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于文化方面的需求逐漸提高,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既能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又是實現文化建設事業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必要手段。本文提出了關于發展群眾基層文化的策略,并根據它的發展方向做出定位,旨在將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落實到千家萬戶。
【關鍵詞】新時代;群眾文化;建設發展
現在我國城市的群眾文化的發展情況和現代化城市還有很大差距,對我國一些城市群眾文化調查顯示,人們整體都對現在的文化生活和設備都不滿意,所以,現在要重視對城市群眾文化生活的建設,發展具有新時代意義的城市群眾文化建設,站在新的視角去看新時代的群眾生活的價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建設一個適合城市群眾的文化生活是至關重要的。
一、以人為本,培訓文藝骨干
目前,群眾文化早已擺脫了僅限于節慶文化或單項活動,而是日益向深廣和多元化方向發展,其活動范圍之廣,內涵之深,形式之不斷創新,都是前所未有的。僅靠少數輔導干部是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群眾文化工作。經過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凡是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好的地區或單位,都具有一定活動能力和擅長文藝的骨干分子帶頭。過去文化館辦的各種培訓班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經過培訓的人員,除了少數繼續深造成了國家尖端人才,大部分都成了單位文藝骨干。這些事實充分證明,辦好各種培訓班,培訓業余文藝骨干是解決文化專業輔導干部不足的一個最好辦法。所以采取辦班、培訓文藝骨干的做法,不但要堅持辦下去,而且還要適應形勢的發展,擴大骨干培訓范圍,如辦文藝創作班、表演輔導班、音樂輔導班、美術班、書法班、舞蹈班等為解決培訓師資不足問題,可以采取靈活的多種形式,邀請省市專業藝術團體專家或退休藝術人員進行講座、授課,也可以走出去,組織文藝骨干參觀交流,開闊眼界。總之,我們必須以戰略的眼光,開拓的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大力開展培訓工作,努力培訓和造就一大批能適應新世紀群眾文化發展和繁榮社會活動的脊梁,通過他們帶動各行各業的群眾文化載體,沿著正確方向,把群眾文化活動健康有序地開展起來。
二、抓好組織,編織大文化網絡
自改革開放以來,群眾文化工作和其它方面工作一樣,摒除了傳統思想和模式的束縛,活動的形式、內容、范圍都發生了量與質的變化,而且發展之快令人振奮。就其內涵來說,由過去與計劃經濟相適應,轉化為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由過去的封閉型轉為開放型;由過去單方面國家辦,轉向為全社會多方面辦;由過去單純強調教育功能轉向為教育與娛樂相結合。就其活動范圍外延之廣泛也前所未有,再也不是單純的節慶活動。近幾年來出現了家庭文化、廣場文化、校園文化、網絡文化、民俗文化等,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快,一種以愉悅身心,延年益壽為目的的老年文化異軍突起,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面對日趨新穎的群眾文化活動,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活動導向。所以,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首先要從大處著眼,抓好組織工作,形成系統網絡。引導群眾有組織、有管理、有規律、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向上的活動。城市要以社區為中心,鄉鎮要以文化站為主陣地,村屯以文化室為基層陣地,此外還有企業文化、軍隊文化、幼兒文化,分門別類,豐富載體,形成網絡。從大文化出發,做好導向和調控工作,建設一支遍地開花,堅持正確方向的浩浩蕩蕩的業余文化隊伍。使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更有高度。這樣,群眾文化才能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走出群眾文化發展的舊模式,形成群眾文化建設的新格局,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三、創建特色群眾文化
新時代的城市都具有不同的城市風貌,其中也包含著文化的個性,城市文化最能顯示一個現代化的城市的特色以及個性,濃烈的文化個性能夠讓人們增強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就像在生活中聽到西藏民歌,腦子里就會不由自主的顯示布達拉宮、對雪域高原的無限向往,當聽到蒙古民歌,就會想到一望無際的草原,馬兒在奔跑;當看到陜北的歌舞表演,就會想到黃土高原人們的樸實。在建設特色文化時候,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首要工作是確定具有特色文化的類型、奮斗目標以及執行計劃。想要確定一個新時代城市的特色文化,并不是像我們想的那么容易,是否可以選擇一個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種,關系著這個城市文化建設的成敗。通常,可將本城市的民族藝術當作特色文化,由于這里的地理環境的風土人情都適合這種藝術的發展,并且群眾都有一定的基礎,就容易變成精華,就像在東北的東北民歌和地方戲就在這里占有很大的優勢,成為這里的特色文化是合情合理的。
其次,要想將本城市的特色文化進一步發展,就要建立屬于這個城市的文化場所,供群眾在這里發展自己的文化,建設的文化場所應該包括一到兩個大規模的群眾文化活動中心、表演場所等,并將這些文化場所有效的應用,逐步形成一個能夠廣大群眾眼球的藝術表演中心。在建設過程中要加大對新時代群眾特色文化的宣傳力度,讓人們可以了解并且喜歡這門藝術,創建濃郁的藝術氣氛,為新時代城市群中的特色文化走出城市、走向中國、走向世界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要組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特色文化群眾隊伍,新時代群眾文化的建立和發展,是要將這種思想藝術建立在人們的心中,它是一個城市的文化特征和精神文明的追求,我們要在廣大群眾中找出、培養這些特色人才,讓這些人去打造新時代城市群眾的特色文化,這些人就會是新時代城市藝術發展的中流砥柱。
四、結語
全面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有利于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質量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直接涉及到基層廣大群眾的切實利益,全面推動我國和諧社會的合理構建,只有植根于基層群眾的沃土,才能根深葉茂。在未來文化建設發展中明確目標和方向,在適應新時期發展要求的基礎上,通過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文化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精神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王利顯.淺談對如何搞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思考[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 (2):244.
[2]孫同俊.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發展方向[J].赤子,2012(10):46.