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順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需要始終貫穿“樂學”的理念,樂觀情緒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其學習效果。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在如何使學生“樂學”上做好、做足文章。【關鍵詞】高中信息,教學,策略 思維是智力發展的核心,思維能力的發展程度,是整個智力發展的縮影和標志。生物學科的思維能力,既依賴于生物基礎知識的感性認識能力,同時邏輯思維能力又賦予生物知識基于感性認識上的創新思維能力。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需要始終貫穿“樂學”的理念,樂觀情緒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其學習效果。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在如何使學生“樂學”上做好、做足文章。筆者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真誠善待學生,為學生打造“樂學”的基礎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作為教師,應以真誠的情感善待學生,并熱愛、關心和教育他們,不斷培養學生意志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用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質去感染、引導學生,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教師對學生的真誠具體體現在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學生,以真成的心與每位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使學生發自內心對教師產生親近感、信任感,讓你成為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可佩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敬的朋友。二、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樹立“樂學”的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F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愛說愛動、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我們沿用傳統式的教學模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對那些冷冰冰的教條式的講解他們更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毙畔⒓夹g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樂學”的目標。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結合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特點,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運用各種導入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為整節課作好教學前的預熱活動。教師應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條件,促使學生知難而進,積極進取,在克服困難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以培養和增強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如:我采用比賽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凑l全對的次數多。接著我先報第一組題讓全對的學生舉手,我在給予表揚,錯的學生找原因。教師這樣一組一組地報下去,學生學有盼頭,都有施展才能和嘗試成功的機會,一次不行下次還能爭取,這樣學生越學越主動。課堂上對厭學的學生要多“關照”,使他們思考不掉隊。有些同學厭學情緒十分嚴重,上課不思考又從不舉手回答問題。為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經常創設條件讓他們答對一些簡單的提問,使他們感到自己也有答對問題的能力。后來,在回答一些略需思考的問題或操作演示時,我也向他們投去信任的眼光鼓勵他們。這種“關照”,逐步培養了他們舉手求學的學習習慣。3.精心設計,激發“樂學”興趣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精心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以下我們來探討一下課堂教學中的幾個問題。1、比喻的運用計算機學科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作為老師應化繁為簡,將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在教學中巧用生活中的實例,用形象的比喻法導入教學最容易被學生接受。例如,在一次臺州市教學大比武中,臨海的一位老師用到的方法,我就覺得很可取。他在上電腦硬件資料庫時,將計算機比喻成一個人,人的感官系統(如手、腳、眼等)相當于計算機的輸入設備,輸入信息到CPU(相當于人的大腦)經過處理后,由輸出設備(如嘴巴等)輸出來。我在平時課堂中經常用到此類方法,我覺得效果還是挺不錯的。如,曾經講“內存”時,我把“內存”比喻為一間我們平時很常見的小“商店”,擺放樣品的柜臺往往較小,但存放東西的倉庫卻很大(即外存),我們買東西的時候一般都在柜臺上交易,就像所有的程序都必須到內存中來,才能運行。這樣一講,學生比較容易而且正確地理解。再比如,我在pascal競賽輔導中也經常會用到比喻,如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他們認可的只能是數學老師口中的十進制,對于計算機當中的二進制很陌生,他們沒有這個概念,為此我就用古代的烽火臺來比喻。在古代信息不是很通暢的情況下,要通知部落外敵入侵,會常用到烽火臺,當狼煙升起就表示外敵入侵,沒有狼煙者表示平安無事,這樣一個烽火臺就能很好表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信息,隨后推廣開來兩個、三個烽火臺能表示幾種信息,同時配上多媒體影像展示烽火臺,此法能在學生頭腦中構建出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可以說比喻法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一大特點。2、創新思維的培養在教學中,如果老師把每一個內容都講得細細道道,這樣有很多弊端: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容易被動學習;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課堂氣氛不活躍,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曾經在一篇論文中我看到過這樣的敘述:“五個不”對信息技術教師的語言表達提出要求──凡是學生能夠看懂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結論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學生自己能說的,不說。我自己也很有感觸,有時在課堂中,自己好像總是對學生不放心,總認為我不說,學生可能就做不好,甚至不會做。要使學生喜愛信息技術,教師就要熱愛每個學生,樹立教師自己的良好形象與模范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從“厭學”引向“能學”、“想學”、“樂學”的軌道,從而讓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煥發出它原有的新奇、有趣的光彩。【參考文獻】[1]中央電教館,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農村遠程教育IP資源[DB/OL].北京: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2005,2006.[2]龔道敏,不讓大山擋住教師專業發發展的腳步——湖北省恩施提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實踐與探索[J],中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