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本報記者 姚麗娟 盧長銀 ●魏輝
持續10天的第70屆世界衛生大會(WHA)正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盡管大會第一天(22日)就拒絕了個別國家提出的“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WHA”的提案,但臉皮厚到家的臺當局連日來不依不饒,不斷利用所謂“雙邊會談”等活動“刷存在感”,抗議“中國打壓”。23日,WHA選出新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干事,埃塞俄比亞前外長特沃德羅斯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接替來自中國香港的陳馮富珍。帶頭在WHA門外攪鬧的臺“衛福部長”陳時中第一時間致賀函給特沃德羅斯,并對外聲稱,對新總干事抱有“較高的新期待”,“希望能發展出新模式”。WHO換掌門人臺當局就有“機會”嗎?顯然不是這么回事。WHO是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不接受一中原則,沒有大陸同意下的“特別安排”,臺當局的表演再聲嘶力竭也是徒勞。“在兩岸實力越來越懸殊的狀態下,臺灣若想通過對抗壓倒大陸,機會是零,未來的‘國際參與也會趨向于零。”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金奕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會談對象不愿被曝光
臺灣TVBS等媒體24日報道稱,自臺“衛福部長”陳時中率“世衛行動團”到日內瓦后,幾天內已經舉行超過30場會談,除美國外,也與日本、尼加拉瓜、薩爾瓦多等進行了“雙邊會談”。陳時中出發前表示,至少安排了30場“雙邊會談”。23日晚陳時中證實,截至當天已經完成30場,“會談皆相當順利,這幾天還會增加”。
本來就沒受到邀請,為了“蹭會”攛掇幾個“小友邦”搞“邀請提案”,結果迅速被WHA拒絕,在此情況下,會場外的“雙邊會談”成了陳時中率領的“世衛行動團”可勁炫耀的“成績”。綠營媒體《自由時報》24日以“我拼實質參與WHA,與日雙邊會談”為題稱,臺灣未能獲邀參與今年的WHA,陳時中等臺方官員仍透過密集的“雙邊會談”和活動,在日內瓦與出席WHA的國際醫衛專業人士在場外進行交流。據了解,陳時中已與日本衛生官員舉行“雙邊會談”,并在23日出席“瑞臺健保座談”,和瑞士分享臺灣健保制度經驗。
此外,陳時中還不斷嗆聲中國大陸,在日內瓦出席民間團體舉辦的“臺灣之夜”活動時,他指責大陸在世衛大會上“連遮羞布都不帶就說出一中原則,只會把兩岸愈推愈遠”。為了“向國際發聲”,陳時中還接受日本媒體的聯合采訪,聲稱“臺灣在國際傳染病防護網中具有重要地位,若排除臺灣,將造成防疫缺口,損及全球、包括日本在內的公共衛生安全”。
臺方搗亂的調門很高,但其實是“雷聲大、雨點小”。除了幾個小“邦交國”在閉門會議上對臺“表達支持”以及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普萊斯聲稱美國“仍致力于臺灣不應當被排除在WHO之外”,幾乎沒什么公開支持臺灣的聲音。事實上,連臺方所炫耀的“雙邊會談”,大都也非常低調,參與方甚至不愿公開承認。臺灣媒體24日報道了一個細節,由于日方對會談非常低調,不愿曝光,與會的臺灣官員不便多加說明,僅證實“23日早晨與一個重要‘友我國家會談,互動時間超過半小時”。雙方同意不因其他因素使合作節外生枝、掀起波瀾。
臺灣“風傳媒”24日稱,陳時中的“世衛初體驗”,卻是臺灣自1997年到2008年的“年度陣痛儀式”,唯一不同的是,今年多了蔡英文親上推特連發10條,強調“臺灣不該被排除在WHA之外”。島內新聞廣泛報道,但國際聲量微弱得幾乎聽不到,包括WHA有現場直播或“日內瓦現場連線日志”,都是“對內宣傳”,讓民眾看到臺灣“進不去,但政府很努力的一面”。島內媒體人羅勝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臺“衛福部”網站宣揚的“政績”,只是一種“虛幻的假象、茶壺里的風暴”,只有綠營少數媒體及蔡英文政府麻醉在這種“國際挺臺灣”的虛幻意識中。
臺灣《聯合報》24日稱,雖未收到邀請函,臺“衛福部”仍組“世衛行動團”前往日內瓦,并在“衛生福利部”臉書專區透過直播、影音讓人們了解官方行動。該臉書粉絲團今日貼出“健保署長”李伯璋專題演講影音,卻有疑似來自對岸網友留言嗆聲:“天天都在刷存在感”“人家沒邀請你們還自己闖進去,最后被趕出來,真是不覺得害臊”。
世衛換掌門人有影響嗎?
