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學培
【摘 要】高中語文成語教學是重要的教學內容,隨著我國傳統文化在教育中意義的日益凸顯,成語的教學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成語教學不僅是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文化傳遞與提升的必要手段。
【關鍵詞】成語教學 趣味性 文化性 教育性 審美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38
高中語文成語教學在素質教育中成為必要的教學構成,成語學習不僅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有重要的輔助作用,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強意識,樹立科學的傳統文化理念,在學習和生活中自覺規范自身行為,傳遞積極的傳統文化,促進中華文化的豐富與壯大。但是,很多教師發現,當前高考考成語,學生學成語,急于求成,忽略學生的興趣和成語文化本身攜帶的審美、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導致成語學習成為一種形式,一種只追求結果的功利性行為。這樣的學習態度和方式,只會導致學生對成語學習產生厭倦心理,不僅不會提高教學效果,還會對學生的興趣和正確的成語觀產生損傷,不利于成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筆者認為,要想真正提高成語教學的質量,教師需要發掘成語教學的趣味性、文化性、教育性、審美性,使學生享受學習過程,使成語載負的深厚文化蘊含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真正理解成語背后所傳達的經典文化意義。這不僅會提高成語教學質量,同時還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獲得審美層次和價值層次的熏陶,建立科學的成語學習態度。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分別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具體提高成語教學質量。
一、發掘趣味性,是成語學習的第一步,也是基礎性工作
教師要善于發掘成語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創建充滿樂趣的、活躍的成語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使他們生動的、活潑地去學習,享受成語學習過程。而不是像很多教師那樣,給學生一沓成語釋義,要求每天背幾個成語,每周檢查多少個,這種教學方式壓制學生的主動性,學生被動按照教師的要求死記硬背,不僅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適得其反,學生會產生抗拒心理,成語學習成為一種負累。一是,教師自己要明確成語的內涵和意義,尤其是很多成語都是有典故的,教師先充分明確每一個成語背后的故事,之后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記憶成語意義,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記憶過程充滿趣味,這樣的記憶很深刻。二是,采取多樣化的成語教學方式,創新成語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轉變角色,讓學生課下自主收集成語,課上先小組相互提問,最后把一些比較難的成語由小組代表為大家集中講解。充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三是,鼓勵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成語,分享學習的方式和方法,在班級建立濃厚的成語學習氛圍,激發大多數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足夠的興趣,就會在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參與,積極活躍。
二、凸顯文化性是成語教學的重要方式,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
高中學生的思維不斷豐富多樣,抽象邏輯和辯證思維都發展較快,理解能力也逐步成熟。這一時期,學生的學習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記憶和理解,開始對學習的內容有所要求。他們會客觀評價學習的知識對自己的發展有沒有幫助,會自主發掘知識的內在意義。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成語教學的文化性,對學生進行文化的傳播和影響。學生接觸到成語的文化屬性,就會產生探究的欲望,對成語學習樹立積極的態度追求。例如,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中國成語大會》,這個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欄目,不僅是對成語進行考察,還會在成語的競賽中,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成語背后的文化價值。教師可以借助于這樣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學習需求,使成語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進而提升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在講成語的過程中,啟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產生共鳴感。教師要多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對成語的內容和故事背后的價值評判進行審視,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有的成語之由來所依據的價值標準不一定是準確科學的,教師也要啟發學生對文化進行去粗取精的自覺加工,樹立科學的文化心態。這樣學生會更加全面客觀看待我國的成語,發現成語的文化價值,無形中提升成語教學質量。
三、教育性是成語教學的支撐,教師要積極發揮成語的教育性
我國成語本身就是古代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對一些現象和體驗的總結歸納、提升、概括。很多成語對我們當代人的生活和行為、學習和思想、價值觀和理念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教師要力求在教學的環節中挖掘成語的教育價值,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豐富成語教學內涵。一是,教師尋找成語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經驗和體會的結合點,教育性的發掘不能太僵硬,否則就會成為說教,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成語情境,使學生在問題的探究和解決中,自覺發現成語的教育價值,在理解本身含義的過程中,自覺接受成語的教育意義。二是,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運用成語,啟發和鼓勵學生也多使用成語,學以致用。教師以身作則,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教育意義,使他們自覺規范自身的成語積累和使用,發現成語的巨大作用。三是,教育性的發掘需要學生情感的認同,教師對成語的使用要準確及時、有針對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例如,在發現學生不良行為或者思想的時候,教師利用成語來進行教育,不僅不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還會一語中的,精煉簡單。使學生內心快速接納教師的建議和評價,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勇于承認錯誤,順利達到教育的效果。
四、提升成語教學的審美性,創造美的情境
成語學習中有很多美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教師在成語教學中要積極凸顯成語學習的審美內涵,創造美的教學意境,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陶冶審美的情感,增進學生與成語的內心距離。使學生逐步學會感受美、體驗沒、鑒賞美、創造美,逐步自覺接納、自主探究成語學習活動。一方面,教師要準確向學生講述成語背后蘊含的美之人格、價值觀、行為等,使學生體驗傳統優秀審美情操,學習美之品格。例如,“退避三舍”這個成語傳遞出的“信義”二字,就值得學生鑒賞和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營造美的教學環境,使教學情境符合成語學習氛圍,充滿古典美、突出中華文化的儒雅之美,增強學生的審美心理。
總之,高中成語教學要充分發揮其趣味性、文化性、教育性和審美性,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