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杰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方法 120例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6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式護理, 觀察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護理。護理后, 對比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血壓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6.7%, 高于對照組的8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04, P=0.026<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值得在臨床工作中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105
原發性高血壓是內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 主要是由于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導致的, 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群體, 起病較為隱匿且病程長, 發病初期沒有明顯癥狀, 而且對器官損害比較嚴重[1]。本文就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到本院就診的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原發性高血壓臨床診斷標準, 伴嚴重精神障礙、溝通障礙的患者。對照組男32例, 女28例, 年齡65~79歲, 平均年齡(72.0±2.4)歲, 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6.0±3.1)年;觀察組男30例, 女30例, 年齡65~79歲, 平均年齡(72.1±2.4)歲, 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6.3±3.0)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具體內容有:①健康宣教:護理人員為患者詳細介紹原發性高血壓的相關知識、發病原因、臨床表現、并發癥以及并發癥的預防等內容;②心理護理:患者面對疾病會存在諸多不良情緒, 如焦慮、惶恐、不安等, 這些不良情緒都不利于患者恢復, 因此, 護理人員要及時為患者解除或者減輕這些不良情緒的影響, 鼓勵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③飲食護理:為患者提供低鹽、低脂飲食, 補充正常熱量和適量蛋白質, 多食用新鮮水果和蔬菜, 補充維生素, 患者要嚴格限制煙酒;④用藥護理:患者要遵醫囑按時服藥, 定時、定量, 不可擅自停用或者更改藥品, 如有特殊情況及時與醫生溝通解決;⑤出院指導: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鹽、低脂的飲食;鼓勵患者多參加有氧運動;幫助患者培養興趣愛好;定期做好隨訪工作, 叮囑患者定期進行復查, 中途出現任何不適都要立即就診[2];⑥并發癥護理: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常見的并發癥有高血壓腦病, 要重視并發癥, 嚴重者會危及患者生命。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經護理干預后, 對比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以及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血壓比較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血壓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后, 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的例數分別為32、19、9例, 總滿意度為85.0%;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的例數分別為38、20、2例, 總滿意度為96.7%。觀察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04, P=0.026<0.05)。
3 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主要在于血壓控制, 患者需要長期服藥, 每天定時測量血壓, 在采取藥物治療的同時, 物理治療必不可少, 也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 再者患者要避免情緒激動, 減低疾病對生命安全的威脅。原發性高血壓的預防尤為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指出每個人每天食鹽攝入量≤6 g, 因此, 患者在烹調的過程中要注意食鹽量的控制;對于肥胖的患者要注意控制體重, 肥胖也是導致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此患者要采取科學的方式控制體重;此外對于存在抽煙喝酒的患者, 要避免這些誘因患者就要在家屬及護理人員監督下戒煙戒酒, 保護血管通暢, 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增加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率;患者應該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或者增加有氧運動, 如打太極、散步、騎自行車、游泳等;最主要的是患者要保持平和的心態情緒要穩定, 避免大喜大悲, 每天盡量保持愉悅的心情, 積極主動參加社會活動, 減少孤獨。這些措施都有助于患者穩定疾病, 降低疾病帶來的危險, 甚至可以很好地在發病初期控制疾病[3]。
臨床護理路徑, 是一種新型的、科學的、規范化的護理模式, 該護理方法貫徹了世界衛生組織“以患者為中心”的要求, 讓患者在就醫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和關懷, 也在就醫的過程中清清楚楚的了解了自己疾病的狀況, 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以及患者主動配合的條件下, 使患者更好的恢復, 幫助患者提高了生活質量, 也提高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 使工作得到患者的認可, 因此, 新的護理模式可以在臨床工作上不斷推廣應用, 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讓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尊重, 讓他們可以放心的將自己交到醫生的手中, 讓醫患關系更為和諧, 讓日益嚴峻的醫患矛盾可以得以緩解, 讓從醫、就醫環境更為安全。在本文研究中顯示,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血壓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6.7%, 高于對照組的8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04, P=0.026<0.05)。
綜上所述, 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不僅很好的控制了血壓, 而且還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蘭. 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9):1021-1022.
[2] 張玫. 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當代醫學, 2016, 22(2):103-104.
[3] 馮素美, 吳英, 柴鳳慧, 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6, 41(2):265-267.
[收稿日期: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