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四季
【摘 要】閱讀是學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日常學習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行之有效的閱讀技能和技巧,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關鍵詞】閱讀;現狀;目標;方法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可見,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可由于不重視基本閱讀方法的指導和訓練,不重視對閱讀策略運用的培養,造成現階段學生閱讀存在著嚴重的傾向——
一、閱讀現狀分析
1、閱讀興趣不高,閱讀時間不充足
我發現,家長整天忙碌奔波,大多數孩子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這些孩子,放學后寫完作業,基本上就是看電視。有的學生還玩電腦、打游戲等。這些聲、光、電的刺激,對孩子有很強的吸引力,使孩子的心靈離需要靜心品讀的書本越來越遠。還有部分教師和家長對學生讀課外書的態度不夠支持或重視力度不夠,使得被譽為開啟智慧之門的課外閱讀受到了“無辜”的冷落,使得期待點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與“讀書之樂”無緣。
2、課外讀物缺乏,閱讀內容不豐富
其實,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喜歡讀書的。但他們購買最多的書卻是“作文寶典”。致使小學生作文習作中出現“雷同現象”、“無病呻吟”,習作缺乏靈性,往往是“假、大、空”,沒有多少真情實感。
3、閱讀習慣有待提高,閱讀水平偏低
現在的學生基本不愿意寫讀書心得,即使寫,也是老師要求的。而且大部分的學生閱讀的時候只是用眼睛看,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就跳過去,沒有查字典的習慣。學生讀書也不用筆圈畫,沒有做批注的習慣,只關注故事情節和內容。
4、閱讀速度慢,閱讀效率低
《課標》指出:五、六年級學生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鐘不少于300字。但是統計結果,五年級學生1分鐘實際閱讀平均字數為152.5個字,正確率為30.4%。從默讀2分鐘學生做的標記看,有部分學生默讀的速度雖然快,可是效率很低,回答簡單的選擇題,正確率不夠理想。許多學生說是默讀,其實是在一個字一個字在默念。這種逐字的“念”怎么能快速地接受信息,加工信息,進行語言思維?閱讀中一些重要信息沒能在大腦中留下痕跡,看到后面的文字,前面的內容已經忘記,重點部分也沒有時間去重復閱讀,更沒有時間琢磨語句的含義,閱讀效率也就無從談起。
5、閱讀方法少,閱讀能力差
學生對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和技能沒有很好的掌握,如詞句理解的方法,要點概括的方法,質疑解疑的方法,整體理解文章的方法,積累的方法等,在需要運用這些方法回答題目時就顯得無能為力,因而造成了很多失分。從學生的答題中反映出質疑解難的能力非常低下,低得可憐,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閱讀方法指導
1.批注法。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叫孩子們在讀書的時候要多動筆,養成圈畫批注的習慣。所謂圈畫,就是在所讀的書上做標記符號。例如,重點詞用(О)標記;重要句子用橫線(——)標記;對書中某個字句或說法產生懷疑,使用疑問號“?”;對文中某個地方有感觸,使用“!”;對某個說法同意可畫“√”,不同意畫“Ⅹ”;小節號用1.2.3……標識,段落層次用“‖”劃分……
寫讀書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寫讀書筆記的方法:①摘抄原文。閱讀中遇到好詞佳句進行摘抄,以加強語言積累,豐富寫作素材。②提綱式摘錄。要求學生寫出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養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③寫讀后感。閱讀時引導學生抒發讀書感受,評價文中的人物、事件、語言等,并記錄下來。
作卡片。為了便于記憶和積累,鼓勵學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
2.瀏覽法。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么,都要拿來翻一下,或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籍以檢索信息、獲取知識、提高閱讀的速度。教師要鼓勵孩子們利用節假日多逛逛書市,學會用瀏覽的方法“淘書”,了解現代文化生活信息,接受現代文化生活的熏陶,開拓視野、啟迪思路、增長知識。
3.設問法。通過瀏覽篩選到的有用信息要進行精讀,就得在對一本書的內容大體了解的基礎上,給自己提出一大堆問題。例如:書上寫的什么?這個題目如果給自己寫會寫些什么?讀了之后有什么感受……這樣邊讀邊問,逐漸深入,讀書就能更有實效。所謂“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4.賞析法。對于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要引導孩子們品味詞句,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獲得感悟。例如,三年級《語文補充閱讀》中,有一篇題為《絲瓜和瓢瓜》的文章,里面有這樣一句:瓢瓜是晚上開花的,在太陽下山以后,絲瓜的花已經凋謝了,瓢瓜開放著雪白的花朵,好像是白綢編成的,在昏暗的夜間,猶如潔白的星星……顯而易見,這句話中有兩個比喻句。孩子們通過對這兩個比喻句的賞析不難發現:瓢瓜花是夜間開放的,不但白而且柔軟,像白綢;不但美而且多,像星星。
5.跳讀法。讀書遇到難點,當然應當經過鉆研弄懂它,但遇到暫時無法弄懂的問題怎么辦?我們可以試著把這部分的內容“跳過去”,等讀到后面時再回過頭來想一想,有時會豁然開朗、茅塞頓開。讀書就應當堅持“先易后難”的原則,不鉆牛角尖。書讀多了,理解能力就提高了,知識面就擴大了,先前不懂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6.比較法。學習了某一篇或某一類文章,可以找一些與之相似的文章來進行比較閱讀。比較可以求異或求同,亦可二者兼有。通過比較,求得對課內閱讀知識的深化和提高。用來用來比較閱讀的對象可以是課本以外的材料,也可以是課內的材料。
7.思考法。邊讀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類方法的基礎和前提。應通過概括內容、復述原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段分層、理清文章條理等多種形式的專項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較、綜合、聯想等思維方法,達到以讀促思、以讀促寫的境界。
總而言之,閱讀是學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應當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做到既要重視課內語文教學又要抓好課外閱讀。在日常學習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行之有效的閱讀技能和技巧,那么我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