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芳
【摘 要】在小學課程設計中信息技術教學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小學生信息技術綜合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生其他科目的掌握量密切相關,因此把“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引入信息技術課程中,對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本文主要針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進行重點分析探討,并且制定有效教學策略,希望為同行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教學做合一;教學策略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動手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學做合一”理論,這一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新課程教學理念明確指出教師不僅要實現教學目標,而且應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幫助學生掌握并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知識。讓學生在實踐與交流中體會到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的深刻影響,這些教學思想來源于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理論。新課程改革要以課堂教學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教學以教為中心的思想,注重強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實踐性。下面我就談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自己的幾點看法。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表明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
一、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對教學的影響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明確指出了教、學、做三者之間的關系,其含義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做;第二,學生對一件事來說是在做,對自己而言是學,對教師而言是教;第三,教師的任務是教育,不是教人,也不是教學生學,而是教學生學做事的方法。教師只有先做,并在做的基礎上教,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學。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因素。教師雖然是教學過程的主導,但學生才是學習過程的主體,若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則將不利于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
陶行知強調的是教師不要用傳統解決方式教授學生,而要尋求新的教學方法用最短時間教會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是學習的主導者,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與參與者。所以,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枯燥乏味,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制約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師生間的平等關系,多聆聽學生的意見,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實現教師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與在學生中的主體地位的統一。
二、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善用生活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做合一”是一種運用廣泛的學習方法,不僅適用于教學而且適用于生活。現在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注重知識的系統性,缺乏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造成教材知識體系與學生理解能力脫節,很難達到二者同步,致使教師用題海戰術實現教學目標,限制學生的思維,阻礙學生的發展。對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注重教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教學不僅要實踐,而且應歸屬生活,讓學生輕松掌握學習內容,實現教、學、做三者之間的有效結合。如學習“文件的查找與創建快捷方式”一課時,教師出示一幅漂亮的圖片(圖片途徑保密,文件名已知),讓學生查找該圖片。教學過程為:(1)速記圖片的文件名;(2)單擊[開始]按鈕,指向[查找],選擇[文件或文件夾]命令;(3)在名稱一項中輸入圖片的文件名,在搜索一欄中選擇范圍為本地硬盤驅動器(C:,D:,E:);(4)單擊[開始查找]按鈕,電腦就會將查找的結果顯示出來,找到文件,雙擊就可以打開文件了;(5)學生練習自己查找文件。在教師演練結束時,讓學生互相隱藏圖片文件,讓學生互相練習,達到教學目的。
(二)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以自學為主
自主學習是“做中學”采用的主要學習方式,但是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在平時學習與生活中不斷積累并形成。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思考,再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特別是前后知識點相通的地方。教師要多給學生一定的自由思考時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這樣教師不僅達到教學目的,同時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如教學“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這節課時,要讓學生聯想到上學期學習“在word中插入圖片的方法”,由于這兩節課是互相遞進的,因此教學時,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當學生回想完,并在word中插入圖片,請一名學生上來給大家演示。演示結束,讓學生找出該學生演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匯總,讓學生一一解答,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則教師進行指點。最后設計一個題目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綜上所述,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將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加以合理利用,明確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要在“做”中學,“學”中做,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課堂學習效率,實現全班學生共同進步和發展。教師需要重視教學方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教學細節入手,從多個方面與角度優化和改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基于學生學習興趣與知識能力,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式,堅持與時俱進的態度,利用生活實際構建具體教學方式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以自學為主,不斷豐富學生學習方法,從而推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提高。幫助小學生學習和理解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內容,充分發揮“教學做合一”的理論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