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杰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 《數學課程標準》在前言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重要學習方式之一,是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當今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對合作需求的比重越來越高。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中被廣泛的關注和應用。而在數學課堂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觀念與方法,除了集體合作學習以外,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充分的參與到數學的學習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人人都能獲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是課程改革的實踐者,也是“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受益者。在實踐中我深刻感到這種學習方式為數學課堂帶來的益處。為我解決了數學課堂上存在的大部問題。如: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調動;課上只個別學生發言,不能達到集體參與;同學間沒有交流和互動;語言表達方面的訓練;練習題的處理等。這種學習方式是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表現自己才能的舞臺,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學生掌握合作規則,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與交流意見,學會組織和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技能和方法,要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下面淺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一、創建合理的小組合作形式教師應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激勵者、檢查者、記錄者、報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每個學生都各盡其責,每次合作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充實而有效的。教師每次組織小組合作時,也輕松了,不用擔心誰在小組里無事可做或“唯我獨行”了。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直不變的,在一定周期后,調換小組成員的角色,這次擔任小組長的下次去擔任匯報員,這次擔任操作員的下次去搞記錄,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幾個角色都了解,都能勝任,并明白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小組的合作形式也不能拘于一種,要根據不同學齡的孩子,及不同的課型、題型,來靈活采取不同的小組形式。如根據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我采取分3-4人的小組,這樣分工簡單,操作方便。如高年級,我采取4-6人的大組,這樣交流更充分,更能體現合作意識。如不同類型的問題應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例如:在教學二年級“表內乘法”時,在做“對口令”小游戲中,我就采取2人合作的方式,一出一對,既省時又練習量大。在教學四年級“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時,在探索公式的過程中,我采取6人合作的大組,這樣討論更充分,分工合作更省時,學生都能各盡其責,得出準確結論。二、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提高合作效率。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教給小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教師的引領作用,教師應重視“引”,大膽“放”,抓住合作契機及時引導??梢栽谛轮骄偷倪^程中引導;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引導;在靈活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積累中努力豐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導;在小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導等。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積極采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自始至終營造民主、和諧的合作氣氛,既不失時機地點撥,又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師通過觀察、參與(合作學習的一分子)、巡視、指導等方式積極參與調控,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形成自主自強、合作探究的學風和習慣。在小組開展合作與交流時,教師的角色又變為一個合作者,要使小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師除適時的組織、引導外,還必須置身于學習小組中,參與到學生中間去,在內容,時間,學生的情緒等方面,適時進行調控,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都要采用一種友好的,平等的,建設性地態度和行為,既不能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學習過程,又不能對學有困難的學生袖手旁觀,要教給學生一些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現,不斷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引向深處。進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三、注重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合作交流學習,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交往能力。同學之間互相啟發,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吸收營養,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針對農村小學生特點,部分學生的自我表現欲強烈及浮躁而不踏實、部分小學生性格靦腆內向、不愛說話的特征,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我“反省”,在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基礎上,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首先要訓練和教會學生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怎樣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開展爭論和辯論,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觀點和思想,并以虛心誠懇的態度接納別人的正確意見等,在合作中讓各人的智慧大放異彩。四、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重共性、輕個性。這種傳統的機械劃一的評價方法,是急功近利的表現,不利于調動每個學生的潛能。要改變這樣的評價方法,就要實現評價方法多元。對學生有長進,學有創見的學生要明察秋毫,及時表揚鼓勵,讓成功與快樂大家共享,教師要求小組成員不要過多地渲染評價結果的陰暗面,也不要以一次評價來定奪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免學生偶然失誤而引起的評價失真,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隨著我們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會進一步深入。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與新課程一起成長,共同進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