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春
中圖分類號:G82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4-000-01
摘 要 鉛球訓練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技術型運動。在鉛球運動中由于鉛球重量不同,其技術類型也會相對呈現出差異化特點。為了從整體上提高訓練效率,針對不同重量的鉛球,應當采取與技術種類相符合的訓練方法,使不同重量的鉛球能夠與生理學基礎達到完美契合,在實際訓練中鉛球的專項速度與力量是控制的關鍵點及力量基礎,與此同時這也是不同鉛球比重的核心依據。
關鍵詞 不同重量鉛球 訓練方法 實際運用
一、鉛球運動員技術類型的根本性區分
從當前形勢來看,鉛球運動員所呈現的技術形式是大不相同的,投擲速度快的我們可以將其劃分到速度型中,而擁有力量較大的我們可以將其劃分到力量型中,而混合型運動員也就是介于以上兩種形式之間運動員類型。首先,速度型運動員為了保持其自身速度,自重肯定是較輕的,但是該種類型的運動員力量卻會相對弱化,但是他們普遍能夠在運動過程中快速做出反應,肢體靈活性較強,在投擲鉛球的那一瞬間旋轉速度較快。
其次,力量型運動員在投擲鉛球時依靠的是力量,這就需要其本身自重有所增加,并且能夠在瞬間產生爆發力,相對的其身體靈活性卻有所下降,在旋轉過程中的速度通常比較慢。最后混合型運動員可以說是以上兩種類型的綜合體,它有可能具備一定的速度基礎,更可以做出力量動作。在領域中的學者就對鉛球運動進行了科學性闡述,并指出鉛球項目是注重速度與力量的綜合性運動項目,在投擲環節需要以力量為依托,以速度為推動力。通過對可靠資料的研究可以發現,以上任何一種類型的運動員只要對自身技能優勢進行精準控制,就能在競技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換種說法來說也就是,在滿足運動員動力模型的基礎上,技能方面的專業優勢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力量。
二、不同重量鉛球訓練法的應用闡述
(一)不同重量鉛球的使用階段
對訓練階段進行精準把控是提高訓練效率的首要前提,這就需要從周期性入手,開展有針對性的適應性訓練,在實際訓練過程中無論處于任何一個周期,其體能都會呈現出準備期、比賽期及恢復期,通過對相關資料的研究可以發現,不同重量鉛球的混合使用可以在年度期間內循環使用,但是相關資料也顯示,不同重量鉛球的訓練應當安排在準備期中。通過對鉛球訓練進行實踐性研究及分析不難發現,在比賽前的3天至12天之內應當停止對不同重量鉛球的訓練,但是由于每個教練員的訓練重點存在差異性,這就需要根據實際需求停止該項目的訓練時限。
上述不同重量鉛球使用的階段表征中,也應考慮到因時而異的因素。也就是說,在初級專項訓練階段應多采用輕鉛球訓練,不用甚至少用重鉛球訓練,因為初級專項訓練的目的是在全面發展身體素質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專項素質水平,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完整的投鉛球技術,從而發展專項速度和培訓比賽能力。而輕鉛球訓練的作用不僅有提高運動員專項技術的掌握能力,還能充分提高專項速度,提高專項爆發力。在專項提高階段,在保持專項速度的前提下,可采用重鉛球訓練,因為重鉛球訓練能夠充分提高專項力量,但重量要適當,否則會破壞運動員的技術動作的速度節奏。
(二)不同重量鉛球在訓練比重上的安排
不同類型運動員在不同的訓練階段上所采用輕、重鉛球比例有所不同?!八俣刃汀边\動員相對來說專項力是較差,“力量型”運動員則是專項速度較差,所以說,對于不同類型的高水平運動員,尤其是在準備期中輕、重鉛球的配比應有所不同。根據不同階段的任務,把輕、重鉛球進行合理配比訓練已經成為奪取世界冠軍的重要因素,只有選擇不同重量的鉛球投擲,才能不斷刺激機體和中樞神經系統,使之保持適宜的強度和頻率的刺激。在運動實踐中,教練員和運動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配比準備期輕、重鉛球的訓練,以最佳化的途徑和手段盡快提高專項速度和專項力量,使競技能力整合,從而獲得有效的提高。
在大賽前3~4天的專項強度訓練中,應以投擲標準鉛球為主,使條件刺激的反應高度專門化,專項能力高度發展,為達到最佳競技狀態和發揮最佳競技水平提供保障。隨著體育科技化水平高度進步,人們對賽前短暫的時間里如何配比輕、重鉛球的訓練難題,將會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不同重量鉛球運用的變式———空心鉛球
為適應青少年鉛球訓練特點的需要,培養運動員良好的推鉛球技術,更好地學習、建立與鞏固正確的技術動力定型,適應青少年心理特點,對青少年的訓練,有必要利用空心鉛球加強練習。在青少年鉛球訓練中,采用輕鉛球進行練習,逐步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以達到和完善技術動作。然而,使教練員感到頭痛的是,已建立的正確技術動作,一旦改用重鉛球練習,運動員已建立的動作動力定型,在新的強刺激下,容易被破壞。而輕鉛球是不可能參與競賽的,教練員為讓運動員適應新標準的鉛球,就必須進行重復訓練,以使運動員重新建立正確的技術動力定型??墒莿倓偨⒌倪@種正確技術動力定型,不僅難于鞏固,并且在運動成績上也會大打折扣。借助空心鉛球的訓練,卻能夠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例如,在女鉛球運動員的技術訓練中,把4kg鉛球的心挖空變成2.5kg的鉛球,這不僅僅是降低了器械重量,因球的外觀與形態仍然是標準器械,有利于運動員形成標準器械的手感。用這種輕的空心球對運動員進行技術訓練,經過一段時間,運動員逐漸地建立了正確的技術動作動力定型。教練員在保密的情況下,稍稍向空心球內填加微小重量的水銀,以提高器械重量,適應后再填加直到4kg,使運動員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不知不覺地、潛移默化地適應了標準器械的刺激。如此這般,已建立的動力定型非但沒被破壞,反而因反復次數的增加,而變得更加牢固。
參考文獻:
[1] 王彩鳳.運用差別重量鉛球的技術訓練法探析[J].田徑.2014(11).
[2] 張麗梅.變量訓練方法在鉛球訓練中的運用探討[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