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鵬
摘要:教育改革背景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對于初中生來說,要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興趣是關鍵。因此,本文結合初中數學的相關知識,從學習數學學科以及初中生的特點出發,分享了一些課堂內外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興趣;特點;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是一門十分嚴謹的學科,同時知識內容也比較抽象,邏輯性強,對學生理性思維要求較高。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新課標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差異化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相關研究表明有效課堂的關鍵是學生參與度,而興趣就是其中十分關鍵的參數,[1]因此,本文從興趣入手,探討初中數學學習。
一、初中生學習數學特點
從初中數學的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首先是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過程,數學這門學科擁有廣泛的應用性,教材中的定理、概念、公式等理論知識,必定是從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并在實踐中內化為知識,進而得到理性認識。其次,是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過程,數學的抽象性強,要去理解抽象內容,對于初中生來說,難度很大,必須結合具體的實例,在推導過程中形成抽象結論。第三,契合學生邏輯思維發展過程,數學嚴謹,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所以數學學習的過程又是一個培養邏輯思維的過程,學生通過學習,基于數學邏輯建立知識體系,并進行運用,通過邏輯思維尋求答案,從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第四,學習數學也是一個辯證的過程,數學中辯證法是十分充分的,如正負數、加減法、乘除法、函數反函數等,均是對立統一的概念。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辯證思維,辯證地看待問題,并解決問題。[2]
而從初中生的特點來看,上述特點對于初中生學習數學是有阻礙作用的。因為,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初期,心理過程中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正在快速地成熟。但畢竟還是處于發展階段,還保留著很多少年時期的特點,如相對比較脆弱的意志,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轉移注意力,自我監督能力比較欠缺等。所以初中生的特點是比較矛盾的,如渴望成長,渴望獲得認可,自主意識逐步增強。但是能力上的欠缺,使得初中生容易走極端,出現一些讓家長教師叫苦不迭的問題。從上述特點看,不可否認的是初中生渴望學習,對學習擁有濃厚興趣,但是為何有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主要就是不注重對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學中采取的方式方法不當,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喪失了興趣。因此,培養初中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十分必要而且緊迫。
二、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1、課堂上的興趣培養。課堂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對數學擁有濃厚興趣,必定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而使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力集中,學習起來津津有味,并在學習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從而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否則只會事倍功半。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主要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習方法,將課堂教學置于優秀的情景中,使學生體驗數學的魅力,長期下來必定具有良好效果。
首先,注重導入階段的方式。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可以采取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說利用多媒體課件導入,問題導入,活動導入等等。例如關于方程的教學,利用問題進行導入,小學學過的“雞兔同籠”問題——籠中有雞、兔14只,腿38條,雞兔各有多少只?這類型的問題,解法很多,讓學生通過探究用多種方法來解題,結合課前預習,引入變量x,即設雞有x只,那么兔有14- x只,列出算式2x+4(14- x)=38,即可解出答案。通過這種方式,將學生以往的知識挖掘出來,引入新知識,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具有理想效果。又如關于直線的教學中,利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一直到黑板的邊緣,引起學生好奇,進而提出質疑,教師繼續做一個直線延伸的手勢,并指出這條直線可以一直延伸下去,進而使學生對直線概念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并且興趣盎然。
其次,優化教學的過程。主要就是教學方法的優化,用具有實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關鍵還是興趣的培養。這就要求要在課堂上創設情境,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在課堂上模擬出來,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數學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興趣,使其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比如說二次函數教學時,同樣利用問題情境,把抽象的函數問題,轉化成學生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問題。例如某商店將進價8元的商品,按10元價格進行出售,每天約100的銷量,該商店試圖通過薄利多銷的手段來提高利潤,經過調查,商品每降低0.1元,則能增加10的銷量,要使利潤最大化,那么降價多少比較合適?再如利用多媒體手段,將抽象的知識點直觀化,化繁為簡,逐步深入,體驗成功的愉悅感,進而培養出學習數學的興趣。
2、第二課堂興趣培養。第二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另一個重要場所,通過各種活動,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把學生的學習意識轉變成主動意識。豐富的課外活動對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具有實效。實際操作過程中,具體要看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數學活動,即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數學興趣活動,比如說利用初中生的好勝心,組織小組知識競賽等。當然第二課堂應當形成長期計劃,定期組織興趣活動,教師推薦一些課外讀物給學生。例如《數學培優》將這些讀物當做興趣活動的統一用書,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閱讀課外讀物,選擇例題,并進行配套練習。興趣小組成員要有競爭意識,爭做教練員,為小組成員進行例題講解,然后在課堂上由教師進行升華。[3]
三、結語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初中生在學習數學時比較容易陷入困境。關鍵還是要從興趣入手,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先進理念的指導,將學生課堂內外的數學活動參與度提升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注重學生個性需求的差異。總而言之,就是要在課堂內外,始終強調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數學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并傳授良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從而始終保持對數學的熱情,對于初中生未來的學習生涯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馬蕾迪,范蔚,孫亞玲.學習參與度對初中生數學成績影響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02:77-80.
[2] 劉電芝,朱江容,丁小強,等.策略意識對初中生數學學習策略的影響:策略情感的中介效應[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1:105-114.
[3] 黎亞軍.初中生數學學習策略、數學焦慮對數學成績的影響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05: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