期.[3] 林崇德主編.發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