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而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取決于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簡稱PCK)水平。對某些典型課題進行PCK解析,從而形成積累數學教師PCK的一種有效途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
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推向深入,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提高教學成績需要高效課堂、培使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需要高效課堂。因此近年來,我一直致力于生成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的研究。以課堂教學模式提煉和教學方法創新為突破口,以學生自主學習、學生交流展示和教師點撥引導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初步形成適合學情的“學導練三一”課堂教學模式。
一、“學導練三一”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理念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認為:教師不單是知識的呈現者,不是知識權威的象征,而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解釋。教學應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既強調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太原市教科研中心新課堂教學模式“343”要求。即課堂教學要體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學為主”;要凸顯四個環節: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課堂展示交流、達標訓練測評;評價課堂教學要抓住:目標、狀態、效果進行評價,(即是否有師生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生是否呈現整體的主動參與學習的狀態;達標效果如何確)。
二、“學導練三一”教學模式的主要環節:
1.明確目標: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明確的展示在學案的最前面,上課當學生拿到學案時,就能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從而確立本課學習重點,使師生都能有的放矢。
2.溫故互查: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以在小組內互查與本課時有關的舊知識,可以組員復述,組長糾正;也可以完成老師設計的題目,組內交流,做到溫故知新,體現新舊知識的聯系。這一環節不必每節課都有,視具體情況而定。
3.設問導學:首先,讓學生在學案中問題的引導下,閱讀教材或思考問題,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初步獲取知識,并完成教師設計的自主測評題,進一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發現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其次,在小組內分享自主學習的成果,交流、解答在自主自測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并準備在全班交流中提問或釋疑。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1)設計學案時既要能由淺入深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又要能針對本課時的難點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深入思考,在討論、辨析中明辨事非,突破難點和疑點。學案要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特別要避免將學案設計成閱讀提綱和練習題組。(2)做好巡視監督工作,既要杜絕個別學生游離于學習之外,又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為后續點撥、引導積累資料,使講解、點撥更有針對性。
4.展示點撥:學生自主學習、組內交流后,教師組織全班的合作,即展示交流。展示的內容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本節重點的例題、習題的講解、分析,由小組代表完成,教師總結提升;二是自主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有的小組提問,有的小組回答,教師則點撥、分析、講解或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考。 這里,教師的作用表現為引導、點撥、講解、示范。引導、點撥實際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學生的自學、討論、展示、反饋、小結等各個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點撥。講解、示范也必不可少,當學生歸納總結散亂或不完善時、當知識比較難懂,很難探究獲得時、當學生運用知識出現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總之,當只靠學生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教師的講解、示范。這就是“學導練中的”中的“導”、體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5.達標訓練:針對本課時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層次的例題和習題,使學生習得的知識技能進一步落實、深化,讓學生理解內涵,掌握規律,規范解題。
6.達標檢測:針對本課時的核心目標,設計5分鐘左右的檢測題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當堂反饋檢測結果,并對遺留問題進行再次解決。這一環節保證了了師生都明確本節的達標效果,為教師課后輔導和再次備課都提供依據,保證最大限度的達成課時教學目標。
以上六個環節中,第一和第六環節是固定的,安排在每節課的開頭和結束時,時間大約共5分鐘;其余幾個環節在一課時中可以依次進行一輪或按教學內容的需要循環幾輪,時間相對集中在課堂時間的35分鐘內,是課堂的主要環節。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和教育界同仁們共同探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