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偉
【摘 要】“雙重教學”是以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為兩個主題。課內教學是指平常的課堂講課,理論知識的講解;課外教學是指課堂以外的有關教學活動,如家庭小實驗,課外探究實踐等。
【關鍵詞】初中化學;雙重教學
一、提倡“雙重教學”的必要性
“雙重教學”是以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為兩個主題。課內教學是指平常的課堂講課,理論知識的講解;課外教學是指課堂以外的有關教學活動,如家庭小實驗,課外探究實踐等。我認為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課堂上講解的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動手實驗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并能進一步深化,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激發和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通過長期的動手訓練,也讓孩子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發展,從而達成培養學生勤于動手,學會主動探究。因此我們提倡“雙重教學”,實行課內課外教學“比翼齊飛”。新課程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強調“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當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初中化學大多只能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而不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實施探究式教學,導致學生的科學素養難以養成。
在教學中,我們只要想到的是從學生著手,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貫徹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統一的教學原則,形成新穎獨特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經歷與習慣,智能因素及認智能力很重要,而教學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性。要讓學生對化學有著很強的學習動力,首先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二、開展有“雙重教學”的有效方法
“雙重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個性不受限制,潛能才能得到最好的發揮,智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1.培養注意力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可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注意力是智力活動的前提,為了有效地進行教學,教師要善于組織和維持學生的注意,注意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九年級學生的有意注意與七年級相比有一定增強,但因為意志不堅定,易受外界干擾,學習興趣不能均衡地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因此,教師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
首先,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講授方法,在教學中利用靈活多變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定向、自覺、討論、答疑、自測自結六步教學方法,要讓學生成為主體,讓每個學生參與討論,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加。這種將學生推到了前臺,變被動為主動,增強了有意注意。檢測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自己出題,自己判卷。這樣既讓學生感到目標明確,更使他們感到主動,滿足了潛在爭強好勝的欲望。
其次,營造競爭氛圍,使之體驗成功的歡樂。競爭可以促使學生發揮潛在的能量,發現自己和別人從未發現的優勢。采用競賽活動目標要明確,要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增強有意注意。我們要注意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及時給予鼓勵,特別是后進生,要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和幸福,這樣可激發他們的化學學習熱情。
再次,強化學生當主人的自豪感。學生有時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學習的積極性,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是一種痛苦的事。我們要充分發揮本學科的特點,將課內的知識和課外的實踐、消化有機的結合起來。對自制力、自學能力較差的學生要采取監督、強化的措施,并進行循循善誘的引導,使其做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的“自豪感”得到強化,有意注意能相應增強。
2.培養觀察力
觀察力是智力活動的保證。學生的觀察時常憑興趣,往往觀察不穩定、順序不對、不夠精確、過早的下結論,這些都需要我們糾正并加以引導。我們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實際,并結合學科特點在課內和課外,特別是課外,盡可能地為發展學生觀察力創造條件。
首先是觀察的對象,“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注意身邊事物,于細微處見真知。然后注意引導觀察的方法、觀察的角度。
3.培養記憶力
忘記是經歷過的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識記、保持、再認和重現是記憶的基本過程。我們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相應措施來培養學生的記憶力。首先,是給學生講解記憶的規律,鼓勵學生掃除心理障礙而勤于記憶。其次,用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熱情,以口訣的形式有興趣地去記憶。最平常的競賽方法是在限定的時間內看誰記的多、記得準確。同時,布置課后利用生活經驗創作的擬人化的記憶寫作競賽。當然,記憶的目的是有效地系統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關系清楚、系統完整,學生學過的知識才能再現出來。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課后的系統歸納作用,更好地培養記憶力。
4.培養想象力
想象是在改造書記中原有客觀事物表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翅膀和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條件。學生具備了想象力,會變得更聰明,想問題思路更開闊。培養學生想象力,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想象感知過程中將化學用語想象轉換成生活的具體過程,從而加深對文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一過程在課內只完成了一部分,在課后才能夠得以深化。
5.培養思維力
思維力是智力活動的中心,對智力活動起決定作用。思維的多樣式和思維逐步趨于成熟是人的青少年時期思維的基本特征。教學的每一環節都要針對特定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計,還要結合學科特點,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打好基礎。
三、開展“雙重教學”的展望
新時期帶給中國發展的新機遇,給中國教育也帶來新的挑戰。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和識、寬厚的教育科研知識和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與此同時,教育工作是一種“超前”的事業,教師要為社會的未來培養有用的人才,就要始終站在當代知識發展的前沿,用最新的知識不斷武裝自己,并且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重構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循著“不完善——完善——不完善——完善”的規律不斷充實自己。我們是個經濟不很發達的城市,但教育已經成為這個城市的一張明片,而對我們這個城市未來的發展和進一步提升我們這個城市的教育水準,結合我們化學教學,我們認為施行“雙重教育”更有必要性,同時更能給學生帶來自主學習的動力,把教學事業推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