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彥
【摘 要】作為一種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而興起的新型教學方式,研究性學習在目前高中英語的教學中尚屬于一個較新的課題,盡管它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從目前的實際運用效果來看仍有待改進。為此,本文對現階段我國高中英語教學研究性學習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研究性學習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74
在教育改革、課程改革的大背景、大環境下,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將研究性學習更好地融合到高中教學中,充分發揮其在挖掘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不僅是促進教育目標早日實現的關鍵,同時更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目前研究性學習方式在我國高中英語教學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正發揮著傳統學習方式不可比擬的優越作用,高中英語課堂效率以及素質教育質量均得到顯著提升;但同時,不可忽略的是其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阻礙著課堂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一、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原則
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研究性學習的主體,學生是評價整個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關鍵和核心。為此,筆者認為,高中英語教師在設計和實施英語研究性學習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想法和意見,確保教學方法、方案能夠充分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英語研究性學習當中去。為此,應當堅持以下原則。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研究性學習更加注重教學的實踐性,為此,教師教學方法和方案的設計應當是能夠將學習理論與學習實踐有機結合的。
具體來說,教師的設計靈感應當源于生活,確保所列舉的案例具有地區特色、確保學生能夠對案例有較強的代入感,使學生通過對案例學習后,能夠將相關英語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以及社會活動之中;并且教師不能獨攬資料搜集、信息整理以及知識歸納的工作,應當將上述內容適當分配給學生,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積極利用互聯網、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的原則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日益密切,在新時期下,社會對人才的定義更加個性化和多樣化。為此,教學在開展英語研究性學習時,一方面既要確保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吸收以及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點和特長,做到因材施教,不埋沒每一位學生的天賦。同時積極利用各項網絡資源,引導學生關注網絡時事,避免學生與社會脫節。
二、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研究性學習落實不到位
盡管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已經陸續引入研究性學習教學方式,但就實施效果來看,大部分學校的研究性學習仍流于表面,成效不高,課程設置雖然安排相關的研究性學習內容,但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的仍是傳統教學方式。此外,教師對研究性學習要求不明確的問題也廣泛存在,導致部分教師往往以應付的態度為了形式而教學。
(二)教學課題脫落實際
研究性學習的重點在于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一個好的課題是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最佳效果的關鍵。然而研究數據顯示,現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時,研究課題的選擇大多脫離學校的實際情況,忽視了學習的階段性和地域性,使得課題不具有可行性和教育意義,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三)教學方式落后
教學方式與教學目標不配套是導致研究性學習成效不高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應試教育仍是我國目前的教育主流,因此多數學校在對英語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進行安排時,應側重科學實驗與社會調查兩種方式,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忽視了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高中英語教學研究性學習的優化建議
(一)完善教學方式
根據實際的教學目標完善現有教學方式,使教學方式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題探究能力、信息收集整合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如在進行“TheNecklac”的教學時,教師可根據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豐富教學方式,安排社會調查、科學實驗等。具體來說,首先按照課堂常規教學模式,完成文本的解讀以及教學任務的布置;然后設置三個場景“Two old friends Mathilde and Jeanne met”、“Pierre got an invitation to a ball in the palace”、“The story of a lost necklace”,其次,讓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將場景連慣起來進行表演,并積極引導學生用英語對劇中人物特點進行分析和說明,以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學校多開放學生可利用的資源
為了使學生在資料的收集過程中更加順利,學校方面應就資料的收集為學生提供更便捷的途徑,開放更多學生可利用的資源庫,如圖書館、廣播電視、網絡機房等,同時還可安排專業人員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資料收集過程中的問題。
(三)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增強學生主體地位,轉變傳統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而不是信息灌輸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之中,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如在進行“the science of the stars”的教學時,教師在備課時,可根據文章內容編寫更多具有趣味性的問題,如“Discuss the order of development of life”、“Talk about the beginning of life on the earth”等,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展開充分討論,使學生在討論過程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對全文主旨和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完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
盡管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教學過程比教學目標更重要,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為保證課堂質量和教師教學效率,還是應當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評價機制,促使教師端正教學態度、不斷提高教學技能。同時課堂內,教師應當完善學生自我評價機制,以不斷改進教學措施。
四、結束語
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不僅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以及學習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研究性;同時還可避免學生受到課堂限制,使學視角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