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剛花
在金秋開學之際,我又被學校器重了一回,成為七年級的班主任。作為班主任我一直比較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七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七年級學生剛步人中學階段,還不太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容易產生厭學等心理問題。班主任要關注這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與規律,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
七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劇變化的關鍵時期,少男少女們由依附服從變成獨立反叛、由溫順平和變成倔強好勝、由喜歡父母變成喜歡同伴、由喜歡幼稚變成渴望成長、由忽視性別變成重視性別、由排斥異性變成親近異性、由追隨美德變成恥笑美德、由坦率老實變成狡詐自私、由心無雜念變成心事重重、由無所追求變成追逐明星、由尊敬老師變成鄙視老師、由生活在真實生活中變成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由習慣平淡無奇變成喜愛絢麗多彩??
在這里,我把自己多年擔任班主任總結的七年級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總結如下:
一、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導致同學關系僵硬
“人際交往”是七年級學生面臨的一個較大的心理問題。他們進入中學后出于生理期的提前,而心理期推遲,在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中他們原有的人際交往圈子被打破,新的人際關系卻尚未建立。面對新的同學、新的環境,他們的人際關系產生了困惑,因此,要讓學生了解自我、感悟自我,是很重要的。如果老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人際交往,又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顯得人際關系不協調。尤其是住校生,從小沒有離開過父母,突然就遠離親人,獨自生活。加之在校住集體宿舍不習慣,伙食沒有家里好,科目增多學習任務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了問題不知道找誰傾訴,所以許多住校學生因此非常苦惱。而他們在遇到矛盾時無人及時給予疏導和調節,很容易走極端。一些學生的日常活動范圍就是家和學校,“家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最愛做的事就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漫游”,封閉的心態使這些學生完全忽略了人際關系,以致終于有一天發現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和別人多交談”、“總加入不進同學們的談話中”、“感到十分孤獨、寂寞”、“真不知道怎樣與人建立好人際關系”。這些學生常產生焦慮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學生因嫉妒心理而與同學關系僵硬。在周一的心理健康課上,我發現部分學生存在孤僻、自卑、個人主義較強等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當班主任的我組織學生開展了這樣一個游戲:三人一組,每組兩個籃球,一人遮住雙眼,一人綁住雙手,另一人綁住雙腳,要求組員團結合作,把兩個籃球從教室講臺運送到教室后面。這個游戲活動強調協調與合作,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們在一分鐘內寫出自己的至少五個優點,并在全班同學面前交流,增強他們的人際交往的信心和魅力。
二、學習壓力過大而導致精神過度緊張
小學階段除了語文、數學和英語以外,其余科目均沒有學習壓力。但進入初一就不一樣了,開設課程除了語文、數學和英語外,還有歷史、地理、生物和政治等。每一門課程老師都給學生提出要求和學習任務,有的學校各科考試成績還要排列名次并向家長公布。平常有做不完的作業,背不完的定義、公式、古詩、英語單詞和課文。繁重的學習任務、激烈的競爭以及家長過高的期望等給初一的新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使很多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無法適應中學生活。尤其是來自農村的學生,小學階段老師要求不嚴,學習任務不重,對英語的重視不夠。初中不但要學英語而且要和語文、數學一樣,每天一課的學習任務對有些學生來說重擔壓在身上,讓他們喘不過氣來。還有一月一次的考試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心情十分緊張。好學生擔心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和同學的冷眼,以致產生焦慮感;差生為了取得一點小小的進步拼命追趕,承受著自卑和擔心雙重折磨,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就立即灰心喪氣,情緒十分低落,對中學生活充滿了失望。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現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很敏感,嚴重者出現失眠、神經衰弱等癥狀。 這就要求,首先,學生必須改變原來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其次,要求班主任當好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把老師的要求傳達給同學們,并盡量夸大老師的優點,讓學生們對老師充滿敬畏;把同學中的關于教學上的建議委婉的反饋給老師,讓任課老師適當改進教學方法和要求,以達到上下溝通,形成合力。
遭遇挫折產生自卑心理與小學相比,初中制定了各項嚴格的規章制度及考試制度,老師的教育方法也更為嚴格,一些基礎薄弱和適應能力差的學生因不能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常常違反校紀班規而被老師或班主任批評。學生因不能及時改正缺點和錯誤而產生焦慮,甚至痛恨自己并失去自信心。另一方面,家長、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的缺點看多優點看少,消極評價多于積極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敗產生“老覺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敗,考高中肯定沒有希望了”等心理,于是灰心喪氣,感到“前途渺茫”,而失去自信心。認為自己在各方面都不如別人,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總把自己看得比別人低一等,抬不起頭來。
三、嫉妒心普遍較重在現代家庭中,孩子就是家中的一切
父母溝通困難造成親子關系緊張父母總是居高臨下,擺出一幅威嚴的面孔,訓斥自己,即使自己有了困難也不愿對父母講。特別是對父母的嘮叨,容易產生抵觸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 加強家校合作,全方位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剛開校我就建了我班的家長與教師溝通群,家長都能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心理狀況,當學生出現不良心理健康狀況時,相互合作,共同教育孩子。現階段主要的家校溝通方式有電話溝通、家長座談、網絡交流等。班主任要記錄、留存好每位家長的手機號,不定期地與學生的家長進行電話交流,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近期的成績、課堂表現等方面的情況。
總之,七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問題是不容教師們忽視的。作為班主任老師,不僅要抓班級的常規管理,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只有加大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宣傳和教育力度,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從而更有效地把學生培養成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法”主要教學環節的兩種設計思路[J]. 葉旭山.福建中學數學. 2015(07).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錯題剖析[J]. 高榮興.初中生世界. 2015(21).
[3] “糾錯課”的教學功效初探——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為例[J]. 沈濤,李晴.上海中學數學.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