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艷梅
每個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喜歡背兒歌,能繪聲繪色地大聲講童話故事,其實這就是閱讀能力的雛形,是孩子潛在閱讀意識的萌芽。小學低年級孩子剛從幼兒園進校,他們活潑、可愛,對任何事情充滿了無盡的好奇,總想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為了贏得贊許和掌聲,會常常當著眾人的面背一首詩或兒歌。不難看出,孩子對閱讀還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改理念認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本質和核心,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條有效途徑。 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很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作者的情感熏陶,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有了樂趣學生才會喜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使閱讀成為一次快樂的經歷,真正讓學生愛讀,樂讀。那么 怎樣才能讓學生產生興趣, 從而喜歡閱讀呢?就在教學中的經驗,談幾點我的看法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要從“娃娃”抓起 現在的年輕父母對孩子的培養可是煞費苦心,從胎教到早期教育,再到學前教育,都在為孩子的成長而努力.給孩子講故事、聽音樂??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作為老師,我借鑒了家長的做法,從學生入學開始,我就從家里精心挑選了幾本故事書,每天語文課前都給學生讀一段故事,并激勵學生只要學好了拼音,就可以讀任何你喜歡的故事了。當學生學完拼音,就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故事,每天請一名同學上臺展示,學生興趣很高,逐漸形成了自主讀課文的習慣。二、培養閱讀興趣從大聲朗讀開始。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文字語言通過讀,輸入大腦,通過理解轉化為內在的語言,然后再通過外在的語言表達出來。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內部語言發展尚未完善,注意力不穩定,所以依靠朗讀時大聲的言語來組織思維和依靠生動的音調來理解所讀的東西,使自己對教材的注意力保持穩定,從而把書面文字的感知和它的含義聯系起來。因此,相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咿呀朗誦比默默閱讀自然得多,咿呀朗讀也是一把幫助他們開啟語言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比如:集體讀、分組讀、指定讀、自由讀等都能在大聲朗讀中訓練,在一定程度上營造讀的氛圍,讓學生得到表現,樹立自信,并學會邊讀邊聽,在聽中自我提高。另外,在集體讀中還能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在指定讀中培養學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在分組讀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等,讓學生的性情和品格得到鍛煉。三.創設生動的情境,渲染氣氛,激發興趣 新課導入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如果導語設計的好,能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教學打好基礎。如在《自己去吧》一課時,我播放了小猴爬樹,小鴨游泳和小鷹飛翔的視頻,提問學生 “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們在做什么?它們是怎么學會做這些事情的?”學生聯想翩翩,思維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話鋒一轉,讀讀課文吧,我相信文中會有更多你們想知道的答案。孩子們被我一激,都紛紛投入到了新課的閱讀中。 四.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一年級的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奇心重,好勝心強,對任何事都充滿了新鮮感,有強烈的表演欲望。針對這些特點,在教學中我組織游戲、競賽、表演等實踐活動,寓教于樂,使每位同學都能參與,調動了全班的積極性。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們自然而然的就鍛煉了閱讀水平,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我和我的小伙伴》這一課,我課前準備了小水滴、木船、禾苗等頭飾做道具,學生推選出三名同學分別表演木船、小水滴和禾苗,其他的同學表演小水滴的小伙伴,這樣全班一起上臺,各自有感情的表演自己要說的“臺詞”,不但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把整篇課文表演的淋漓盡致,直至下課學生們還意猶未盡。 五.設立小小書屋,促進閱讀 為了發揮課外書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中的作用,讓學生有興趣讀書,我在班里設立的小小書屋。作為農村的孩子,每個人真正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并不是很多,我帶頭拿來了兒子充滿童趣的注音版兒童讀物,學生在我的帶動下也從家里拿來了自己為數不多的課外書,雖然數量不是很多,但我們用心經營,誰有了新書都會拿到小書架上和同學一起分享。利用小小書屋,我還在班里開展了“推薦好文章”的活動。每周的周五都要舉行一次好文章推薦會,把自己喜歡的文章,認為最棒的文章推薦給好朋友。學生只有通過細心的閱讀才能篩選出自己認為滿意的文章,推薦時要向同學介紹文章的簡要內容和推薦的理由,無形中就促進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對文章的理解,提升了閱讀質量。 這些活動的開展,大大的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解決了許多難以處理的難題. 有人說“聽讀一段充滿感情的文字,猶如欣賞一段悠揚悅耳的樂曲。”那不是一件很快樂,很欣慰的事情嗎?為了這一個美麗的夢,我們不斷的努力著、探索著、實踐著。當孩子們喜歡上了閱讀,學會了閱讀,我們的校園將不時的想起一曲曲悅耳動聽的歌聲.總之,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讓我們在這條道路上愈走愈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