“蔡英文當局不斷在大會場外攪鬧、糾纏,因為他們想來參會本來就不是為了衛生權益,而是想借這個平臺在國際上制造‘一中一臺的聲勢,把兩岸問題國際化,以期在國際上突破一中框架。”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金奕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隨著大陸影響力越來越大,國際上的一中框架基本牢固樹立,這給了“臺獨”分子危機感,他們認為再不做出突圍之舉,未來會徹底被框架“框死”,因此他們表現得歇斯底里,這實際上顯示出他們越來越絕望。金奕表示,蔡當局同時也想借世衛大會,做給島內綠營的人看。綠營一些人批評蔡英文全面執政后“臺獨”的步伐邁得不夠遠,蔡英文想在世衛大會刷存在感告訴綠營她努力了,一直在做,以舒緩來自綠營的壓力。
當地時間23日下午,WHA選舉埃塞俄比亞前外長特沃德羅斯為世衛下屆總干事,特沃德羅斯將在7月份上任,接替來自中國香港的陳馮富珍。臺灣“中央社”24日稱,陳時中昨日晚間表示,他已以“中華民國臺灣衛生福利部長”名義向特沃德羅斯致賀函,由“外交部”遞交新總干事的代表團,但他并未透露信函內容。陳時中還稱,特沃德羅斯表示將改造WHO成為更加有效率、透明及權責相符的機構,他對新總干事抱較高的新期待,希望能發展出新模式。陳時中認為,埃塞俄比亞與中國大陸的關系,“不會比現任總干事陳馮富珍與中國大陸更好”。
24日,“中央社”記者在日內瓦一酒店餐廳遇到特沃德羅斯,向他提問臺灣希望參與WHA問題,特沃德羅斯僅禮貌地連說三次“我知道”,并未進一步說明。不知“巧合”還是臺方處心積慮的花招,24日晚些時候,陳時中稱,他在飯店和特沃德羅斯不期而遇,他向對方道恭喜,兩人握手、拍照。陳時中主動表示自己來自臺灣,遞給對方名片,并表示臺灣希望有機會能參加WHA,請特沃德羅斯多多支持,特沃德羅斯僅表示“知道”。陳時中還宣稱,24日與美國為主的7國代表召開了防疫專家會議,“各國對臺灣的防疫經驗都感覺相當驚艷”。不過對于7國名單,臺“衛福部”只肯透露美國一家。
世衛換掌門人對臺灣參與大會有影響嗎?對此,島內輿論心知肚明——仍不樂觀。“中時電子報”24日稱,特沃德羅斯是WHO近70年歷史上首位來自非洲的總干事。因為中國大陸與埃塞俄比亞有緊密政治、經濟關系,臺灣未來爭取以觀察員身份與會WHA依舊不樂觀。
事實上,WHO作為聯合國下屬的一個專門機構,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不論誰當總干事,這一點都不可能改變。金奕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臺灣能不能參加聯合國組織的活動是由聯合國有關臺灣地位和身份的決議決定的,與誰當選世衛總干事無關。此外,埃塞俄比亞一直都是中國的老朋友,與中國關系很友好,從總干事個人方面看,也不是臺灣能爭取和突破的對象。金奕強調,臺灣的“國際參與”必須在一中原則基礎上,這是基本條件。
24日在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特沃德羅斯當選WHO下任總干事表示熱烈祝賀。陸慷說,中方相信,特沃德羅斯先生在擔任總干事期間,將為促進全球衛生事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中方也會繼續支持和配合世衛組織總干事的工作。
蔡當局的政治表演
不認真面對兩岸現實,而是企圖到國際場合搞小動作,蔡英文政府的伎倆注定失敗。臺灣“風傳媒”24日在文中稱,陳時中在日內瓦的感觸是,“體會到被忽視、被遺棄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臺灣的第一次,在臺灣退出聯合國之后,到2009年之前,臺灣與WHA絕緣38年,直到馬英九執政8年才有轉變。文章認為,蔡當局出口轉內銷的宣傳,或者抹黑前政府的努力,完全無助于打破國際現實,更不利蔡政府口口聲聲的“團結”。
“誰在污染醫療人權?”《聯合報》24日稱,最近談臺灣醫療,火熱的話題當然是WHA。政府全力宣揚一中原則阻礙臺灣參加世衛大會,“衛福部長”陳時中親赴瑞士舉行記者會,痛批“政治污染帶進健康殿堂”。臺灣不能參加WHA,令人遺憾。但臺灣的國際處境并非新鮮話題,政府因不同作為,為人民爭取到的福祉有進有退。例如,臺灣退出聯合國快半世紀,人們體驗過“國際孤兒”的滋味;陳水扁政府時代曾利用文宣敲鑼打鼓赴美抗議要求“入聯”,什么手段都用上了,最后爭取到什么?對比之下,馬英九推動務實外交,爭取到100多國免簽。陳時中在WHA會場外聲嘶力竭,不如對健康質量評比務實檢討改進。“衛福部”把力氣花在抗議,對民眾醫療人權卻視而不見,不也是一種政治表演?
然而,蔡英文當局卻對“國際空間”著迷。臺灣《中國時報》24日稱,蔡英文此前一天會見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共同主席裴杜奇,請裴代為問候特朗普和白宮幕僚長普利巴斯。蔡英文稱,美國的持續支持及協助,對臺灣“爭取擴大國際空間”,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該報網站另一篇文章稱,如今中國大陸政府以至民間,對和平統一臺灣越來越沒有耐性,一些激進派對于武統臺灣的呼聲極高,蔡英文政府若是不知進退,繼續打“臺獨”的主意,下場可想而知。▲
環球時報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