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慧敏
【摘 要】在呼吁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的減負成為了擺在老師和家長面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現在學生的學業負擔重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學習的時間很長,作業的數量較多,造成學習效率低下。那么應該怎樣實施素質教育呢?提高教學質量,增加教學效果是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英語;提質增效;途徑
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質量,減負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但是減負不能使教學質量降低,減負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精力、時間、空間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從而在課堂的教學中提高學習效率,增加教學效果。因此,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改進教學方法,采用新的教學理念,成為了提質增效的關鍵。
一、認真備好課
1.熟悉教材
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主要依據和途徑,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作為英語教師首先要能認真的研究教材、專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理清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對每章每節課講述了什么內容要做到爛熟于心。研究小學英語的教材我們可以發現,內容具有開放性與靈活性,那么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可以根據當地的情況和學生的情況適當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以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學實際。
2.了解學生
學生作為老師的教學對象,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教學中只有全面了解了學生,才能知道學生的英語基礎,才能知道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才能知道學生學習英語時的心理狀態,才能知道學生的個性和共性,才能知道學生對所教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才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從而使差生和優等生都能獲得成長。
3.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一切教學方法的應用都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目的為前提的,都是為了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英語的課堂教學中來。因此,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根據所教知識的特點,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以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才能真正做到提質增效。
二、認真上好課
把課備好是上好每一節課的前提條件,但是課備好了,不能等于課上好了。老師是備考的主角,而把課上好的主角是老師和學生。這就需要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如果二者的關系處理不當,就不能上好課。
1.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教師為主導主要體現在教學中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教學任務,課堂教學的導入要能吸引學生,教學中要能組織和調控課堂,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能照顧好差生,還要能促進優等生的進一步成長。
學生為主體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一切知識,或是智力和能力的增長都是靠學生自己學習得來,老師是不能代替學習的,老師更不能把知識硬生生地灌進學生的腦袋里,而是要采取一切辦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2.綜合應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興起,小學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應用起了微課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但是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分為二的,在有優勢的同時,也具有局限性,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地應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以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而不是為了應用而應用。
3.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要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做到提質增效,就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只有應用了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真正減輕學生負擔。
4.及時掌握反饋信息
課堂教學結束之后,老師只有掌握了反饋信息,才能知道學生對所教授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老師獲取反饋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比如,可提問差生,可讓部分學生去黑板上默寫單詞,可提出問題讓學生舉手回答等。得到了反饋信息,就可以據此調整教學方式和進度,直到學生學會為止。
5.合理利用課堂時間
有些老師對課堂的教學時間沒有事先做好規劃,在上課的時候,隨便講,本節課沒有完成的教學任務,就推到下節課再講,這樣就完全割裂了教學任務的完整性,從而降低了教學的效率。因此,要想提質增效,就要合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6.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提質增效的真正受益者是學生,而小學生的想法比較單純,一說到減負和提質增效學生想到的是減少學習時間,減少作業的數量,不再背單詞等。他們肯定不會想到利用提高學習效率的辦法,通過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辦法來得到提質增效的目的。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并積極配合課堂教學,從而做到提質增效。
三、認真設置好課外作業
課后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就是在課外作業上下功夫。課外作業如果過量了就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如果課外作業是適當的就會使學生產生無窮的動力,如果學生愿意自己去做作業那么學生就會感到做作業就是一種享受。因此,要想學生成為作業的主導者,而不是成為作業的奴隸,教師就要積極地探索作業設計的方式,不但在作業的內容上,而且在作業的形式上都要有所變革和創新,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做作業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1.內容和形式要進行創新
內容和形式要和傳統作業有所區別,要符合學生的審美感受,表現形式要做到多種多樣,能夠激起學生做作業的欲望。可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電子作業,比如在檢測單詞的記憶時,可設計成游戲過關的形式,這樣的方式學生會很喜歡的。
2.作業的難易度要考慮到個體的差異
作業要根據學生具有的不同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進行有差別的設計,既能讓差生做得了,又能讓中等生做得好,還能讓優等生“吃得飽”,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總之,在素質教育中減輕學生的負擔,提質增效,不但需要老師的努力,還需要社會、家長和學生的積極配合,更需要統籌安排各學科。小學英語課堂是傳授英語知識的主要陣地和主要途徑,因此,只有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才能真正地算得上增效了,提質了。
【參考文獻】
[1]王篤勤.《小學英語教學策略》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
[2]邱萍.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J].陜西教育(教學版),2009(11)
[3]王松美.《新課程小學英語教學實踐》.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